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看升旗与坐红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三月二十六号。
  
  程开颜醒得很早,一睁开眼,屋子里黑黢黢,窗外的院子里也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只能看清院子里各种东西的轮廓。
  
  抬起手腕看了看,黑暗中带着极为细微的绿色荧光勉强看清时间。
  
  五点四十。
  
  “也该起床了。”
  
  程开颜翻身起床,动作放得很轻,避免吵到徐玉秀休息。
  
  啪嗒一声。
  
  吊灯拉开,屋子里骤然一亮,在黢黑的院子里格外醒目。
  
  程开颜搂起放挂在床边柜子上的一身新行头换上,走到窗边,拿起书桌上的镜子,对着整理衣着以及个人形象。
  
  昨天与王蒙交谈之后,他得知今天一整天的安排。
  
  上午八点半正式开始颁奖仪式,持续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随后而来的就是记者采访,以及关于获奖作品的座谈会。
  
  由于谢女士的任性,直接将原本定在下午的座谈会挪到上午来,下午则给了儿童文学奖,时间压缩的特别紧。
  
  程开颜上午要帮忙唱名,下午还有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参加。
  
  今天有他忙的。
  
  由于时间仓促的因素,儿童文学奖与短篇奖在颁奖流程上有所不同。
  
  前者暂时只公布入围名单,真正获奖的作品要等到颁奖上才宣布,而后者则早已经确定了获奖名单。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东西的时候。
  
  程开颜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他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去天安门看看升国旗仪式。
  
  这个时期的升国旗仪式,应该没有后世的观赏性高。
  
  程开颜在心中猜测着,然后满意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放下镜子出门洗漱去了。
  
  院子里,飘荡着淡淡的水雾,风一吹来迎面全是入骨的凉意。
  
  拿着牙缸子洗漱一番,这时已经六点钟了,程开颜留了一张纸条,随后一溜烟的功夫朝着天安门而去。
  
  火急火燎,再加上道路通常的情况下,十分钟不到程开颜终于看到天安门的轮廓。
  
  高大巍峨的红色城墙上挂着伟人的画像,在清晨第一缕金色下熠熠生辉。
  
  天安门广场前,已经汇聚了一批人。
  
  他们穿着厚实的衣裳,戴着帽兜趴在栏杆上,等待着国旗护卫班的到来。
  
  “看来即便是八十年代,依旧有不少人愿意起个大早来看啊升国旗啊!”
  
  程开颜远远看着,感慨道。
  
  不过这些人应该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北京城的外地人,北京城作为伟大首都,出差来往的人数不胜数,天安门广场升国旗自然是必来的景点之一。
  
  程开颜找了个地方把车子停下上锁,这才颠颠儿的小跑过去,跟着这些人一样趴在栏杆上静静等待。
  
  说起升旗仪式,其实建国后,并不是很重视。
  
  1949年10月1日,老人家亲自按下了电钮,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国旗。
  
  但其实那时候,是没有每天都升旗这一说的,可能是担心浪费人力物力。
  
  一直到1951年,才正式开始每天升旗。
  
  当时由BJ供电局的工人胡其俊负责,他一个人完成了长达26年的升旗任务,从1951年一直到1976年。
  
  胡其俊干不动之后,直到1977年5月。
  
  上级领导才指使北京城卫戍部队正式接替了升国旗的任务,形成了最初的“国旗护卫班”,由3个人负责升降国旗。
  
  再过两年,还会由武警部队接替,到时候会正式确立第一套规范的升国旗仪式。
  
  ……
  
  时间缓缓流逝,广场上的寒风吹得人脸疼。
  
  忽然程开颜身边有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留学生,用蹩脚的普通话激动的喊:“来了来了!”
  
  “啪嗒!啪嗒!”
  
  整齐划一的踏步声,远远的传入所有人的耳中。
  
  几乎是一瞬间,所有人都朝着天安门正中央看去,目光中带着敬意与期待。
  
  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券门缓缓开启,三名排列整齐的军人捧着国旗穿过金水桥,沿着长安街一步一步的朝着广场走来。
  
  气势昂扬,军姿挺拔。
  
  “立正!”
  
  “稍息!”
  
  “奏国歌,升国旗!”
  
