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8章 《易简归一》,京城四大名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8章 《易简归一》,京城四大名医



说起永嘉医派这个派系,那就有些古老了。



它是宋朝「浙派中医」十大流派之一。



为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



以陈言为代表人物。



其弟子有王硕丶孙志宁丶施发丶卢祖常丶王暐等名医。



这个陈言写了一本《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病因学说中着名的「三因论说」。



这个理论从宋朝就一直沿用到今天,涉及到很多基础方面。



「三因论说」中将病因分为外因丶内因和不内外因。



这种对病因的系统分类和阐述,为中医病因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认为外因包括六淫:



风丶寒丶暑丶湿丶燥丶火。



内因涵盖七情:



喜丶怒丶忧丶思丶悲丶恐丶惊。



不内外因则涉及饮食丶劳倦丶外伤等其他因素。



这一学说的出现,让中医师更精准地诊断疾病,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判断一位患者的疾病时,医生可依据「三因学说」,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的经历,是否遭受了外感邪气,有无情绪波动,或者是否存在饮食不节等情况,进而确定病因所属类别,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



永嘉医派的出现,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均有诸多建树。



在理论上,除了「三因学说」外,还对中医的病机丶辨证等方面有着深入的探讨和发展。



他们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丶相互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永嘉医派擅长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方剂的灵活配伍丶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的综合运用。



在方剂学上,他们创制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这些方剂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进行组方,用药精准,疗效显着。



永嘉医派的学术思想传播广泛,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其「三因学说」被后世医家广泛吸收和应用,成为中医病因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不断地在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后面许多医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都会依据「三因学说」来分析患者的病因,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其影响力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一直到今天,甚至一直到方言穿越的二十一世纪。



而这个《易简归一》,从目前信息来看,徐若虚提供了南宋到元代的永嘉医派演变,医学理论传承,以及方剂学发展和丰富的临床医案。



可以作为南宋到元朝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献。



徐若虚在《三因方》理论基础上,融合了王硕丶孙志宁丶施发丶卢祖常等医家对《王氏易简方》的研究成果增益而成。



可以说是《王氏易简方》和《续易简方脉论》的加强版。



徐若虚这个人也很有意思,他是当地郡中大族,十五岁就高中进士。



然后这小子就选择了归隐行医。



随后,他但凡是听闻谁有良方,必以高价,不远数百里去求教购买,用了十年时间收集和学习,终成为一方大医。



而此时他才二十五岁。



要不说出名要趁早呢,徐若虚也是年纪轻轻就名动一方。



后来,他为了将自己经验流传下来,就开始着书。



这本《易简归一》就是他一生心血的大作。



方言这会儿也不管那麽多了,当即就认真研读起来,然后让系统加持上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方言主观确认这就是《易简归一》,系统提示居然也是《易简归一》而不是书上写的《王氏易简方》。



等到方言看完过后,罗回春终于回来了。



他直接将涉及《易简归一》残卷的书籍带了过来,因为书确实残的太厉害了,根本就不能单独成书了,它被和其他残卷装订在一起。



方言看了一眼,当即就确认确实和自己判断的一样。



孟济民看到后,对照起来后,难掩激动的说道:



「我的老天爷,还真是《易简归一》!这是……又一本残卷被发现了!?」



方言点点头对着孟济民说道:



「恭喜你,你发现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孟济民对着方言说道:



「老方,你果然是我的贵……」



「打住!」方言赶忙制止这家伙,现在已经传的够邪门了,现在还传,那鬼知道后面会成什麽样的流言。



孟济民也不傻知道方言是怕他说的太多次,把他名声搞得很奇怪,所以也当即改口道:



「哈哈哈,真牛逼,不过光是瞄了一眼,你这都能记得住!我真是服了!」



老季这会儿也反应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组长你这脑子到底是怎麽长的?真是过目不忘,看到就能记下来啊!?」



方言说道:



「也不是看到就能记下来,主要是这本书我刚好有些印象。」



「所以想了想才想起来的。」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是一百个不相信。



相处这麽多天下来,大家都知道方言记忆力相当惊人,只要是《御修医方类聚》里面有的书,他记得住的那都是国内有的。



他记不住的,那就必然是残卷或者是三十五本遗失书之一。



现在这次再次证明,方言记忆力确实好的吓人。



他的阅读量是其他好多上了年纪的医学从业者,都比不了的。



不过嘛,方言当然不能承认了。



要是承认自己可以过目不忘,没准就给他弄去干其他什麽工作了。



有些事情大家这麽认为是一回事。



你亲口承认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接下来就是誊抄和汇报领导的环节了。



今天这最后一天还能发现这麽本书,领导还是很意外的。



主要是想到昨天才发现过呢,这今天又来。



明明上午都没有动静,下午方言一来这好消息就来了。



看来校验室的传说,越发真实了。



其实关于方言带着好运这事儿,赵副院长也是有所耳闻的。



对此他一直保持着观察的态度。



他没有站出来批评众人这不科学。



作为一个老派中医,他可是阴阳禄命丶诸家相法丶灼龟五兆丶周易六壬通通学过一遍的。



虽然未必用的精通,但是这些知识他是一点都不少。



他十五岁开始学医,跟过陶卿,施今墨,萧龙友学习。



这些人都是老派的中医。



施今墨和萧龙友还是当时的京城四大名医之二。



这个京城四大名医可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丶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医」之称。



其中萧龙友是四大名医之首。



精通阴阳禄命丶诸家相法丶灼龟五兆丶周易六壬。



1924年,国父中山先生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均不能诊断出病因,病情一再加重。



经友人介绍,请萧龙友前去为其诊病。



萧龙友当时只是看了一眼,便判断病之根在于肝。



而且说已无可挽回,非汤药所能奏效,连处方都没开。



萧龙友当时如实向孙夫人宋庆龄告知了病情。



随后中山先生病逝后,经病理解剖,发现其「肝部坚硬如木,生有恶瘤」,证实了所患确系肝癌,萧龙友诊断准确,一时社会为之轰动。



这就是精通此类的厉害之处。



所以他对方言带好运这事儿,现在也是有点相信的。



当然了,作用最大的还是方言本身的实力。



要不是他记忆力这麽强,根本不可能一发现就找到对应的书籍。



有了他后,效率才能提高到现在这样。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其实应该是和棒子那边差不多。



几万人用上个半年时间,才能够把这些书籍搞定。



而且还不能保证能够完全正确,就比如今天这个抄错的。



谁能想到元朝那三卷残片上去啊?



所以还是方言实力最重要。



赵锡武院长认为这才是方言最大的作用,要不然就算是找到也是抓瞎。



不过走的时候,赵锡武院长还是和方言握了下手。



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验证试试,看看接下来会不会遇到好事。



这是一个老中医的严谨。



当天下午,这个方子就被抄了下来,这里面的永嘉医派演变,医学理论传承,以及方剂学发展和丰富的临床医案,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大家只要是从业者都能看得出来,这本书的价值不亚于那些方子之类的书籍。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还要高一些。



药方只是提供一个可以供人使用的方子。



但是这本书更像是个六边形战士,全方面的记录了理论,实践。



要不着名的元代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吴澄称:「此书其论益微密,其方益赅备」。



孟济民看过之后,才明白过来自己发现了个什麽厉害的书。



这是又能让中医「三因论」基础丰富起来的书籍。



想到自己以后名字会被和这本书一起提及。



孟济民就激动的不行。



这一切都归公于方言的惊人记忆力,要不然这书他还真懒得研究,直接就跳过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