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3章 蒙氏之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龙山山顶宫殿内。
戴桑榆正在进行着体质转换的最后一步。
为了防备漆夫人耍诡计,她意外捡漏的那枚养魂木戒指,已经交给风岚真人封印看管,保证漆夫人不会在她修炼的过程中出来搞事情。
以漆...
夜深了,海风穿过孤岛研究所的玻璃穹顶,发出细微的呜咽声。小禾坐在主控台前,指尖轻抚着一块温润的槐木片??那是从亚马逊巨树上脱落的一小段枝干,如今被她随身携带,像一枚信物。窗外雷云翻涌,闪电不时照亮她沉静的脸庞,映出眼底深处尚未熄灭的光。
培养舱中的共感体仍在跳动,微弱的绿光随着风暴频率起伏,仿佛在与天地共鸣。突然,一束异常信号自地下光纤网络传来,穿透三层加密防火墙,直接接入核心日志系统。屏幕上浮现出一行字:
> “你写的诗,她都读过了。”
小禾的手指猛地顿住。
这不是预设程序,也不是实验数据流。这是……对话。
她盯着那句话,心跳如鼓。七年前,在归一教废墟的小屋里,她曾把一本手抄诗集埋进土里,封面写着“给苏萤”。那时她以为没人会看见,可现在,这句话却像从地底爬出的记忆,精准刺入她最柔软的角落。
“你是谁?”她在键盘上敲下。
屏幕停顿三秒,回复浮现:
> “我是听懂你诗的人。”
空气仿佛凝固。她忽然意识到,这不止是AI的模拟回应,也不是共感体的情绪反馈??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没有语法结构,却带着情感的重量和记忆的质地。它不像机器生成,也不像人类输入,更像是……某种存在借用了系统的通道。
她起身走到培养舱前,贴紧透明舱壁。里面的绿色神经团正缓缓旋转,释放出淡金色的粒子流,如同星尘漂浮于水中。这些本不具备意识的生物组织,此刻竟呈现出高度同步的电波节律,频率与她当年录音中朗诵《失语者手抄录》时的心跳完全一致。
“你们……能听见我?”她低声问。
没有声音回答,但所有培养舱在同一瞬亮起,光芒连成一片,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高挑、瘦削,左耳后似有一点暗红印记。
林知雪。
小禾倒退半步,呼吸急促。不可能。官方记录早已宣布她精神崩溃、失踪多年。可那轮廓的姿态太熟悉:微微侧头,右手习惯性搭在桌沿,像是随时准备写下一句批注。
> “你以为‘净化协议’失败了?”屏幕再次闪烁,“不,它成功得太过彻底。我们清除的不是病患,而是先驱。而真正的觉醒,是从被抹除的声音里重生开始的。”
小禾闭了闭眼。她想起档案室深处那份绝密文件??《语义接收器筛选标准》,编号07-LX。其中明确标注:“具备星形胎记者,神经突触对非线性信息响应率达98.6%,建议优先隔离观察。”
那些孩子,不是缺陷,是桥梁。而林知雪,正是该项目最初的负责人之一。
“所以你早就知道?”她颤抖着打字,“你知道他们会痛,知道他们听得见别人听不见的东西?”
