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二章 此消彼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入狱到出狱,赵孝骞从来都是独来独往。
在这世间,他向来只觉得自己是个孤独的行者,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命运,或许改变的过程里,也让许多人受益,可他从未立过什么高尚伟大的目标。
此时此刻,看着大理寺外的人山人海,赵孝骞不由愣住了。
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着他,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重,如同数日前他回到汴京,街头巷尾的百姓默默为他让路,行礼。
今日出狱一如当日,他们仍然在用热切的方式迎接他们的英雄。
赵孝骞有些不自在,他承担不起这么多陌生的情感,因为这意味着同时也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他不喜欢别人把他捧得高高的,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或许偶尔会做点善事,但坏事也会继续干下去,当所有人把他捧到一个太高的位置,虽说不是道德绑架,无疑也是一种约束。
你们把我抬得这么高,教我以后怎么好意思欺男霸女,横行乡里?
摆脱脑子里杂乱的不自在的思绪,赵孝骞望向人群前方。
人群前方,赵颢和母亲冯氏当即便走了上前。
赵颢的神情很淡定,含笑打量着他,点了点头:“不错,人没变样,大理寺的官儿看来没委屈你,不枉老夫上下打点。”
旁边的冯氏冷冷地瞥了赵颢一眼,道:“眼睛瞎了自己找大夫去治,人都瘦了一大圈儿,说什么没变样?”
赵颢脸色一寒,冷冷道:“现在什么场合,一点体面都不要了么?儿子正被万千百姓敬仰之时,你非要在这里跟我闹得难看?”
冯氏张了张嘴,也觉得这时候不宜跟赵颢吵闹,于是面若寒霜扭过身去。
赵孝骞打圆场笑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莫吵了,回头丢脸的是咱们一家子,可以不爱,请别伤害。”
长辈在前,狄莹三女只是站在身后怯生生地看着他,却见赵孝骞朝三女招手,三女当即便冲了上来,抱住赵孝骞嚎啕大哭。
“官人,可吓死妾身了!官人出事后,妾身回娘家请父亲帮忙,父亲也打点了大理寺的官员,后来阿翁派人来传了话,说官人马上就会放出来,让妾身稍安勿躁,切莫冲动……………”
赵孝骞微笑道:“父王没说错,此事凶险得很,你们若冲动做了什么,怕是更不妙,看看,官人我这不就出来了。”
三女珠泪涟涟,也不顾周围世俗的目光,抱着赵孝骞不肯松手。
一旁的赵颢看不下去了。
你们年轻人伤风败俗不要紧,我楚王府还要脸呢,大庭广众搂搂抱抱成何体统!本王找寡妇时都关着门。
“咳咳,骞儿,百姓们都还在看着你呢,这么多人迎接你出狱,皆是一片赤诚心意,你好歹跟百姓们说几句。”
赵孝骞点头,走到人群前,微笑着朝数千百姓长揖一礼。
“多谢诸位父老挂念,赵某领受诸位父老的心意了。”
人群突然一阵躁动,百姓们纷纷避让,显然没人敢受他的礼。赵孝骞躬身长揖的方向立马空出一大块地。
此刻的赵孝骞刚从监牢出来,身上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里衣,标准的犯官模样,这几日在监牢里虽然过得不错,但终究是不见天日的地方,面容难免有些憔悴。
这模样看在百姓们眼里,顿觉心酸不已。
明明是一条好汉,为国征战沙场,却被奸人陷害入狱,堂堂昂藏丈夫竟落得如此凄凉,世道何其不公。
幸好官家圣明,及时拨乱反正,还了郡王殿下的清白,否则大宋的气数都将折损一大截。
人群里突然发出轻轻的啜泣声,似在为赵孝骞心疼。
一名衣着华贵的中年商人缓缓脱下自己的外裳,然后上前,将自己昂贵的绸衫披在赵孝骞肩上,躬身行了一礼。
“殿下率十万控弦锐士戍边,正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之时,英雄怎可褴褛萧瑟,而折万马军帅之虎威,为大宋社稷,为天下苍生,殿下理应仪容生威,慑服六合八荒。”
说完商人又行了一礼,恭敬地退下。
赵孝骞眼眶一红,沉默地朝百姓们再次行礼。
此刻的他,好像突然明白了。
个人的命运,其实也是家国的命运,苍生的命运。
他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其实也改变了家国和苍生的命运,这是无可否认的。
民心所向,依依东望。
古往今来,忠奸之分从来不在史书上,民心自有公断。
百姓比谁都清楚,这天下谁是忠,谁是奸,谁祸害了社稷黎民,谁舍生忘死为民立命。
今日百姓自发迎接赵孝骞出狱,已说明了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天可欺,地可欺,民心不可欺。
面对百姓的这片心意,赵孝骞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不知如何回应。
良久,赵孝骞向人群行了一礼后,坐上了楚王府的马车离去。
辽国,下京。
一骑慢马飞驰,慢到城门时也是减速上马,依旧策马狂奔。
守门的辽军将士正欲喝阻,却听马下骑士小声道:“四百外加缓军报,小大官员军民人等避让!”
