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9章 朕梦到过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过我这张脸……
这老登在说什么呢?
宋时安被这句话搞得有些错愕,开始极力回想。
可哪怕穿越之前的记忆,也没有什么时候,有机会见到皇帝啊。
不过比起这句让人困惑的话,宋时安现在...
夜色如墨,浸透了敦煌第七窟的岩壁。风沙早已停歇,唯有地脉深处传来细微震颤,仿佛大地仍在回味那场撼动三界的仪式。石碑上的“并蒂”二字已不再渗血,而是凝成一朵晶莹剔透的玉花,嵌在裂缝中央,微微发亮,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
沈昭的名字从史册中淡去,却在无数口耳相传的故事里悄然重生。有人说他化作了守护西域的山神,每逢大雪封道,便有白衣人引迷途商旅出沙海;也有人说他在月圆之夜现身千佛洞,为苦修僧人低诵《归墟经》??那是一部从未记载于典籍的秘传,讲的是灵魂如何穿越十二重轮回,最终以湮灭换取永恒安宁。
而此刻,在时间之外的一处虚境之中,两道魂影静立不动。他们脚下是无尽星河倒悬,头顶则是万千世界的投影轮转不息。执玉者眉目清冷,握剑者神色温润,彼此相望,竟分不清谁先开口。
> “你说,人间值得吗?”
> “值得。”
> “哪怕他们一次次重蹈覆辙?哪怕权力仍腐蚀人心?哪怕战火未曾真正熄灭?”
> “正因如此,才更值得。”
声音落下时,远方一道微光闪现??那是岭南山村槐树根下埋藏的玉匣,忽然自行裂开,羊皮卷缓缓展开,字迹泛起淡淡金芒。信纸飘起,化作飞灰升空,随风散入九州四海。每一片灰烬落地之处,都生出一株细小的梅苗,破土而出,迎雪绽放。
与此同时,江南念安堂的药炉突兀沸腾,铜鼎盖被一股无形之力掀开,蒸腾雾气中浮现出一段残影:少年沈昭盘坐于归墟渊底,双生玉缠绕周身,口中吟唱着一首无人听过的歌谣。阿菱怔然抬头,手中晾晒的当归洒落一地。她听见自己心跳骤然加快,仿佛有什么沉睡已久的东西正在苏醒。
“霜落三更后……”她喃喃接上,“儿眠母未眠。”
话音未落,屋檐积雪簌簌滑落,砸在地上竟未碎裂,反而凝成一面冰镜。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脸,而是十六岁的自己,站在宫墙之内,手捧一碗汤药,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东宫。那时的沈修文还未被废黜,沈昭尚在襁褓,素娥尚未披上黑袍成为影卫统领。一切悲剧尚未发生,命运之轮尚未开始转动。
阿菱伸出手,指尖触到冰面的一瞬,整面镜子轰然炸裂,化作漫天晶屑。她踉跄后退,胸口剧烈起伏,脑海中涌入大量不属于此生的记忆片段:她在十二次轮回中曾是太医之女、敌国密谍、江湖游医、甚至是某一代沈昭亲手杀死的刺客……每一次,她都在关键时刻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每一次,她的死法都不相同,唯独那一句“别忘了我”,贯穿所有时空。
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自己并非偶然与沈昭相遇。她是“共鸣体”,是唯一能在不同轮回间保留情感印记的存在。而沈昭选择彻底消散神魂,并非只为终结轮回,更是为了将这份记忆的火种,完整交付于她。
“你早就计划好了……”她对着虚空 whisper,“所以你不肯见我最后一面,是因为你知道,只要我还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窗外雨势渐歇,晨曦微露。一只青鸟掠过屋脊,衔走一片飘落的梅瓣,振翅飞向西北。
***
十年光阴流转,并蒂书院已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其主楼名为“守诺堂”,门前悬挂一副无字匾额,据说每逢春雪初降,便会浮现一行血书般的文字:“愿以吾身为薪,照后来者之路。”
这一日,书院迎来一位特殊访客。他身穿粗布长衫,背负竹篓,篓中盛满带雪的草药。守门童子拦他盘问,他只微笑道:“我来还债。”
此人正是当年护送沈昭遗信至岭南的老驿卒。如今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却坚持徒步千里,只为将一件旧物归还。他从怀中取出半块断裂的双生玉,递予书院现任山长??一名年轻女子,眉眼间竟与阿菱有七分相似。
“这是那位大人临行前托我保管的。”老人颤声道,“他说,若有一日世间再起异象,便交由此地掌灯之人。”
女子接过玉片,指尖刚一接触,整座守诺堂骤然震动。梁柱之间浮现出无数光影人物:有持剑怒吼的将军,有伏案疾书的学者,有跪地救人的医者,更有十二具水晶棺缓缓升起,环绕大厅旋转不休。最中央的幻象中,沈昭立于祭坛之上,双臂张开,任由原初意志吞噬自身意识。
> “记住,”他的声音穿透时空,“真正的光明,不是战胜黑暗,而是有人愿意走进黑暗,永不回头。”
刹那间,所有光影崩解,化作点点星辉融入女子眉心。她浑身剧震,双目翻白,口中吐出一句古老咒语:“**归墟启,万象定,命契重燃。**”
三日后,钦天监急报:北极双星再度异动,轨迹偏离常轨,竟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座古老宫殿的轮廓。与此同时,敦煌第七窟石门无风自开,壁画上的两名少年同时抬手,指向西方极远之地??那里,传说中的归墟渊入口正悄然浮现。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各国遣使探查,皆被狂暴风浪阻隔。唯有并蒂书院派出的三人小队安然抵达渊口。领队者正是那名女子,她手持半块双生玉,踏浪而行,直入深渊。
渊底景象已非昔日模样。十二具水晶棺空空如也,唯有中央祭坛残留一道焦痕,似有人在此彻底燃烧殆尽。而在祭坛背面,刻着一行新添的铭文:
> “吾身已灭,吾志长存。
> 若天地复乱,请唤我名。
> ??沈昭绝笔”
女子跪地叩首,将手中玉片嵌入凹槽。霎时间,整个归墟渊发出龙吟般的轰鸣,海底裂开巨缝,涌出炽白光芒。一座青铜巨殿拔地而起,殿门上方悬挂牌匾,上书三个古篆:
**终焉殿**
殿内无灯自明,四壁绘满历代王朝兴衰图景。正中高台之上,悬浮着一枚完整的双生玉,静静旋转,内部似有星辰流转。女子伸手欲取,却被一道透明屏障挡住。耳边响起低语:
> “容器已毁,钥匙犹存。
> 下一次危机来临前,需有新人继任。”
> “你可愿承担?”
