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下粤省,短暂的一家团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家单位的工作效率有快有慢。
慢则一年半载。
快只在须臾之间。
第二天高华刚刚开完晨会,高夏就从外面冲了进来:“哥,罗局长来了!”
高华赶忙下楼。
娄局长扬起手中的牛皮纸袋:“这里面是给你的报关材料,领导知道了设备到港后很是喜悦,特意帮你打了一圈电话,这才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了全部流程!”
高华满脸惊喜。
作为曾经的社畜,他明白报关申请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单位的怠惰。
一天完成全套流程。
这是从前的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现在材料就在眼前!
高华大声道:“多谢领导的信任和器重,我一定尽早把机器弄回来,早日投产,多赚外汇!”
罗局长缓缓点头。
坐车离去。
高华则开着罐头厂唯一一辆卡车去往南郊货运站。
补货。
109号仓库。
卡车缓缓停在仓库旁边的走道,高华快走几步打开仓库门。
闪身进入。
他没有急着往外拿猪肉,而是泡了一壶凉茶,躺在空调房里休息。
香江那边不断有消息传来。
主要是市场反馈。
罐头厂生产的三种罐头中卖的最好的是左宗棠炸肉,那种酸中带着?甜的味道迎合了老美打工人的味蕾,很多超市都卖断货了。
高品质的左宗棠杂烩卖的也很好。
反倒是最便宜,所有人都觉得会走量的李鸿章杂碎的销量并不理想。
娄景翔将归结为鬼佬不吃内脏,而吃内脏的华人,霓虹人又不会花大价钱买罐头,而是买菜、买肉回家自己制作饭菜。
所以。
高华毫不犹豫的砍掉李鸿章杂碎,主要生产热销的左宗棠炸肉和李鸿章杂烩。
也因此。
今天的补货主要是猪肉和菜籽油。
后者是炸肉用的。
一壶茶,两块点心。
高华美滋滋给自己加了个上午茶后,远远听到了人吼马嘶的声音。
这是罐头厂的运输队。
心念一动,猪腿如雨点般落下。
五辆胶轮马车能拉近八吨货。
猪腿一条平均重量在二十五斤。
八吨是一万六千斤。
片刻之后,高华面前堆积了六百四十条猪腿。
蔚为壮观。
等到仓库门打开,运输队和搬运工们望着面前的肉山,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露出习以为常的样子。
很简单。
司空见惯。
一声招呼开始搬货。
虽说公家活干多干少工资一样,但这时候人们大多有着很朴素的价值观。
不能浪费东西。
如今天气十分炎热,猪腿放在外面要不了几个小时就会坏掉,搬运工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因此手脚很是麻利。
不多时。
六百四十条猪腿全部装车。
五辆胶轮车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南郊货运站。
高华也上了卡车。
等了一会儿。
绕路返回联合罐头厂。
等到卡车出现在原料仓库时,车斗里已经装了八千斤菜籽油。
这足够罐头厂制作一个月的炸肉了!
嗯,在这个食品安全意识不健全的年代,没谁会更换长时间炸肉的菜油,地沟油更是香喷喷的好东西………………
重要的是。
高华不吃罐头,全出口给阿美莉卡了!
卸货。
记账。
高华将收据保存好,召集各部门负责人简单开了个小会。
安排生产。
其实也没什么好安排的。
如今新设备即将到来,二期工程近乎竣工的消息传遍了全厂上下,生产线上的女工几乎全部开始摆烂,就等着告别现在的纯人工生产,早日开始流水线制作罐头......
简单交代几句。
散会。
娄家别墅。
娄晓娥接了个电话开始收拾行装。
不仅是她的,还有振华的。
老头准备借着这次陪高华去南边接收设备的机会,和自己的一群儿女隔着口岸见上一面。
当然了。
还要见一见阔别多年的大老婆、小老婆。
老头昨天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总是梦到自己带着绿帽子到处走的情节......
毕竟女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高华和高夏一起回的家。
一进门,他看到娄晓娥正在给两小小只换上虎头帽和虎头鞋。
高萍则拿着柯达相机研究着用法。
见到高华,她当即如释重负:“哥,还是你来给嫂子和双胞胎拍照吧!我拍出来的不好看,浪费胶卷!”
高华接过相机,调整角度,给对面的晓娥拍了张美美哒的照片。
嗯,他是这么想的。
另一边。
双胞胎的忍耐到了极限。
嚎啕大哭。
脸都涨红了。
也有可能是热的。
房间里只有高萍一个外人,但她是个女的,晓娥也不避讳,当即拉开衣襟左右开弓,双胞胎吧唧吧唧的全身用力。
哭声停歇。
娄晓娥望向高华笑道:“怎么样,我就说大毛和二毛吃饭的时候最好分辨吧!”
