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9章 最后的那些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林无攸想象中的劝导不同,这份信写得很家常。
【无攸小友亲启:
自上次同你谈过之后,我进行了反复地深思,在此希望你可以原谅我之前的失礼。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个人英雄主义不可取,又在行动中不可避免地落入进这个陷阱内。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愚昧的人才能做出的事情。
现在,请允许我郑重收回那句话,你无需做龙国电影界的脊梁,只需做林无攸即可。
随心所欲地去拍电影,肆无忌惮去完成一切想完成的电影类目,这些事情正是我们这些前辈努力争取到的机会。
当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时,龙国电影界还处在相对蒙昧的时期,在西方电影逐步探索并扩展电影所带来的政治含义时,我们仍然在一条不知是否可行的道路上摩挲,当海外电影大规模地进入到国内,坐在露天电影院的长椅
上,我们近乎痴愚看着《佐罗》,听着“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好莱坞的繁复舞衣,艳丽庞大的歌舞场景,曾经所有电影人可望而不求的一切。
我们是如此期望可以对着世界展现龙国电影,盼望着这一代,下一代将我们的文化通过电影,这种方便至极的载体,传播到全球各地。
时光荏苒,《佐罗》已经沦为西部片的模板,《列宁在1918》也在市场上重映,好莱坞歌舞片伴着黄金时代悄然落下,然后商业片的浪潮袭来......
我很多次感受到被时代抛在身后的无措。
坐在电影院看见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目睹子弹时间缓慢展开,在侏罗纪恐龙的奔跑中穿行……………
电影更新换代的速度比我想象得更快,好似只是一个眨眼《牧马人》便成了老东西,《芙蓉镇》也不再是万人热映的佳作。
可人总要活着,导演总要继续拍摄。
于是,我们这一代导演只能跌跌撞撞地寻条出路。
请你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套和落伍,我们正在努力地追上时代的浪潮,努力不被大环境甩在身后,可是......这一切都太快了,快到我来不及反应,快到我来不及改正。
幸运的是,尽管我们已经老了,可你们这一代导演已经成长起来了。
允许我将“你”同这一代导演画等号。
很多人并不赞同这样的称谓,他们将“林无敌”视作隔绝于三代导演、四代导演乃至五代导演的符号,早些年影评人还称呼“林无敌”为千禧一代的导演,如今却也只敢称呼“林无攸”。
一个名字自此成为一个符号。
而我不喜欢这样的定义。
你是一位很特殊,很了不起的导演,但你的同辈子,甚至上一辈的同行们也从未放弃了奋斗与挣扎。
尽管他们要一辈子活在“林无敌”的阴影下,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场总要更多的电影去充斥,胜利者也需要失败者的残骸来衬托。】
接下来还有一行字,但已经被黑色墨迹涂抹掉。
【请原谅一位老人家的唠叨,当你上了年纪时,除了爱追忆峥嵘岁月外,总是容易说话跑题。
我们重新聊聊你。
我会关注到你还要多亏刘小庆,她是个很热情,开朗,甚至有点过度善良的演员,乐于帮助任何遇到问题的朋友,我们俩也因此有些固定话题可聊。
你在拍摄《爱》的时候,她便跟我提过你,说是姜闻特别看重的一位后辈,拍摄手法相当有趣,有着学院派出身的标准技法与非常尖锐的好剧本。
我当时便来了兴趣,想看看这究竟是一部什么电影,能让刘小庆发出如此感慨。
事实证明,刘小庆眼光很好
《爱》是一部好作品,一部不像年轻人可以拍出的好作品,特别是对于我这个年纪,拥有着跟主人公相似社会关系的人而言,它尖锐到让我睡不着觉,真正做到了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位老年人内心最难以言说的那点“爱
与死亡”。
我们曾真正地相信爱能突破万难,却也在死亡面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退却。
我反而很喜欢《爱》的结局。
??不相信虚妄的承诺,只有经历过磨难与挣扎,“爱”方才是爱。
尽管外界将《爱》称为“死亡三部曲”的开篇,我仍然坚定地认为这部作品的核心是“爱”,一个古来今来被歌颂了无数遍的主题,在一个年轻人的笔下散发出全新的魅力。
你可以想象,我那时候多么期盼你的第三部作品,然后你便去好莱坞跟迪士尼合作,开始了商业片的征程。
太可惜了!
