李念又道:“在后世,有人吹捧大书法家是华夏历史上对穷人最好的帝王,理由便是给鳏寡孤独设置养老院,救济穷人,甚至还说给赵宋百姓设置了全民医保。”
“医保就是百姓若是生病,可免费或以较少费用得到医治。”
这“全民医保”听起来是个好政策,可始皇等人一下便听出了其中的不靠谱。
要想实行这全民医保政策,首先国家足够富裕,有多余的钱财去支撑这个政策的执行。
要是没钱,药材从哪里来,医者去哪里请?
可赵宋的财政要是能充足到给赵宋百姓实行全民医保,赵信也不会放任蔡京等人去帮他捞钱。
且赵佶、蔡京这帮人会舍得把大量财政用在百姓身上?
要是他们真有这心,也不会发行“当十钱”、推行“公田法”,都明着抢百姓的钱和地了,能好心到给赵宋百姓搞全民医保?
不说财政经济上的问题,就说医者和药材,赵宋有足够的医者去实行全民医保?有足够的药材?
再是,这全民医保政策真能落实到赵宋百姓头上?
要是其中真有好处,只怕都要被赵宋的王公官吏榨走。
王翦道:“这不过是赵佶、蔡京充门面、做样子之举,根本实现不了,也落实不到赵宋百姓头上。”
冯劫附和道:“恐怕好处都将落到赵宋的王公官吏头上,养老院中无孤寡,医保门前无平民。”
蒙恬笑道:“这赵信和蔡京皆是伪善之辈,他们也有脸救济穷人?也不看看他们自己就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成为穷人,就说蔡京,其少吃点,都能让许多赵宋百姓吃饱喝足。”
大书法家等人少作点孽,就比他们做表面功夫去设啥孤寡养老院、救济穷人有用多了。
但大书法家和蔡京追求的肯定不是为了真救济穷人,给赵宋百姓好处。
以大书法家的想法,指不定是本官家现在富裕了,可以给那些小民抖一点从指甲抠出的小利,让其等对本官家感恩戴德吧。
然后,在得到来自“民间”的感激后,大书法家觉得自己文成武德,在自己治下,将赵宋带到了如今的“盛世”!
也即这些“于民有利”的政策是大书法家用来彰显他盛世的花朵,至于花开的过程如何,开的结果如何,大书法家不在意,他要的是百姓对他歌功颂德,来衬托他的盛世功业。
所以,花朵的真假并不重要,有这些好看的花来做装饰就行。
李念道:“大书法家和蔡京要真想让赵宋百姓过得好点,少推行些恶政才是,相比于其恶政下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人,他们那养老院、医保能救多少人?他们救济的穷人里说不定就是被他们变穷。”
“后世那些吹捧大书法家是华夏历史上对百姓最好的帝王,该让他们活在大书法家之时,让他们亲身感受一番大书法家对百姓的'好'!”
清明上河虽繁华,可能享受繁华的只是一批人,只看到繁华,而看不到繁华背后无数赵宋百姓在被压榨,那就会成为说出“魏晋南北朝很美好,可以看帅哥,当大女主”的那种人。
李念能在大秦过得还算不错,是因为他穿越到了秦王宫,让始皇确定了他来自后世,而不是穿越到修长城的工地上,去服役的道路上。
如果是在修长城的工地,他不觉得自己能轻易活下来,如果活下来,估计得想办法让狐狸叫两声。
古代王朝,历史明君英主在世,也只是让百姓稍微好过一些,而某些能被评为千古一帝的君王,治下的百姓过得兴许还不太好,更何况大书法家这种瞎搞胡搞使劲折腾百姓的昏君。
真正让百姓过得不错的还是现代,不然会让这些人吃饱,然后去歌功颂德大书法家。
大书法家是华夏历史上对百姓最好的帝王,有问过那些受大书法家、蔡京等人所害的赵宋百姓吗?
要是大书法家真对百姓很好,让百姓生活富足,还会有百姓起义,且规模不小?
