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3章 裴朱问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 裴朱问对



朱厚照闻言愣了愣,“我那是。”



裴元已经对朱厚照的想法有了几分把握,于是便问道,“陛下是想把梁储架在火上烤?”



“陛下是想让梁储高高的摆在那里丑态百出?”



“陛下是想要朝中出现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学士,让内阁的权威彻底沦丧。”



朱厚照依旧没说话,好一会儿,才反问道,“不行吗?”



裴元长叹一声,出于他自身的利益,他真的不想多说。



可是有些话,却不吐不快。



“陛下首先是一个君王,然后才是一个聪明的人。”



“相比起你高超的政治手段,天下人更想看到的是你的公正和诚恳。”



“如果你觉得,公道可以为你的权术让步,那天下就没有公道了。”



裴元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后世一句如同洪钟大吕般的话,便对朱厚照说道,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陛下若是以天下百姓大失所望的方式,去治理国家,那天下百姓,心中就没有陛下了。”



朱厚照沉默许久,然后才道,“你说话像那些御史一样难听,不过有点道理。”



两人都无话。



过了一会儿,朱厚照问道,“那我该怎么做呢?”



裴元闻言,心中也有点纠结。



你要是英明神武了,老子还怎么挖你墙角。



天下的人才都在你手中,我只要卧龙凤雏,这不过分吧?



裴元终究是不想看到一个群魔乱舞的世道。



想到这货离君临南京,彻底激怒南方士族还有几年,裴元觉得许多事倒也不必急于求成。



于是裴元便道,“还是要给这些士人信心,越快越好。”



朱厚照像是换上了虚心纳谏的明君模版,向裴元征询意见,“那我立刻撤掉梁次揭和梁宸的恩荫官如何?”



裴元否决掉,“不好。天子金口玉言,哪能刚给他们恩荫官,转眼间又给他们撤销掉?”



“若是让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觉得天子是摇摆不定的人,就算天子今天站出来支持那些士人,他们也会心有疑虑,担心出现反覆。”



朱厚照想了想,又提议道,“那你秘密帮朕找个科道御史上书,然后朕顺势答应下来如何?这也显得朕能够虚怀纳谏。”



大意,就是找个台阶下。



裴元心中微动,这里面其实是有操作空间的。



若是朱厚照直接决定这么干,裴元自然能静观其变。



可现在朱厚照明确的询问自己,若是自己不能把话说透,只怕以后等他想明白了,未必是什么好事。



于是裴元便答,“虽然是个办法,但是也有弊端。”



朱厚照不明所以,直接说道,“讲来听听。”



裴元解释道,“如此一来,成就的是御史的威望,付出代价的却是天子。”



朱厚照听了笑道,“原来如此,朕险些吃了亏。”



随后他看着裴元道,“我有些明白锦衣卫的好处了。以往那些翰林们教我时,往往从事情的本身考虑问题。而你刚才给我的建议,却是从朕的立场考虑问题。”



他满意的对裴元道,“裴卿爱我,我记住了。朕以后遇到为难的事情,还会找你商量的。”



裴元听了朱厚照这话,不但没有半点欣喜,反倒有些头皮发麻。



等等!



“裴卿爱我”是个什么鬼?



历史上说,朱厚照好像在某种事上不避男女的。



该不会……



裴元心中有些慌了。



好在朱厚照好像还真未多想,就听他继续追问道,“既然如此,那裴卿以为该当如何,才能挽回那些士人的心呢?”



裴元已经有了些大概的想法,于是对朱厚照道,“好办,仍旧是把事情拆分。梁次揭和梁宸的恩怨,来自于梁储,我们把这件事独立出来。然后梁次摅杀人,乃是个司法问题,我们也把这件事独立出来。”



“到时候卑职设法找一个亲近的御史上书,依旧谏言梁次揭和梁宸的恩荫事,并且顺带提到梁次摅的杀人案。”



朱厚照听了微微皱眉,“这不就和刚才一样吗?”