我至今也会这么感慨。
原谅我不在你的商业片上耗费笔墨,它们都是极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你而言大材小用了些。
这些作品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盗梦空间》,一部你试图驯服商业片的试验品,将文艺片的线性叙事融入其中,又加之哲学含义的内核。
不知道你对实验结果是否满意?
我个人很是欣赏。
尽管坦率地承认,科幻片对于我这样的老人具有一定的奖赏难度。
当然,我热衷于谈论你的第二部文艺片????《一个叫本山的男人准备去死》。
这真是个每次写出或念出都倍有喜感的片名,真不知道你怎么说服兆本山答同意使用的。
这部影片很好看。
我很想如对《爱》长篇大论的点评,只可惜终究少了点更切近的感受,比起《爱》的锋利尖锐,这部作品有着冬日的温情,也有着喜剧片的喜感。
明明是死亡的故事,却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或许是你的聪明之处,死亡永远只是一层外壳,内里却有着更深层次、更想要讨论的关系,进而也让我察觉到你正在摆脱内心上的束缚,竭力拥抱接纳世界的美好。
失去一面清晰的镜子固然可惜,但得到一束冬日的暖阳又叫人忍不住微笑。
这一点在《入殓师》身上表现得最明显。
这是“死亡三部曲”中,你第一次将描述核心放在“死亡”身上,借用一份特殊的工作,展现了死亡前的世界。
老实说,看《入殓师》的感受很奇怪。
如果我再年轻一些,年轻到无需担忧死亡;或者我再老迈一些,老迈到无需惧怕死亡,我恐怕都不会像看预告片般观赏,并代入到每一位死者的葬礼上,去幻想若这是我的葬礼,将会是谁为我入殓,又会是谁为我送葬。
死亡是国人的忌讳,却也国人最放不下的挂念,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都会忍不住进行各种思量。
如果老天爷肯多给我几年时间,我希望能再拍?一部电影,将我这些年认真思量,反复斟酌考据的事物放在电影中。
只可惜老天爷向来神秘,不肯告诉世人“那一天”究竟何时来临,我也只能在忐忑中看完这部电影。
理智告诉我,以上这些话不是一个影评人,一位前辈该说的话;可我的感情却告诉我,在作为一位导演,一位影评人之前,我先是一个人,我会忍不住对感同身受的电影题材发出来自老人的感慨万千。
无敌小友,我是佩服你的。
不光敬佩你趋于完满的拍摄手法,更敬佩你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摒弃了私心,将复杂化的电影归于最原初的状态???一部电影,一个故事。
对于创作者而言,借由作品展现想法、展现意识、展现个人倾向是避不开的一道难坎。
再是商业创作的题材,只要中间有人类创作者插入,那么它一定会变成非正立的,具有倾向性的作品。
而在整个展现过程中,“说教”又是最难被观众/读者所接受的一点。
当一个人走到高位,在外界的追捧与吹?下,几乎很难将心态调整为最原初的状态,以单纯的想法去创作后续的作品。
偏生你做到了。
从一开始带有个人情绪,到展现个人情绪,到最后极力地摒弃掉个人情绪,一个本该正向活动的流程被你做成了反向运行。
一步一步地返璞归真。
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我希望你能保持住这份单纯的创作之心,不会被外界所污染,可以永远为自己的表达欲发声。
本来这些话应该那日同你当面讲出来,但由于我的鲁莽与自大导致我们的谈话戛然而止,这些枯燥的长篇大论也只能以这种形式传达给你。
等你接到这封信时应该才从东京回国,作为官方代表团的团长一定很辛苦,但应该也会有很多收获。
不知道你不喜欢东京电影节?
我个人还是蛮喜欢的,作为亚洲地区最有名的电影节之一,它在龙国电影蒙昧时给予了我们很多机会。
希望你计划中的新电影节在未来也能如东京电影节有名。
想着只写一点便结束,可这篇幅却越写越长,万望你不要介意。
夜深了,我也该睡了。

安乐康健。
谢晋于2008年10月17号深夜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