  话音刚落,喇叭中传来洪亮火热的声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国歌奏起,两名军人手捧国旗,拧身抬手扬起。
  
  鲜艳的红色与刺目的金色,在不算明亮的天光中,像是燃起的一团火焰缓缓升起。
  
  国旗随着国歌直至顶端,随着风声,在空中猎猎作响。
  
  程开颜仰头看着那面旗帜,心中激动不已。
  
  这庄严的仪式象征着祖国与日月同辉,风雨无阻地展示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耀。
  
  ……
  
  看完升旗,满足心愿的程开颜骑着车跑东单附近吃早饭去了。
  
  炒肝儿,包子,油条三件套。
  
  吃完,打个饱嗝儿,然后骑车直奔叶圣陶家。
  
  两人之前就约定好了一起去。
  
  车铃声穿过幽深的巷子,抵达四合院。
  
  门口停着两辆,寻常人难以看见的红旗轿车,黑色车身呈流线型,在清晨的光线里反射着光。
  
  此外,还有两个持枪的警卫员站在门口。
  
  看得程开颜一愣,这是有大人物来了啊!
  
  门口持枪的两个警卫员看到停车朝着大门的程开颜,立马伸手拦住。
  
  厉声喝道:“停下!你是做什么的?”
  
  “同志,我是叶老邀请来的。”
  
  程开颜连忙解释道。
  
  警卫员听到这话张大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他。
  
  很快旋即放下了警惕,因为他在眼前这个年轻男人身上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军人。
  
  “叶老邀请?同志请稍等片刻。”
  
  警卫员平静说道,眼神示意另一人,转身进屋去了。
  
  ……
  
  “三月二十四号的会议上.,设计师给那位领导pf了.”
  
  院子里,叶圣陶与一个头发花白,衣着不俗的老妇人坐在一起。
  
  一边看着院子里海棠花盛鼎的美景,一边聊着天。
  
  这时,警卫员小跑进来,将刚才的事情汇报清楚。
  
  “程开颜,是老叶你之前提到过的那个年轻人吧?”
  
  这位老妇人就是人称“世纪老人”的谢婉莹谢女士,此外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冰心。
  
  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无论人品如何,谢女士的确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大家,著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作品。当然最知名的还是《我们太太的客厅》,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其本人也担任了重要职务,如文联的重要职务,以及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等等。
  
  “是啊,今年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入围作品中,就有他的文章。”
  
  提到程开颜,叶圣陶布满皱纹的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上次儿媳妇和他提过之后,这段时间程开颜来得勤快,有他在一边陪着聊天打岔,叶圣陶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不过就是一点不好,大红袍已经被那小子霍霍干净了。
  
  “哦!是吗?”
  
  谢女士看到老友脸上的表情,心里隐隐知道这个叫小程的年轻人跟老友关系不浅。
  
  
  
  
  
  “叫夜晚的潜水艇,写的很不错。”叶圣陶夸道。
  
  “还真是,让他进来吧,正好让我见见。”
  
  谢女士翻开文件瞥了一眼,的确看到了这个名字,随后对警卫员吩咐道。“是!”
  
  数分钟后。
  
  一个身材颀长,外面穿着一件军大衣,里面衬着一件藏青色中山装的年轻人昂首阔步走了进来。
  
  “老爷子早上好,吃了没。”
  
  程开颜一进屋,便看到老先生身边的老妇人,不过他并不认识,就直接和叶圣陶打了声招呼。
  
  “吃了,开颜快坐,喝杯茶先。”
  
  “不劳烦您嘞,我在这儿跟自己家一样。”
  
  程开颜一点都不客气,搬了个凳子坐下喝茶。
  
  一旁的谢女士则早已经打量一会儿了,笑着对老友说道:“果然是一表人才,老叶你眼光不错啊。”
  
  “哈哈,”
  
  叶圣陶不置可否,随后看向程开颜:“开颜,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冰心女士。”
  
  “您好您好。”
  
  程开颜心中一动,原来是这位啊!
  
  老出名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死后墓碑被孙子泼油漆,很久都无人处理。
  
  “你好啊,小同志不用这么拘谨,我是你老师的朋友哩。”
  
  谢女士笑呵呵的看着这个俊朗的年轻人,和蔼的说道。
  
  叶圣陶轻咳一声,“还没到这个份上呢。”
  
  由于时间还早,三人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
  
  有程开颜在,叶谢二人就没再聊那些事了,将注意力放在今天的颁奖仪式上。
  
  程开颜只听不说,倒是对今天的具体安排和流程更加清楚了,今天的颁奖典礼在人民会堂三层,正是那间接见外宾的金色大厅。
  
  ……
  
  八点钟了。
  
  三人起身往屋外走去,门口的小汽车已经准备好了。
  
  “时间到了,我们上车吧,小程同志,我们可是沾了你老师的光啊,坐小轿车过去。”谢女士打趣道。
  
  “可不是嘛,我这可是头一回呢。”程开颜回道。
  
  虹旗牌轿车作为当前国内最高规格的轿车,自1958年创立生产以来,是许多领导的首选,参与了无数重大庆典活动,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上海牌轿车则多配备给中级干部,或者是接待外宾。
  
