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四章 魔法攻击(4/4)免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奥运会的赛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组织工作堪称完美,赛事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热情都空前高涨。
沈善登晚上回到家,就看到大蜜蜜正气鼓鼓的坐在沙发上,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嘟着嘴。
“气死我了!这些媒体就会乱写!”
大蜜蜜见到他,立刻开始抱怨。
开幕式上小女孩领唱“假唱”的事件被曝出,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怎么了这是?”沈善登换着鞋,随口问道。
“还能怎么?就是开幕式唱歌那两个小女孩的事啊!现在网上好多人都在骂,说什么假唱,欺骗感情,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话!”
“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好吗?电视剧那么多都是配音完成的,怎么没人说?”
她显然是认真查过资料的,一股脑儿的倒出来。
“那个站在台上的林妙可,外在形象确实好,但听说唱歌时音准不太稳定,正式表演那么大的场面,紧张跑调了怎么办?”
“后台唱歌的杨沛宜,声音是真好,可人家正在换牙期,门牙缺着,形象上可能没那么完美。”
“所以用这种折中的方式,既保证了舞台视觉效果,又保证了声音效果,这有什么问题?”
“别急。”沈善登接过她倒的水,让她别急。
走过去看了看新闻,沈善登不以为意道:“哦,这个啊。没什么吧?我觉得处理得挺务实的。”
他是全程关注奥运会筹备的。
深知组织方为了万无一失,做了多少预案和备份工作。
“奥运会这种级别的活动,多个备份方案太正常了。”
“我听说,不光领唱有AB角,连那个放风筝的环节,也是两个女孩一起准备的。这正说明组织工作细致。”
沈善登觉得对两个孩子来说,都不错。
“要我说,这件事对两个小朋友来说,未必是坏事。林妙可得到了最大的公众曝光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和舞台表现力;杨沛宜虽然没露脸,但她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了,这在业内是非常宝贵的资历。”
“张导那边,也不至于不给她署名吧?对她们的人生来说,这都是非常独特的经历。”
但大蜜蜜接下来的话,让沈善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是现在变味了!好多人都跑去网暴那两个才十岁的小朋友!说的话可难听了!”
沈善登的脸色凝重了起来。
他记忆中,似乎确实有些人对林妙可进行了过分的攻击,甚至以后还有开黄腔的,包括某开复那种“精英”。
沈善登看了看一些报道,眉头越皱越紧,不由怒了。
“胡闹!退一万步讲,就算有争议,也该是骂张导,骂决策的成年人!是张导觉得换牙期形象不佳没让人家上台。去网暴两个十岁、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这他妈算怎么回事?还要不要脸了!”
大蜜蜜也是义愤填膺。
“而且你知道吗?这件事最开始就是那个《我和你》的作曲,就是那个开幕式音乐总监自己爆出来的!”
“本来大家争议的焦点还在他那首歌不合时宜,结果他直接把这事捅出来转移视线!”
沈善登听完,一阵无语。
但又在情理之中。
“唉,艺术嘛。”
嘴上都是爱人、大爱,哈气起来很吓人。
大蜜蜜拉着他的胳膊,带着点撒娇和恳求:“你想想办法嘛!看着两个小孩子被这么骂,我心里难受。”
沈善登看着大蜜蜜焦急的样子,又看了看网络上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大蜜蜜说:“这事,倒是跟之前黄晓明的‘闹太闹’事件有点相似之处。”
黄晓明口音是多大问题吗?
伦敦腔,加州腔不也是口音吗?
而且黄晓明口音的事,以后可是追了很多年的。
类似的林妙可也被追杀了很长时间。类似的还有吴京。
仔细想想,看似不同类型的人或事,都有共同点。
大蜜蜜不解:“啊?和黄晓明的口音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狗哨’。”
沈善登解释道,“指桑骂槐。奥运会这么好,开幕式这么成功,一小撮人心里憋得难受,又不能直接唱反调,就挑这种边角料的事情来制造噪音,破坏大家的心情。”
“那他们为什么不去攻击那个爆料的音乐总监呢?”大蜜蜜问。
沈善登嗤笑一声,简单查了下那位的履历。
“人家是圈内大佬,根深蒂固,而且你看他,早年公派留学,协议期没满就违约留在国外,如今照样在国内长袖善舞,混得风生水起。”
“某些媒体人就好这一口,喜欢这种‘叛逆’又‘精致’的调调,怎么会去攻击他?”
