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刘进在大殿上开始复述‘孔雀东南飞,在读到这里的时候顿了一下,只感觉口干舌燥。
他为什么拒绝给上官安说‘孔雀东南飞”接下来的文章,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实在太多了,后世背诵它的时候都感觉困难。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他和上官安交情不深,所以也没必要将这些文章告诉他。
可汉武帝不同。他可以以等价交换的心思去拒绝上官安,直到上官安给他带来价值,他才会说这篇文章。
这种想法可以用在上官安身上,但不能用在皇祖父身上。
“瞎了?”
“给他送一壶水过去润嗓子。”
殿内传来汉武帝的声音,旋即他又道:“再给他送帛书过去,让他将后面的文章都写下来。”
刘进:“啊?”
“皇祖父?没地儿能写啊。”
汉武帝道:“没别人,坐在龙位上写。”
刘进:“???"
“皇祖父,这太僭越了,孙儿哪里敢?”
“僭越与否是礼法说了算,但在这里,是朕说了算!”汉武帝霸道的不容置喙开口。
苏文在一旁听的心惊胆战,陛下这什么意思?
为了听这篇文章,竟让他坐位上撰写?难道不能让老奴搬案牍蒲团来?
刘进心中激动,盯着宣室殿上方,那象征权力巅峰的宝位,有几个看到不迷糊?
谁又能拒绝案牍旁边那一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那......皇祖父,孙儿失礼了。”
刘进心说孔雀东南飞对皇祖父的吸引力这么大?看来文娱产业对大汉的冲击很大,那以后要将西游、三国、水浒和红楼给搬出来还了得?嗯,三国划掉。
纵然刘进想在位上多坐一会儿,但‘孔雀东南飞的篇幅也不允许。
他收回刚才的话,孔雀东南飞的篇幅为何如此短小!
就在刘进刚要离开龙位的时候,苏文抱着几本奏本过来,对刘进道:“皇孙殿下,陛下乏了,这些奏疏都是加急的,陛下让你先替他批一批。”
说罢,他便面无表情的将刘进面前刚撰写出来的‘孔雀东南飞’文章给拿走了。
刘进又是一愣,看着堆在自己面前的奏本,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我?批奏疏吗?
我哪会?!
他小心翼翼掀开一卷竹简,这是一封关于郡国王的继承问题。
赵王刘彭祖今年春日死亡,到现在赵王的位置还空缺着。本来赵王有指定继承人,赵太子丹。
但因为江充告发赵太子丹与同胞姐姐和赵王刘彭祖的嫔妃私通等私德问题,汉武帝废掉了赵太子丹的继承地位,贬其为庶人。
刘进继续看下去。
这封竹简上还有汉武帝对内宦的问诏,具体是询问赵王两个儿子刘子和刘昌的为人。
回答分别是淖子多有才',‘刘昌无咎无誉。
刘进有些为难,刘子虽然欲望过强,但有治国之才。而刘昌则非常平庸没有过失也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选谁似乎都不太合适。
刘进现在还没搞明白汉武帝让他批奏疏的目的,是他真的乏了,还是别有用心?
所以他不敢随便批,放在一旁,也就不批了。
刘进继续翻开第二本奏疏,燕国祈求朝廷拨款五百万钱,用于开凿农田,兴修水利。
刘进无奈,继续将奏本放在一旁,也没有批。
他又翻开第三本奏疏,这是王太傅夏侯始昌的奏疏,祈求于长安设学馆培育族中弟子,为国抡才。
这一份刘进批了,“不准”。
你自己建设学馆,培育你自己家族子弟,然后还要朝廷给你拨钱培养?
没过多久,苏文又从内殿走来,将刘进批完的奏本全部抱了进去。
内殿。
汉武帝一脸期待的翻开第一本奏本,发现刘进没批。
又翻开第二本,发现刘进依旧没批,脸色渐渐难看起来。
翻开第三本,他气笑了,质问道:“因为夏侯始昌是昌邑王的太傅,所以你批了不准?”
“治国要公允,你这是在私报复吗?”
刘进赶忙起身,来到大殿中间,躬身道:“回皇祖父,孙儿不敢。”
“其建设学馆,却让朝廷拨款,培育的不管是家族子弟还是民间学生,那么老师永远都是他夏侯始昌,孙儿斗胆敢问,这些人才培育出来了,是为朝廷所用,还是为夏侯始昌所用?”
“朝廷若有钱,完全可在太学下继续设学馆,培育出来的人才全部忠心天子,岂不更好?”
汉武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一本为何没有批?”
刘进道:“赵王之二子各有利弊,如何取舍,皆看皇祖父的意思。”
汉武帝扬声道:“朕让你批!”
刘进摇摇头:“皇祖父,我不知道啊,我从未接触过奏疏批阅,根本无从下手。”
“那就回去想!想到了再来告诉朕。”
“等一下,第三本你怎么又没批?”
汉武帝又叫住刘进,意味深长的询问。
刘进道:“回皇祖父,开凿农田兴修水利都是好事,但我不知朝廷财政啊,五百万钱究竟适不适合拨下去,应当要召宗正和少府一同来询问吧?”
汉武帝嘴角微扬,挥手道:“你回去吧,想明白第二条怎么批再来与朕回话。”
“孙儿告退!”
刘进躬身离开宣室殿。
今日幸福来的有些太突然,他发现皇祖父似乎也没有父亲口中说的那么恐怖,最初几次来找他,刘进心里却是有些忐忑。但现在情况正在渐渐变好。
肿么回事?
汉武帝受到什么刺激了吗?
刘进摇摇头,快速回到太子宫。皇祖父给他的第二篇奏本,他还不知怎么批。
还有,竹简作为公文传递实在太不便捷了,他决定有空研究研究纸张。这些以后再说吧,先问问阿耶该怎么处理第二份奏疏。
刘进才到太子宫,发现太傅石德和少傅令狐茂以及太子刘据一同在凉亭内探讨学问,恰好两位老师都在,刘进忙不迭快速踏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