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楼。
胡大山、黄如玉、何四方、陆三源等一干商贾纷纷而来,陈言璇接待着众人,安排至三楼。
粤商刘守足、李福生联袂而至。
李福生看着脸上并没多少喜色的陈言璇,问道:“镇国公来了吗?”
陈言璇微微摇头:“应该快了。”
李福生凑上前,低声道:“我们知道,你与镇国公关系不薄,可今日,你最好不要替镇国公说话。我们一个个都有怨言,就应该让我们说个痛快。”
陈言璇叹了口气,神情难掩悲愁:“李东家不会以为,陈家没什么怨言吧。抑兼并,抑的可不只是李家那点地。”
李福生失落,提不起精神:“被朝廷如此一弄,咱们亏大了。一千亩地啊,这算什么大户?说出去都丢人。”
陈言璇没说话。
“丢人啊!”
刘守足甩了下袖子上了楼。
半个时辰后,三楼已是人满为患,足足有三百余人,幸是将桌椅撤了去,只留下了长凳,这才勉强坐开。
商人一个个义愤填膺,说什么的都有,话也不是多好听。
胡大山被孤立了,左右两侧一个人都没有。
大家都知道,胡大山的背后是顾正臣,而抑兼并的带头人,便是顾正臣。商人对顾正臣不满,自然也不会给胡大山好脸色看。
商人之中,毕竟有不少市侩之人,有利则笑脸相迎,无利则懒得瞧看一眼。
常千里走入房中,见都没了位置,便径直走向胡大山身旁,撩衣摆坐了下来,旁若无人地对胡大山抬了下手,笑道:“胡东家,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胡大山眉头微动,呵呵笑道:“你可真有胆量。”
常千里自信地回道:“若是没点胆量,如何进瀚海,走草原?我听闻,少东家去了陕西,若有需要,尽管开口。虽说我是晋商,可在陕西,还有些熟人。”
胡大山左右看了看:“这些人来塔子楼,是来发难,发脾气的,你??是来谈生意的?”
常千里反问:“不然呢?”
胡大山眯着眼看着常千里,赞道:“晋商了不得啊。”
“镇国公到。”
陈言璇站在楼梯口喊道。
众商起身行礼。
不管有多少情绪,但基本的礼数还是需要给足。
顾正臣迈步而至,身后跟着刘倩儿、黄时雪、李存远、吕世国四人。
穿过人群,刘倩儿、黄时雪等人寻了地方落座。
顾正臣至北面,坐在了椅子上,打开手中的折扇,送了送风,开口道:“今日天有些热,大家围坐在一起更热,加上一个个都有火气,难免等会更热。陈东家,麻烦让人准备些清热的汤水,等会难免有人会口渴。”
陈言璇安排伙计去办。
顾正臣目光扫过众多商人,言道:“这里面,有不少老熟人,还有一些陌生面孔,可在我看来,都相差不多,一个个都憋了一肚子话。既是如此,那就说说吧。”
这话一出,整个三楼反而没了声音。
没人愿意出头。
顾正臣见没人说话,淡然一笑:“大可说出来,让我听听你们的声音。”
粤商李福生站了起来,拱手道:“镇国公,那我就斗胆说几句。”
“讲。”
李福生很是不满,咬牙道:“朝廷限田,一户最多只准拥田千亩,还严查田地契约,要求改用新版契约,宣传什么,契约上是谁的名字,田地就是谁的,但有纠纷,衙门为其做主!”
“这简直是断绝了我们的活路啊,没有良田,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放在何处,子孙的生活又该如何保障?朝廷一刀切下来,我们伤筋断骨。”
闽商唐大邦站了出来:“是啊,有些人家置田几千亩已过去几十年,如今却被朝廷逼着典卖给钱庄或衙门,虽然给的是市价,可我们不想卖啊。”
杭商张绍熙紧随其后:“格物学院不是主张调查才有发言权,不是主张,倾听百姓的呼声。我们商人,也是百姓中的一个,为何这次抑兼并,丝毫不考虑我们的死活,如此蛮横霸道一刀切,这,不合适啊。”
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到了后面,嗡嗡地响成一片,已经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话。
但从一个个的神情,一个个动作里可以看出,他们对朝廷抑兼并之策很是不满。
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自然不满意。
何四方站了起来,手中杵着拐杖:“镇国公。”
众商人止住了话,一个个看着何四方。
何四方叹了口气,言道:“按照前宋主客户制,五等户不足二十亩,四等户约五十亩,三等户一顷,二等户两顷,一等户田三顷至百顷。朝廷限田一千亩,不过十顷。”
“十顷在前宋,那也不过是最低层次的一等户罢了。那时的一等户,哪个不拥田几十顷?而真正的富户大户权贵之家,谁不拥田百顷?咱也不敢奢求太多,但十顷太少了,至少应该改至五十顷,也就是五千亩。”
顾正臣看了看众人,平静地说:“既然大家都张嘴了,那我也就说一句,你们想让朝廷放开限田令,只要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我立马起身入宫,恳请陛下收回抑兼并,别说拥田五十顷,你们就是拥田一万顷,朝廷也不过问一句。”
不少人听闻之后,面露喜色。
何四方却感觉心头一沉,问道:“镇国公的条件是?”
顾正臣扇着风,缓缓地说:“简单,你们的田,你们必然是不会亲自耕作的,为你们耕作的只能是失去田地的佃户。只要你们答应我,你们收取佃户耕作出来的粮食走五十抽一,我可以去请旨。”
五十抽一?
众商木然,一个个摇头。
大家辛辛苦苦弄来地,是为了赚钱的,而这笔钱可不就是剥削佃户赚来的。
五十抽一?
你让我们剥削个什么去?
朝廷还他娘的三十税一,我们就五十抽一了?
你让我们收租的时候,不用车子一车车地拉,改用三五个人,扛着麻袋就将所有佃租收了?
一亩地,收租还合不到十斤,到底谁是佃户,谁是地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