裴元解释道,“并非如此。陛下施恩梁储,乃是为了感谢他的‘辅政’之功,本就和梁次摅案无关。有司若是偏袒梁次摅,陛下正可以当众惩治他的罪行,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公正与诚恳。”



“只要陛下按照我先前的思路,当众分剖说明此事,那众臣一定会称赞陛下的明断。”



“陛下为梁次揭和梁宸的恩荫的事情,也就不再是一件错事。”



“不是错事,自然就不需要改正。”



朱厚照听了此言大喜。



他是少年继位。



那些老臣们为了驯化这个天子,时常便纵容他做一些小的错事,然后再上书指责,借助太后的压力,让天子退让。



朱厚照也时常被那些老臣搞得狼狈不堪。



所以这一次,朱厚照才兴致勃勃的一直盯着此事,想看梁储的笑话。



只是没想到他欲擒故纵的法子刚刚施展,还没来得及把梁储架起来,那些反对梁储的火苗就险些被他扑灭。



本以为又迎来一次失败的尝试,没想到听完了裴元的这番话,却让朱厚照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原来只要把“错的事情”,变成“不是错事”,就不需要那么狼狈的去改正了啊。



朱厚照那聪明的脑子立刻开始学以致用,反复思索着过去的那些事情,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做点“错的事情”,然后亲自来试一试了。



裴元却没察觉朱厚照的心情变化,继续给朱厚照说着后面的事情,“我听说上次当堂审讯梁次摅的时候,只有刑部郎中张大麟痛斥了梁次摅,结果他还因为此事,被降了两级。”



朱厚照笑道,“刑部尚书是张子麟,我不把张大麟留在他跟前碍眼了。那张大麟没做错什么,没必要为此降职,我回头问问梁储,吏部或者礼部有没有什么郎中的官位,让张大麟暂且换个地方吧。”



裴元听了暗暗佩服。



朱厚照不愧是大明那些最聪明的人教出来的,这手段果然了得。



张大麟刚被从刑部郎中的位置上拿下来,要是立刻再弄回去,这里面的对抗意味就太强了,基本上相当于朱厚照要亲自下场了。若是朱厚照亲自下场,在当今天子没什么大错的情况下,那梁储就只能告老还乡了。



但是朱厚照要的可不是梁储告老还乡啊。



他要的是一个又脏又臭的大学士梁储,立在内阁之中,让那些总想搞事的文官们理亏气短。



所以朱厚照将张大麟挪往吏部和礼部做郎中,一来可以恢复他的官阶品阶,稍微的表明态度,二来也能振奋士人之心。



偏偏这个操作让梁储来完成,却又给了梁储另一种暗示。



既是让梁储有了向外展示容人之量的机会,另外还变相的把张大麟这个强硬派调出刑部,减少了审案的变数。



梁储应该也会感恩戴德。



朱厚照掌握的信息显然比裴元全面,他又自顾自补充道,“三司会审之后,朕曾经询问大理寺卿张纶,他一力坚持要惩罚梁次摅。而右都御史王鼎则说,情重律轻,难以用常例判断,有包庇回护之意。”



朱厚照说完,自己琢磨了片刻,就已经有了决断。



他张口道,“张纶可以恩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至于右都御史王鼎……”



朱厚照顿了顿,开口道,“之前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洪钟年迈,朕一直让他暂掌都察院的事务。既然他为了谄媚上官,就如此不堪,就免掉他的右都御史,让他回家读书去吧。”



裴元听得一震,堂堂正二品的右都御史,就这么没了?



要知道陆完能够统领那么多兵马作战,依靠的可不是他兵部侍郎的正三品衔,而是右佥都御史的正四品衔。



后来陆完名义上打赢了淮北一战,把霸州叛军赶到河南,这才正经加了右都御史。



王敞想卸任南京兵部尚书要换个总督、巡抚的官儿,现在急需的,也是这个右都御史的加衔。



可想而知,这个右都御史的含金量有多高。



可是就这么一个位高权重、不知道要经营了多久才爬上来的官员,就被天子一言拿掉了?



