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无人区》大部分戏份拍完,只剩下一些外景,沈善登索性做了甩手掌柜。
在克拉玛依好好玩了一圈,25日剧组正式杀青。
回到BJ,沈善登便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首先是近在眼前的贺岁档。
召集有关人等开会。
马有德汇报道:“相比于去年,今年贺岁档空前激烈。”
沈善登看了看,感觉今年贺岁档确实拥挤。
去年贺岁档主要是陈克辛的《投名状》,以及冯晓刚的《集结号》,这两部戏一个12月12日上映,另一个12月20日。
而周星池的《长江七号》在1月30日,《大灌篮》在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一,这两部瞄准的是春节。
以后春节档是第一档期,目前来看,贺岁档,也就是元旦档期才是国产电影第一档期。
至于暑期档,还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
今年贺岁档竞争史无前例的激烈。
陈凯各的《梅兰芳》定档12月5日,这是贺岁档第一枪,也是陈凯各继《霸王别姬》后又一部人物传记大片。
虽然文艺气息浓厚,但口碑上乘。
然后是《嘉靖》和《叶问》定档12月12日,再之后是小钢炮的《非诚勿扰》定档12月18日。
《非诚勿扰》是时隔多年,小钢炮重回冯氏喜剧,爱情轻喜剧路线,备受观众期待。
马有德直言道:“从业内到媒体,再到观众都说,今年贺岁档是竞争最大的贺岁档。”
沈善登点头:“确实如此。
到了一月,还有吴语森的《赤壁(下)》。
作为完结篇,虽然上集口碑不咋地,但是依然有巨大关注度。
这部戏还是东京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本子票房大获成功,突破了华语片的记录。
然后宁浩《疯狂的赛车》,这是宁浩继《石头》后再次推出的多线叙事黑色喜剧,有很多观众期待。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第一次做导演的吴京有些担心开口:“《叶问》我找人打听过了,这部戏剧本扎实,甄子单演的也好,很有可能会是票房黑马。”
沈善登道:“《嘉靖》类型和《叶问》不同,我们主打历史爽片。不要有太大压力,票房能过亿就可以。”
《嘉靖》电影也有一些武打动作,但是主要是以文戏为主。
这部戏,沈善登的定位是用来完善世界观,除此之外就是将内气生理化体现融入日常之中。
简单来说,《督公》因为成本有限,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很多特效只在关键时刻使用。
《嘉靖》则不是,不只是高潮戏或者武戏,日常生活都有一定体现。
到了《锦衣卫》则会更加精彩,会把技术积累成果,尽可能用在上面,到时候会造几个奇观,那才是严格意义上第一部武道大片。
沈善登轻描淡写,吴京却很紧张,生怕辜负了他的期待。
开完会。
马有德问:“叶问原型有点问题,要不要动一动?”
“对方守规矩我们就不动。”沈善登看了马有德准备的资料,赞赏了他的心细,不过还是克制了。
汉奸变成了英雄,比英雄变成汉奸强一些。
前世沈善登挺喜欢《叶问》电影的。
要是说多好不至于,但至少是正常的爽剧,和陈真、黄飞鸿内核差不多。
看完叶问原型资料,沈善登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个功夫英雄IP,可以说和银幕形象截然相反。
好像《叶问》电影还得到了叶问后人的支持,不过这个IP是想要蹭李小龙,主打李小龙的师傅,但没有得到李小龙家属的认可。
对此,沈善登觉得很值得思考,这就是市场和民众喜好的双重塑造,把原型变好了。
到了11月底。
《南京!南京!》拿到了上映许可证。
“太好了!”
陆钏万分欣喜,虽然有了两个多月,但是比他们想象的要顺利多了。
让他兴奋的是,修改意见只有薄薄的一页纸。
陆钏感觉,很多人在保护这个片子。
而且这些意见到最后成文的时候都没了,只是说长度缩一下。
谭洪专门把沈善登请了出来,把陆钏也拉上了。
见陆钏有点不情不愿,谭洪道:“川儿,不管怎么说,电影沈导帮忙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咱还是要表示表示。”
没有安排一条龙的服务,谭洪知道沈善登是正经人。
所以就是正经的饭局。
“我还想大开眼界呢。”
秘书把谭洪的邀请告诉沈善登,沈善登一看有些失望,谭洪可是天上人间老板的弟弟。
饭局上。
谭洪和沈善登说了这个好消息:“让我们特别意外,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审查,但意见出来后,只有几条修改意见,基本没有重大修改,都是点状的。”
“没有说要单独把哪段拿掉之类的,完全没有因为审查而剪掉很重要的戏。”
陆钏自豪道:“我能感觉到,很多人在保护这个片子,没有这一双双手去挡在这个片子上面,它一定是千疮百孔。”
谭洪举杯道:“多谢沈导,你把裸露镜头删去了,我们最后改改,最多再剪掉几分钟就行。”
陆钏喝了不少,梗着脖子反驳:“不是谁逼着我剪,而是我认为这些戏让这片子显得特别漫长。”
“片子送审以后,我自己也不断修改,不是局里,或者谁的意见,而是我自己觉得片子不够好,就一直在剪,把很多演员的戏都剪掉了。
沈善登知道陆钏在意什么,笑道:“《南京》是陆导你的戏,和我没关系。”
谭洪连忙道:“少不了沈导的帮忙。”
陆钏毫无心理负担的接受了,卖弄道:“剪掉一些戏,还是商业考虑,第一是不要太长,第二是节奏问题,有些戏是好看,但是镜头太长的话,观众的劲会泄掉。”
陆钏已经畅想上映时的场面了。
“很多人看完后肯定会问这个片子为什么能过审。其实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机制没有那么死板,还是挺开放的。”
沈善登听到连连点头:“我说导高见。”
谭洪转移话题道:“我们送审的时候,听说有意见说日本人戏太重,说要把日本人的戏拿掉。好在最后这条线也保留了。”
陆钏插话道:“日本人这条线在戏里非常重要,我当时心里特别害怕,好在领导还是深明大义的,有鉴赏能力。”
沈善登喝了口茶,放下了心,只能说他的策略大成功,不同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想看的一面。
忽然。
沈善登想到一件事,他让角川拿起摄影机,会不会一些艺术殖认为是致敬他们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