高华木然点头。
高萍眉头紧锁满脸不明所以。
少顷。
她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半敞衣襟,左右开弓的晓娥,满脸自惭形秽的走了。
娄晓娥:“鹅鹅鹅鹅......嗝!”
笑了一会儿。
她望向高华问道:“咱们过去几天?”
高华稍稍盘算:“三天吧......厂里还一摊子事等着我呢,以后等厂里不忙了,我再带你到处旅游!”
娄晓娥扁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双胞胎吃饱后睡着了。
娄晓娥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完蛋!我听人说不喂孩子后,三天就断奶了......我这一去一回,大毛和二毛就再也没得吃了!”
高华笑道:“那不是还有牛奶吗?”
娄晓娥满脸鄙视:“有些事儿你们男人不懂!谁喂出来的孩子跟谁亲,孩子喝牛奶长大就和牛亲......”
高华:“……..……”
我勒个豆,哪来的歪理邪说?高华心中吐槽,但懒得和晓娥争辩,只是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娄晓娥嘴角扬起,邪魅一笑:“便宜你了!”
1: "......"
他这次是真正的没有想到!
但也好理解。
此事在《论语》中也有记载。
孔老夫子曾经曰过,学儿食媳汁,不亦说乎?
第二天下午。
丰苔车站。
高华拎着两口大箱子登上包厢。
软卧。
四人间。
在晓娥的满脸崇拜中,他一手一个将两个重五十斤的箱子放上行李架。
箱子里是四九城的土特产。
房山的柿饼,稻香村的糕点,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腐乳,当季的香椿酱,各式果脯,基本上囊括了振华所能想到的全部特产。
当然了。
也有诸如烤鸭、酱肉之类因为季节原因无法带到南边的特产。
振华对此很是愧疚。
而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高华只觉得他矫情......
少顷。
火车驶离车站。
咣当咣当了近乎两天一夜,列车终于停靠在番禺站。
无人接站。
但振华带的有介绍信,不愁没地方住。
走出站台。
高华见到的仿佛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繁荣。
但想想也对。
毕竟在1957年4月25日,内地一穷二白的时候,粤省已经开始在办‘广交会'了。
(1965年,广州珠江边,远处是爱群大厦、大新公司、新华大酒店等建筑。)
坐着无轨电车去了市招待所。
一个单间一个双人间。
娄振华太过兴奋,坐火车的时候根本没睡好,这时有些面色苍白,晓娥当即强行让他回房间休息。
高华则独自去办理过关手续。
嗯,机器过关。
递交手续,等待审批。
高华站在一水之隔的地方眺望对面,见到的是更加繁荣的景象,他顿时理解了粤省这边的穷人为何从小就苦练游泳技能。
摇摇头。
在很多人的注视中,高华缓缓离开口岸,返回市招待所休息。
翌日清晨。
娄振华天不亮就起床了。
梳头洗脸。
三十多度的天气西装革履,梳着油头。
高华看了看自己的短裤衬衫,不由得露出懵逼之色:“老同志,您这是准备中暑晕在街头吗?”
娄振华喘着粗气,擦了擦额头汗,最终放弃了‘体面’去见老婆孩子的念头,换上了一套和高华穿着类似的西裤半袖衬衫。
娄晓娥则穿了一条花哨的连衣裙,高马尾,黑布鞋,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宛如刚毕业的女子大生。
并没有。
谁家女子大生胸前鼓鼓囊囊成这个样子?
高华想了想,心中浮现一个英文字母。
D。
离开招待所。
坐着无轨电车去了专门用于两边人会面的地方。
娄晓娥望着鱼贯而入的人群,捂着嘴,激动到热泪盈眶。
毕竟一别十多年。
如今再见面,曾经意气风发的哥哥已是中年人,青春靓丽的姐姐眼角已经有了皱纹,而她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但依旧青春年少!
振华眼眶通红,呼吸急促。
缓缓走入的人群在他面前跪下,咚咚咚咚的磕着头。
老直接泪奔。
高华站在侧面静静旁观。
父子团聚。
祖孙见面。
其乐融融中,家二代目渐渐从孝子恢复到了睥睨一方的大佬。
这一点,其实从对面那群各种毕恭毕敬、卑躬屈膝的军装阿Sir身上就能感受出来。
娄景翔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大哥景炜,二哥哲,三哥景诚,四哥景明,五哥景辉......大姐晓蕾,二姐晓琪,三妹晓诗......”
介绍一圈。
他又指着高华:“这是晓娥的先生。”
高华一一上前握手,在看到老大景炜的时候,他脸上浮现出由衷的笑容:“多亏有了大哥送来的纸尿裤,否则给家里的双胞胎换洗尿布就是个麻烦事......”
娄景炜礼貌性的笑笑没说话。
娄晓娥则从包里取出临时拍的照片:“看,这俩都是我儿子,好看吧!”
娄景炜脸上的笑容这才发自肺腑,然后望向振华:“爸,你这次来粤省,干脆就别回去了,过关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