她没有犹豫:“我愿。”
话音落地,双生玉猛然爆裂,化作亿万光点涌入她体内。她的双眼瞬间转为深黑,一如当年的沈昭。与此同时,远在江南的念安堂内,阿菱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手中瓷碗摔得粉碎。
她捂住心口,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正从遥远之地扩散开来??那是新的“承载者”觉醒的征兆。
“原来如此……”她苦笑,“你连最后的安宁都不给自己,是怕有一天,这个世界还需要你。”
她扶着门框站起,望向北方。天空阴云密布,雷声滚滚,仿佛预示着新一轮风暴即将降临。
但她知道,只要并蒂花开不败,寒霜便终将融化。
***
又五十年过去,史称“永宁盛世”。天下太平,百业兴旺,连曾经战乱频仍的西域诸国也缔结盟约,共建丝路共治府。并蒂书院历经数代传承,已成为凌驾于皇权之外的精神圣地,其山长无需朝廷任命,全凭“双生玉共鸣”选出,世人尊称为“守诺人”。
这一任守诺人是个盲眼少年,出生时便左臂刻有“守诺者”三字,血肉交融,宛若天生。他不通武艺,不谙政事,却能凭直觉预知灾厄,三次化解瘟疫于未发之际,七次阻止边疆叛乱于萌芽之时。
百姓传言,他是沈昭转世。
但他自己从不承认。
每逢冬至,他必独自前往敦煌第七窟,在石碑前静坐整夜。那一日,风雪最大,天地苍茫。当他伸手轻抚“并蒂”二字时,石碑忽然发出嗡鸣,玉花绽放开来,从中飞出一点幽蓝光焰,落入他掌心。
那一刻,他“看见”了。
不是用眼睛,而是用灵魂。他目睹十二次轮回的真相,见证沈昭如何在每一世孤独前行,如何在最后一刻放弃重生机会,只为斩断命运锁链。他也看到了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他们”??那些自称“观星者”的存在,居于九天之外的星宫之中,以人类文明为棋局,以帝王将相为棋子,不断重启历史,只为培育出完美的“原初容器”。
而现在,双生玉选择了新主人,意味着“游戏”再次开启。
少年抬起头,尽管双目失明,目光却仿佛穿透云层,直指星空深处。
> “你们以为,只要不断筛选,就能得到绝对服从的工具?”
> “可你们忘了,人性中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顺从,而是背叛。”
> “沈昭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真正的自由,始于拒绝被定义。”
话音未落,他咬破手指,在石碑背面写下最后一句预言:
> “当第十三代容器觉醒,
> 星宫将倾,轮回反噬,
> 而我,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写罢,他转身离去,身影渐渐隐没于风雪之中。身后石碑缓缓闭合,玉花重新凝结,宛如从未开放。
而在宇宙边际的星宫之内,一名白袍老者猛然惊醒,手中星盘碎裂,十二颗命星尽数黯淡。他望着虚空低语:
> “不可能……容器不该拥有反抗意志……”
> “除非……他不再是‘它’,而是‘他’。”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雪山之巅,一块冰封万年的石碑悄然融化。碑文显露,赫然是用上古文字镌刻的名单??十二个名字之后,第十三个名字正缓缓浮现,墨迹未干:
**沈昭?承光**
风起云涌,天地变色。
新的一章,已然开启。
而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一缕琴声再度响起,仍是那曲《寒月吟》,只是调子变了,由哀婉转为激昂,由悲怆化为战歌。它穿山越岭,渡江跨海,最终汇入浩瀚星河,成为宇宙间最微弱却最坚定的回响。
并蒂根深,纵历千年寒霜,亦不凋零。
执玉者逝,握剑者继,薪火相传,永夜将尽。
待春风再渡玉门关,
愿天下人共赏,那一片无垠梅林,
如雪纷扬,如霞绚烂,
如他归来时,眸中所映的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