李念道:“蔡京还办了一件极其恶劣、祸国殃民的大事,其怂恿大书法家享乐。”
“大书法家的爱好不少,除书画之外,还有蹴鞠、骑马、射箭,以及他还极好奇花异石、珍禽异兽!”
“蔡京为迎合大书法家,曾与大书法家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意思便是现在国家富裕了,财政很充足,官家您可以纵情享乐了!”
“而大书法家本就是一个极其喜欢享乐的人,一听这话,当即更放开手脚享乐。其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
等会儿,其他也就罢了,这厮还铸了九鼎?这厮知道九鼎代表什么吗?
那是华夏正统的象征,代表了王朝是华夏正朔,自己帝位是天命所归。
而且,这还不是请九鼎,找回九鼎,而是重新铸造九鼎,代表他认为王朝已在他治下为盛世,他的功业已达到前古未有的地步。
可就那赵宋,就那赵信,有这资格铸九鼎?
汉武若铸九鼎,唐宗若铸九鼎,始皇等人都不会反应这么大,毕竟这两位的功绩摆在那,确实不小。
可赵宋,连大一统都未做到,盛也不及汉唐,也敢厚脸皮铸九鼎。
简直脸都不要了!
好像这不要脸也是赵宋传承,从赵大那开始,到赵二,但赵恒,再到赵佶,好几个赵宋皇帝都不要脸。
虽说当皇帝确实得不要脸,可像这么不要脸地,也是极其罕见。
尤其是赵恒和赵信,更是其中佼佼者,赵恒无功绩,也好意思去泰山封禅,赵佶比赵恒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铸九鼎了!
那可是九鼎,象征华夏的神器,这等无功无德之辈也好意思铸?
当真不要脸至极!
始皇语气中难得充满了怒气:“赵宋鼠辈,也敢铸神器?”
王绾倒不愤怒,反而笑道:“有何不敢?其等都敢称'仁宗盛治’振古无及,远胜汉唐了,到了赵佶这,怕是认为他的功业已达旷古烁今之境。”
蒙恬只简单评价了一句:“这赵宋皇帝办其他事不行,但于厚颜无耻一道,倒是远胜常人!”
始皇等人都明白赵佶铸九鼎的政治意义,可这太离谱了,这不是你赵宋能玩得动的啊?
铸九鼎实现不了你的政治目的,只会沦为笑柄,因为你赵宋功绩不够啊。
李念道:“大书法家铸九鼎的目的和真宗赵恒泰山封禅的目的差不多,都是想向天下人告知赵宋乃正统,他赵信是天命所归,赵宋在他治理下达至了前所未有之盛!”
“属实不要一点脸,毫无自知之明。但铸九鼎并不算完,在蔡京等人鼓动下,大书法家还建了天成、圣功二桥,修延福宫、景龙江,在修天成、圣功二桥时动用的民夫不下四十万。”
这就是所谓的华夏历史上对百姓最好的帝王,现在可以穿越过去修桥了。
但别急,大书法家还有操作!
“在这些后,大书法家还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工程,他要修建'艮岳'。
“艮岳是一座皇家园林,于政和七年开建,宣和四年完工,用时五年。宋人张?在其《艮岳记》中记载,‘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宋史》中也记载,万岁山艮岳山周十余
里,其最高峰九十步。’。”
“宋时的‘里’与大秦现今之‘里有所差别,宋里比秦里多出约十有四(取宋里是568.8米,秦里是415.8米)。”
李念这么一讲,始皇等人瞬间对艮岳的大小有了较直观的概念。
“艮岳主要不在于其大,而在其精美珍奇,大书法家为了修建艮岳,可谓是刮尽了江南的财富,不知多少宋人被其折腾至家破人亡。”
“其为修建艮岳,蔡京等人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由六贼之一的‘朱?’负责,专为大书法家收集修建艮岳要用到的奇花异石,而朱?在为大书法家办事之余,也借此大肆敛财!”
“谁家有一株奇花,有一颗奇石,只要被朱?得知,其便会不择手段将之弄到手,而这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借口......”