裴元这时候也有些共情那些满朝的文武官员了。



皇权对政治生态的破坏性实在太大了。



朱厚照说完,很诚恳的征求裴元的意见,“裴卿,你觉得如何?”



裴元再次虎躯一震。



这岂不是意味着右都御史王鼎的去留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这样的政治生态,实在是稳固又可控啊!



裴元飞快的权衡了一下。



现在河道总督的位置暂时不能指望了,给王敞谋求山东巡抚的事情,就箭在弦上。



那有资格竞争的右都御史,自然越少越好。



于是裴元赞同道,“圣明无过陛下,有此决断,必能使天下归心,使梁次摅一案,幽而复明。”



朱厚照郁闷了一晚,总算得到了裴卿的高度评价,不由面露喜色。



“甚好。既然如此,你可尽快安排御史上奏。”



说道这里,朱厚照不免又有些疑惑了,“你一个锦衣卫官,怎么还会有相熟的御史?”



裴元被朱厚照问的又是一顿。



或许是裴元的卡壳,让朱厚照意识到了什么。



他也像是瞬间变机灵了,牙尖嘴利的问道,“不能说吗?”



“这个……”裴元迅速的组织着语言,开口道,“其实也不是和卑职亲近,乃是因为卑职有一个小妾,和那御史的女儿有些交情。是以说过几句话。”



朱厚照听得也觉古怪。



这裴元是什么小妾,还能和御史的女儿成为朋友?



他索性直接问道,“是哪个御史?”



裴元这次就不用迟疑了,直接说道,“是监察御史张琏。”



朱厚照“哦”了一声,“是他啊。这次弹劾梁储,就是他起的头吧。嗯,由他来做此事正好。我记得他……”



朱厚照说到这里顿了顿,脸上有些古怪,“我记得他,好像得罪过寿宁侯张鹤龄啊。”



裴元心道,就连士人们这样小范围的活动,朱厚照都能听到动静,何况是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



裴元答道,“确实如此。当初张琏弹劾寿宁侯张鹤龄横行不法,两人之间……,有些龃龉。”



朱厚照微觉尴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张鹤龄虽然是他亲舅舅,但是朱厚照也觉得他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年寿宁侯张鹤龄和长宁伯周彧争地,两家直接各带了几百号人,就在京城的闹市中血拼,以至于“喧传都邑,上彻宸居。”



结果这件事引来了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集体弹劾。



后来张鹤龄还嚣张到在宫城强奸宫女,这件事让宫里的太监都看不过去了,跑去孝宗面前告状。



至于其他草菅人命的事情,干的更是不胜枚举。



结果就因为张氏的袒护,但凡是状告张鹤龄和张延龄的,百姓无不惨遭横死,官员多被罢黜。



朱厚照自己都恨得牙痒痒,可惜太后却一直袒护。



御史张琏家千金的事情,当初不但在市井传开了,朝中官员也大多耳闻。



朱厚照很是惭愧,偏又奈何不得张鹤龄,于是便想给张琏的儿子荫官作为弥补。



结果张琏深以为耻,把几个儿子都赶回了老家读书。



裴元这会儿说起张琏,朱厚照也不好再接话了。



转而又向裴元问道,“张琏身为御史,怎么会让女儿与你的小妾来往?”



裴元也不隐瞒,坦诚道,“卑职的妾室,乃是前大学士焦芳的孙女,并不比张御史家的千金差到哪里。”



朱厚照听的愕然,“焦芳的孙女?”



他古怪的看着裴元,不太好说伤害裴卿的话。



不是,就你也配?



裴元看重焦妍儿,自然不想说那些多余的事情,便把当初告诉张琏的那些言辞重说了一遍。



朱厚照极为聪明,见裴元含糊其辞,便知道其中有些内情。



只是他想的,远没有现实那么复杂。



只以为是裴元在兵荒马乱时,挟恩图报,强占了焦芳的孙女。焦家又不肯承认,只能不明不白,给裴元做了个妾室。



这么一想的话,感觉这个大明第一深情,也不是那么深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