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4章 国有传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国有传嗣



答应苏轼的事做到了,赵孝骞心里轻松了很多。



至于苏轼从汴京出发时是什麽心情,赵孝骞可就管不着了。



不知不觉间,赵孝骞好像又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至少他改变了苏轼的人生轨迹。



原本的历史上,苏轼从未出使过辽国,他的一生皆不得志,最终在郁郁中病死。



但这一世,赵孝骞的出现,让苏轼的人生也改变了方向,朝着不可知的未来渐行渐远。



与苏轼告别后,赵孝骞回到王府。



刚进门就见赵颢独自坐在前庭,一脸灰败地看着自己。



赵孝骞一惊,急忙上前问候:「父王这副模样,莫非失恋了?」



赵颢警了他一眼,道:「本王的书房和卧房,莫名遗失了许多贵重物品,此事你难道不知?」



赵孝骞眼皮一跳。



最近几日他的骚操作比较多,又是卖茶叶,又是帮苏轼,还忙着编鬼话,从神仙托梦到爷爷承包了一座茶山,整个心思都在如何骗钱上,差点忘了自己还在家里干了一票大的·—.——·



见赵颢表情不对,赵孝骞露出关怀之色,道:「父王丢东西了?」



赵颢淡淡地道:「丢了不少,都是值钱的东西。」



赵孝骞惊疑道:「莫非王府进贼了?这要报开封府吧?」



「你—·!



赵颢叹了口气,指了指他,愤愤地道:「本王但凡多两个儿子,今日你早就被我打断腿了!我年轻时,最混帐的时候也没干过偷自家东西的事儿,你倒是青出于蓝了。」



赵孝骞也叹了口气,道:「父王何不换个角度想想,楚王一脉就剩孩儿这一支香火了,王府里所有的东西,都只能留给孩儿继承,如今孩儿不过提前继承了一部分东西而已.」



「反正都是我的,早用晚用,有何区别?这样一想,父王心里是不是舒服多了?」



赵颢一惬,喃喃道:「好像还真是————」



随即回过神来,赵颢愤恨地道:「但你———」



赵孝骞却接着道:「父王的东西,就是孩儿的东西,孩儿赴任真定在即,正是缺钱的时候,拿点自己的东西,辅助自己的前程,我有什麽错?」



赵颢目瞪口呆,这理由·无解可击呀!



父子俩沉默对视,良久,赵颢嘴唇懦了一下,道:「要不,为父给你道个兼吧?」



「那倒不用,下次注意就好。」赵孝骞宽宏地笑了。



赵颢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儿子早就能独当一面了,他决定做的事,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且通常情况下都做得很漂亮,包括偷自家的东西。



之所以这麽快原谅儿子的所为,是因为赵颢也很清楚,赵孝骞赴任真定府,



在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定要有钱财打底的。



别以为当了知府就能作威作福,下面的官吏立马就匍匐在他的王霸之气下。



大宋官场的风气就是如此,下属的要想方设法给上官谋利,同样的道理,当上司的也不能亏待了下属,尤其是初来乍到,正需要拉拢人心的时候,没钱怎麽办事?



赵颢现在有点后悔,王府里的钱都被他用在那个见不得人的组织势力上去了,没想着给儿子留一点儿,逼得儿子狗急跳墙·—



「哦,对了,父王,咱家库房的几千斤茶叶,孩儿已找到了买家,那批茶叶您就别动了。」赵孝骞又道。



赵颢再次愣然:「几千斤茶叶,谁那麽大的胃口吃得下?」



「孩儿卖给朝廷了,以后汴京各大官署发福利,每位官员说不定都能分到一两斤的,卖茶叶的钱也别动,孩儿要带去真定府。」



赵颢这会儿对这个儿子真有几分崇拜的心思了。



「你是怎麽办到的?」赵颢目光灼灼地问道,



「我跟别人说,我爷爷承包了一座茶山———」赵孝骞开始娓娓道来。



宋辽边境还没传来新的军情,辽骑小股军队袭边劫掠之后,似乎已没了动静但赵孝骞知道,就算辽骑偃旗息鼓了,他赴任真定府的决定还是不会变。



说到底,赵煦的意图不是让他去解决边境冲突问题,而是放眼燕云十六州,



寻找收复的契机。



不出意外的话,赵煦对他的正式任命就在这几日了。



赵孝骞这些日子已彻底躺平,每日争分夺秒地享受这即将完结的美好生活。



好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了。



第二天一早,苏轼领了朝廷的诏令,带着一群使团官员,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汴京,踏上了出使辽国的路途。



赵孝骞将他送出了朝阳门,目送苏轼离去后,站在原地沉思许久,才转身回城,拎着钓竿钓鱼去了。



就在这一天,宫里却传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赵煦的妃子,贤妃刘氏,怀上龙种了。



夫妻俩的喜事,也不知别的男人为何要振奋,但消息传出来,终归还是令满朝文武振奋欣喜万分。



满朝文武欣喜之馀,难免还是有些遗憾,为何怀上龙种的不是赵煦的正宫孟皇后,而是他其中的一个妃子。



听说赵煦与皇后的夫妻感情不甚和睦,倒是那位刘贤妃颇招赵煦喜爱,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皇后的肚子还又平又,贤妃的肚子倒是先怀上了。



不管谁怀的,确实是个好消息。



大宋的皇帝好像被老天诅咒过似的,普遍的不太长寿,很多都是三四十岁就驾崩,而且子嗣也不太昌盛,民间有许多传言,说是赵氏得国不正,遂得报应云云。



到了赵煦这一辈,兄弟虽然不少,但作为皇帝,却一直未能生下儿子,虽然他才二十岁出头,但也着实令臣民担忧不安。



毕竟国无所嗣,便是整个国家最大的不安定因素,皇帝有了儿子,臣民才安心。



今日后宫怀上龙种的消息传出,可谓是举城振奋,文武百官立马上表道贺,



有的官员马屁拍过头,甚至提出要加恩刘贤妃的父母兄弟,被宰相章怀狠狠训斥否决后才消停。



赵孝骞坐在汴河边钓鱼,刚听到赵煦有后的消息,宫里立马有宦官找到汴河边,一脸恭敬地告诉赵孝骞,今夜官家延福宫设家宴,宴请汴京的皇室宗亲,赵孝骞也在被邀请之列。



送走宦官后,赵孝骞悄悄撇了撇嘴。



喷,有后了,支棱起来了,第一时间在亲戚面前得瑟一下,今晚的宫宴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后了不起吗?



鄙夷归鄙夷,赵孝骞不承认自己心里其实有点酸溜溜的。



老子家里仁婆娘,成亲这麽久了,咋就没见婆娘怀上呢?



你们随便谁下个蛋,也算对我老赵家有个交代呀。



从今日起,到赴任真定之前,赵孝骞决定要更努力了,每晚必须辛勤耕耘,



总之最近这段日子把自己当牲口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