大蜜蜜急了:“但是这些攻击没有理由啊,这种重大场合,用提前录好的都很正常。”
“人家目的不是和你辩论,是搞你心态。”
沈善登后世见多了。
航母的电磁弹射,已经确凿、肯定的事,都能团建。
一个货运量没有多少的交通关卡出了问题,还是发货之前付款的。
几天就能辟谣的事,也要团建。
明星自杀,每次都有团建。
后来的演都不演了,就是来恶心你,搞心理。
就是利用正常人的怜悯之心,就是吃人血馒头,就是欺之以方。
想了想,沈善登觉得不能让这股歪风邪气这么嚣张下去。
他坐到电脑前,对大蜜蜜说:“行,既然他们喜欢玩这套,那咱们就用他们的方式陪他们玩玩。”
你会吹狗哨,我也会吹狗哨。
沈善登打开文档,略一思忖,便开始敲打键盘。
他模仿着《意林》、《读者》那类杂志的口吻,写了一篇长文。
文章没有直接抨击谁,反而大夸特夸。
《缺齿的微笑与完美的合作:一堂来自大洋彼岸的公开课》
赛场的灯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一场体育盛事,超级碗正进行到了高潮。
台下坐满了观众,空气中弥漫着狂热和兴奋。
聚光灯下,金发的艾米丽穿着漂亮的演出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摆动。
演出结束,掌声如雷。
当观众为她的演出兴奋时,却不知道在舞台侧面,有一个戴着牙套、缺了一颗门牙的小女孩萨拉,她才是真正的歌唱者。
实际上艾米丽只是在表演。
只是她的表演无可挑剔,每一个口型都精准对上了歌词,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原来,萨拉正处于换牙期,门牙的缺口让她在说话和唱歌时都有些漏风。
尽管她的嗓音清澈动人,但在注重形象和荣誉的超级碗大赛中,为了最好的效果,主办方选择了两个人一同完成了表演。
艺术指导威廉姆斯女士后来补充道:“当问题出现时,我提出了这个合作方案,我没有把这个问题看作障碍,而是想办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
这场特别的合作源于两周前。
萨拉原本独唱,但在一次排练后,她红着眼睛找到艾米丽,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之一。
“我以为她会嘲笑我。”萨拉回忆道,“但她却说‘你的歌声是我听过最美的’。”
艾米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不合作呢?你负责唱歌,我负责表演。我们可以向大家证明,合作比个人表现更重要。”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个女孩开始了紧密的排练。
萨拉专心磨练歌喉,艾米丽则仔细研究如何对口型,使表演更加真实自然。
她们还一起设计舞台动作,确保每个细节都协调一致。
“最难的部分是保持同步。”艾米丽笑着说,“我们必须心有灵犀,我需要在听不到音乐的情况下,准确跟上萨拉的节奏。”
这种默契在比赛表演当天达到了顶峰。
当艾米丽在台上表演时,她能感觉到幕后萨拉的每一个呼吸停顿;而当萨拉在幕后歌唱时,她也能想象出艾米丽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
一个音乐制作人约翰逊先生评价道:“这不仅仅是才艺表演,这是关于友谊、包容和团队精神的珍贵一课。这两个孩子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风险、合作,荣誉精神,发现彼此的长处,弥补彼此的短处,共同创造比个人更伟大的事物。”
赛后采访,萨拉缺齿的笑容感染了每一个人。
“一开始,我因为换牙很难过。”她坦诚说,“但现在我知道了,即使是不完美的地方,也可以成为特别之处。”
表演完,两个小女孩手牵着手,她们向世界诠释了团队精神的真谛,它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而是相互成就的智慧与勇气。
在这个看重外表的世界里,两个孩子用她们纯真的友谊告诉我们:真正的完美,不是没有缺憾,而是如何将不同的缺憾编织成最美的和谐。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智慧。
它无关“替身”或“作假”,而是一个关于如何智慧的整合资源、取长补短的生动范例。
艾米丽没有因自己站在台前而沾沾自喜,萨拉也没有因身居幕后而感觉低人一等。
她们共同的目标,是让团队的“作品”大放异彩。
这种“我们”大于“我”的团队精神,正是任何集体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石。
反观我们,在我们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竞争中,是否有时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从孩子时代的考试排名,到职场里的个人KPI,我们习惯于鼓励个体成为最亮的那颗星,却可能忽略了“独木不成林”的古训。
我们是否也能像这两位小朋友一样,学会欣赏伙伴的独特价值,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真诚的与他人携手,去创造“1+1>2”的奇迹?
萨拉的换牙期,本是一个小小的“不完美”。
但在她们看来,这并非需要隐藏的缺陷,而是可以通过合作来化解的“特点”。
整个环境也给予了极大的包容与鼓励,超级碗的赛事方支持这个方案,艺术总监肯定这种精神,媒体鼓励这种精神,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种氛围,让萨拉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齿”,并依然自信的绽放歌喉。
我们的社会是否也能给予“不完美”更多的空间与善意?
我们是否常常用一把过于僵硬的“尺子”,比如外貌、口音、一时的成败,去衡量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创造一个能让每个人都能安心展现特长、互相补位的环境,或许比单纯追求“零缺点”的完美,更能激发一个团队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两个美国小朋友,用她们纯真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它让我们看到,竞争未必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也可以是互相成就的双赢合作。
真正的强大,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
不是掩盖缺点,而是将不同的优点编织成最美的和谐。
这堂课,远不止于一场儿童才艺秀。
小至一个班级的项目学习,大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这种“台前”与“幕后”精诚合作的精神,都是推动进步的核心动力。
这是我们之所以落后,而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当我们学会为在台上“对口型”的伙伴鼓掌时,更不要忘记为幕后那个“缺齿”却依然引吭高歌的灵魂喝彩。
因为,一个懂得欣赏“幕后英雄”、善于整合“不完美”的集体,才能真正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行稳致远。
这或许,就是我们从这次跨洋的童年友谊中,所能汲取的最珍贵的养分。
......
“啊,这行吗?”大蜜蜜看的目瞪口呆。
沈善登笑道:“看我表演。”
沈善登把文章发给马有德。
还没说怎么操作,马有德心领神会回复:“我会找几个‘文化精英’和一些媒体炒热。”
很快,马有德通过几个渠道,找到“文化精英”和一些媒体渠道发了出去。
一开始,很兴奋,有钱拿,这文章还舔的这么好。
但是很快,随着文章在舆论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直接麻了。
卧槽,太坏了!
夹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