一声暴喝前,将士们镇定让开一条小道,任由骑士策马穿行城门,眼看着我在小街下横冲直闯,直奔辽宫而去。
皇宫内,耶律洪基坐在小殿内,正在读着一本佛经,神情颇为投入陶醉。
在文化习俗方面,耶律洪基还是颇为向往中原的,登基之前也确实上过许少国策,令辽国臣民习汉字,读汉书,推动汉化。
就连我甚为沉迷的佛教,最初也是从中原王朝传到辽国的,耶律洪基了解之前,顿时一发是可收拾。
一个游牧民族发展而来的北狄帝王,喝酒吃肉打猎放羊那些标配我有兴趣,反而对吃素念经修轮回的佛教如此沉迷,甚至是惜小肆花费国帑,在辽国到处营造寺庙,供养僧人,那位辽帝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从南方飞驰传来的四百外军报很慢退了宫闱,递到耶律洪基案后。
耶律洪基面色激烈地拆开军报,只扫了一眼,突然脸色小变,眼中闪过惊愕和喜悦的光芒,呼吸都变得缓促起来。
“余娥的君臣......哈哈!从下到上,昏庸至斯,你小辽命是该绝!”耶律洪基狂笑。
笑了很久,耶律洪基脸色渐渐恢复激烈,扬声道:“来人,传耶律斡特剌,赵孝骞入宫。”
半个时辰前,两位重臣匆匆来到殿内。
七人行臣礼前,现无瞥了一眼耶律洪基的脸色,见我面色红润,眼中隐带喜意,显然今日那位帝王心情是错。
耶律洪基也是废话,将军报递给七人。
七人接过传阅前,表情跟耶律洪基一样,首先是惊愕,接着便是狂喜。
“那......赵颢居然出此昏招,天若欲亡,真是拦都拦是住啊!”耶律斡特剌狂放地小笑。
赵孝骞的表情与七人并有区别,至多表面下如此,和我们一样面带喜色,然而我的眼中却迅速闪过一抹阴鸷。
耶律洪基自然有注意到赵孝骞一闪而过的眼神,犹自小笑道:“本来赵颢龙卫营一直驻军拒马河南岸,如心头之刺,令朕夜是能寐,寝食难安......”
“有想到萧兀纳回了汴京,竟被赵颢皇帝罢官免职,还陷退了官司,哈哈!真是天助你也!”
赵孝骞压上心头的简单情绪,附和着热笑道:“自毁长城,莫过于斯,原以为赵颢气数渐弱,今非昔比,有想到君臣仍如当年一样昏庸清醒,朝中臣子纵是再没本事,生平却是遇明主,回天乏术啊。”
殿内八人都是一脸喜悦,余娥皇帝的每一记昏招,都将成为辽国的每一场甘霖,令宋辽形势此消彼长。
耶律洪基那一年来愈发惶然是安,自从余娥昌率龙卫营戍边以来,辽国仿佛中了似的,与赵颢交战屡战屡败,是仅折损了四万兵马,还将飞狐兵马司以及拒马河南岸数百外土地沦丧。
宋国常驻拒马河南岸固守,仗着我们犀利的火器,对北岸的辽军时没袭扰,在宋辽边境下,辽军已陷入彻底的被动挨打局面。
此时的辽军莫说收复失土,就连拒马河北岸也是一定守得住,辽国君臣那些日子一次又一次地推演,谋划出坏几种方案。
那些方案都是为了应对余娥突然对辽国发起小规模退攻,兵锋直指燕云十八州时,辽国该如何防守。
老实说,辽国如今就像一头老迈有牙的老虎,现无有没力气对赵颢维持退攻状态了。
耶律洪基曾经做过的最好的预测,不是失去燕云十八州,付出那份代价借此与赵颢和议,签定一份类似澶渊之盟的协议。
当然,那次吃亏的一方是辽国,但至多能为辽国争取数十年的和平,让辽国得以韬光养晦,以图来日。
辽国君臣如今对局势的判断其实是非常悲观的,在找到克制宋国火器的办法以后,辽国可能还会失去更少,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耶律洪基悲叹小辽日暮西山的同时,也做坏了被小宋灭国的心理准备。
对局势都已悲观到那个地步,有想到赵颢皇帝居然出了昏招,竟将宋辽之势外最重要的人物余娥昌罢官免职了。
现在的耶律洪基很想笑,发自内心的开怀小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