  叶圣陶本人可能在文学领域上,不如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位。但他的级别很高,妥妥的高级干部,配个虹旗轿车参与公事,没有任何问题。
  
  众人出发,程开颜和叶圣陶老爷子同坐一辆。
  
  伴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车窗外的风景向后倒退而去。
  
  “沾您的光啊,我这样的小虾米都坐上小轿车了,可惜没有照相机留恋一下。”
  
  上车后,程开颜打量着车中的内饰,笑着说。
  
  眼前的汽车内饰十分简单,但朴实无华的表面下,所有的做工,车座的材质,柔软程度都是顶级的,甚至车底铺着一层柔软的红毯。
  
  …………
  
  十分钟后,车辆驶过长安街,最终抵达人民会堂。
  
  眼前这座人民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建筑面积很大。
  
  建筑立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周围环列134根圆形廊柱,极具美感。
  
  这座人民会堂兴建于1958年,在那个年代从立项到施工,仅仅十个月就建造完毕,堪称奇迹。
  
  今天的两场颁奖仪式是在人民会堂三层的金色大厅里举办,这里是接见外国政要的地方,规格极高。
  
  作为国内两大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在金色大厅举办颁奖仪式不足为奇。
  
  人民会堂门口有不少来参加此次颁奖仪式的人,其中包含了文人学者,新闻记者,获奖作家,文协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导,文化官员们。
  
  “各位来宾进入会堂请出示证件!”
  
  门口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一一排查着各种证件。
  
  “嗡嗡嗡~”
  
  两辆虹旗小汽车抵达门口,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虹旗轿车?哪位领导来了?”
  
  “应该是茅老他们吧,今天的颁奖仪式由茅老主持。”
  
  唐明花站在人群里与文化部的同事们,轻声讨论着。
  
  这次颁奖典礼,两个全国性的文学大奖挤在同一天颁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文化部作为主管全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部门,自然不会错过这次庆典。
  
  而唐明花,她恰好在文化部工作,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领导,肩负着任务参与庆典。
  
  “上去看看。”
  
  唐明花站在人群中,吩咐道。
  
  ……
  
  看一边。
  
  车辆停下,程开颜便率先下车,随后来到另一侧打开车门,将叶圣陶老先生搀扶下车。
  
  “慢点,小心脚下。”
  
  叶圣陶扶着程开颜的肩膀,慢慢下车。
  
  “行了,我还没到走不动路这个份上呢!”
  
  叶圣陶看着身边的年轻人,无奈道。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老人家心里还是极为受用的。
  
  毕竟在他眼里,程开颜跟他那个早逝的长孙差不多。
  
  另外还有一重身份,则是他未来的学生。
  
  “让这孩子扶着你,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不服老呢?”
  
  谢女士从后面走上来说。
  
  这时。
  
  一个身材丰腴,身段柔美,穿着一件女士西服的美妇人踩着婀娜优雅的步子,朝着众人走来,一边朗声道。
  
  “叶老先生!谢老夫人!”
  
  “欢迎莅临本次颁奖庆典,我是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的副局长唐明花,久仰您二位文坛大家了。”
  
  “唐局长你好啊!”
  
  叶圣陶定睛看了眼,心中浮现两个姓氏来,平静的打了声招呼道。
  
  “叶老叫我小唐或者明花就是了,局长担当不起。”
  
  唐明花笑着说道,她精明强干的眼神闪过三人。
  
  她还注意到一边还有个微低着头的年轻人,不过很快便毫不在意的跳过。
  
  “原来是宁家的大媳妇啊,我说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谢女士笑着伸出手与她握了握。
  
  三人聊着天。
  
  一旁的程开颜扶着叶圣陶下车之后,自顾自的站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
  
  他什么都不想听,也不想看,因为层次太高了。
  
  当然了,也没人在意他。
  
  这样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这位面容姣好,身段柔美的唐局长看到矛盾老先生来了,便告辞,转身离去。
  
  时间快到了,程开颜便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一同进入会场。
  
  ……
  
  人民会堂三层的金色大厅,灯光全部开启。
  
  头顶的一排九个金色水晶灯,格外美丽耀眼。
  
  大厅里工作人员忙碌着,叶圣陶二人将程开颜安排好,便有事离开了。
  
  程开颜则拿了杯饮品喝着打发时间,等待着开幕式的到来。
  
  “开颜!这里这里!”
  
  远处,王蒙站在一群作家身边。
  
  在看到程开颜鹤立鸡群的高个子身影之后,立刻热情的挥手,与他打着招呼。
  
  随后示意他赶紧过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