蒙恬接话道:“即便某些人家家中没有奇花异石,但家中富裕,那朱?想取其家之财,便可以此为由,逼迫其等交出财物,若不从,便以为赵信办事为由使其等家破人亡!”
这朱?能被划分为“六贼”之一,肯定也不是啥好人,有了给赵佶找奇花异石这皇命,必定是大肆捞钱害人。
李念道:“朱?在江南搜罗来的奇花异石通过船队运往汴梁,十船为一“纲”,也被称为“花石纲’。”
“且上有所好,下必投焉,见大书法家收集奇花异石修艮岳,赵宋的地方官员也在其等辖区大肆搜罗,使百姓苦不堪言。”
“当然,由朱?负责的江南地区才是‘花石纲”的重灾区,已经不叫苦不堪言,而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翻译方腊起义的主要因素便是这‘花石纲”,方腊起义也是北宋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
听到有人终于跳起来干赵宋,始皇等人心情一下变得不错,这煞笔王朝就该被干,可惜从后面还有南宋,且北宋是亡于金人看,这次起义必定失败了。
“方腊起义声势浩大,在初时连战连捷,占‘六州五十二县,连杭州也被方腊起义军攻占,让宋廷大为震动!”
“为镇压起义军,大书法家下令童贯、王禀等人率十五万禁军精锐南下平叛!”
听李念说到赵佶让童贯领兵平叛,冯劫奇道:“这童贯还有领兵之才?”
李念道:“应该有一些,但并不是很足。童贯可是有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以此功封王的野心。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宋梦寐以求之地,据说宋神宗赵顼曾留下遗训‘能复全燕之境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童贯肯定是知一些兵事的,但要说其水平很高,就跟赵恒泰山封禅、赵佶要诛九鼎一样......
“童贯、王禀所率领的这十五万禁军精锐,其实是赵佶准备用来联金伐的大军。可还没开始伐辽,大军先被用于平定方腊起义!”
“在禁军精锐出手后,方腊起义逐渐被平定,却也打乱了赵宋原本的计划,可说如果没有方腊起义,赵宋兴许不会遭遇后来那些事。”
蒙恬不屑道:“那还不是赵信自己作出来的,若非他非要劳民伤财修那艮岳,逼得赵宋百姓没有活路,又岂会掀起方腊起义?即便方腊仍会起义,也不会有那般大影响。”
王贲分析着与金人伐辽这事,他道:“赵宋定下与金人联手伐辽之计,便不可使金人知晓己身脆弱,辽人、西夏、金人皆为虎狼。辽、夏可能已年迈老朽,可金人爪牙正利!”
“若被金人看到赵宋脆弱,必会扑上来咬赵宋一口。而方腊起义正好让金人看到了赵宋外强中干,并没有其等所想那般强大,如此肥肉,岂有不咬之理?”
“再者,方腊起义可能使赵宋错过了与金人定下的日期,失信于金人。若是如此,赵宋很可能在与方腊军刚战过后,未得充足休整,便又令宋军北上伐辽。”
赵宋在此时较为正确的选择是放弃联金伐辽的计划,先让宋军休整好后再做打算,可以赵宋那帮人的脑子,只怕会急吼吼地匆忙调兵伐辽。
该不会………………
王贲猛地生出一个想法,看向李念,问道:“公子,赵宋那些禁军精锐伐辽时,该不会败了吧?而金人却打得辽人节节败退,一路势如破竹?”
李念的回答肯定了王贲所想,那是一个对赵宋最坏的情况:“正如将军所想,在平定方腊起义后,赵宋朝廷立即让宋军北伐辽,因为再不去,金人自己就要把辽给灭了。”
“可面对已被金人打残的辽军,宋军在进攻辽国燕京时竟遭遇两次惨败,最后还是请金人出兵将燕京攻下!”
始皇等人只有一个念头:这赵宋实在太“行”了!
要是他们懂现代词汇,定会给赵宋送上一个大大的“6”!
谁说咱大宋不行的,这可太行了,这赵宋还有人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