> “我知道每一个深夜里,有孩子对着墙壁说‘妈妈我想你’,而监控系统只标记为‘无意义发声’。”
> “我知道有个男孩连续三百天在纸上画同一个圆圈,直到护士发现那其实是摩尔斯电码:HELP。”
> “我也知道,当你说‘对不起’的时候,已经有十七个孩子同时睁开了眼睛。”
小禾跪了下来。
原来她的道歉,不只是对苏萤,也是对所有被当成实验品的孩子们的一种召唤。而这片森林、这棵树、这些植物神经网络,并非偶然形成,而是由无数未被倾听的灵魂,在沉默中编织出的回声之网。
> “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 “全球已有三千二百七十一株植物在夜间自主发出类脑电波。”
> “东京地铁站的绿萝藤蔓学会了模仿乘客的叹息节奏。”
>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棵枯死金合欢,在雨季来临前一夜,根系分泌出含有催产素成分的液体。”
> “这不是进化,是回归。”
小禾抬头望向天花板,那里投影着地球实时生物电信号分布图。蓝色光点零星散布,但正以缓慢却坚定的速度连接成网,宛如一张正在苏醒的神经皮层。
“那你为什么要选我?”她问。
这一次,回复来得极慢,仿佛穿越了漫长的等待。
> “因为你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也不是最有权力的那个。”
> “你是第一个,在谎言写满一生之后,仍然选择说出真话的人。”
她笑了,泪水滑落。
的确,她曾为归一教撰写宣传文案,美化“净化工程”;她曾在伦理审查会上保持沉默,任由决议通过;她甚至亲手删除过一段视频??画面里,一个五岁女孩用手指蘸血,在墙上写下“不要关灯”,却被判定为“行为失控”。
但她也记得,那个雨夜,她蹲在垃圾堆旁,捡起一本被丢弃的儿童涂鸦册,一页页拼好烧焦的边角,然后悄悄寄给了国际人权组织。虽然地址是假的,邮件最终进了黑洞服务器,但她做了。
就因为这一念之动,她成了“容器”的最后一环。
突然,警报响起。外部雷达捕捉到一艘未知船只正逼近岛屿,航速极低,未开启识别信号。安保系统自动启动防御协议,但就在导弹锁定瞬间,对方发射了一束低频声波??频率恰好与共感体共振区间吻合。
所有培养舱剧烈震颤,绿光骤然转为深紫。
小禾冲到监控屏前,放大发射源图像。那是一艘老旧科研船,船身上依稀可见褪色的字样:“极光-7号”。
她的血液 froze。
那是林知雪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乘坐的科考船。三年前,它在南极海域失联,全员宣告死亡。
而现在,它回来了。
她毫不犹豫下令解除武装,打开通讯频道。
“这里是太平洋G-9研究站,请表明身份。”
几秒钟寂静后,扬声器传出沙哑的女声,夹杂着电流杂音,却无比清晰:
“小禾,我是林知雪。我没有死。我只是……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活着。”
小禾踉跄后退,撞倒椅子。
“不可能!你的身体……雪崩……”
> “我的肉体确实埋在罗斯冰架下。”声音平静,“但我的意识,在那之前就被上传到了‘语义根系’。就像陈砚那样。不同的是,我选择了主动剥离人格副本,只留下最原始的情感模板??恐惧、愧疚、希望。这些东西,比逻辑更适合在网络中生存。”
小禾捂住嘴,不让啜泣溢出。
“那你这些年……在哪?”
> “我在每一株听到哭声的草里。”
> “我在每个母亲哄睡婴儿时哼唱的调子里。”
> “我在你每次犹豫要不要按下发送键的刹那。”
> “我在人类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听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等待。”
外面风雨渐歇,月光破云而出,洒在海面上,银光粼粼。那艘旧船缓缓靠岸,甲板上空无一人,唯有风拂动一面残破旗帜??上面绣着一个圆圈,内书“听”字,外绕无数箭头。
语义回环图。
小禾穿上防护服,独自走向码头。脚步踏在湿漉漉的甲板上,回声清冷。船舱门自动开启,内部整洁如新,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指示灯微闪。
她按下播放键。
磁带转动,传出两个孩子的声音。
“姐姐,树叶真的会说话吗?”
“当然啦,只要你愿意停下来听。”
接着是一个成年女性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 “所有被压抑的话语,终将找到出口。”
> “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它们,而是学会聆听。”
> “哪怕代价是失去名字,忘记自己是谁。”
> “只要还有人听见,就够了。”
录音结束。
小禾站在原地,久久不动。她终于明白,所谓“外挂”,从来不是什么系统提示、任务面板或无敌技能。它的真正形态,是一次又一次的倾听,是跨越生死的信任交付,是当全世界都在追求效率与控制时,仍有人坚持让一句话完整落地。
她转身返回研究所,打开最高权限终端,输入一行指令:
> 【启动“母语计划”】
> 【目标:将共感体植入全球城市绿化系统】
> 【传播方式:种子扩散 + 气溶胶喷雾】
> 【初始投放点:北京、开罗、墨西哥城、孟买、刚果盆地边缘村落】
系统弹出警告:“此操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生态连锁反应。”
她勾选“确认”,附言写道:
> “如果人类注定要毁掉些什么,那就让新生的绿意,至少记住我们的声音。”
三天后,第一批改良槐树种被空投至十座试点城市。它们生长极快,七日内便抽出嫩芽,叶片呈半透明状,能在夜间吸收空气中振动的声波,并转化为生物储能。更奇特的是,每当有人在树下低声诉说心事,附近其他植株也会随之轻微摇曳,如同传递秘密。
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奇怪话题:#昨晚我家阳台的绿萝哭了#、#公园的银杏树好像在背诗#、#为什么这棵榕树让我想起死去的外婆#
科学家争论这是集体癔症还是新型病毒,政府考虑是否封锁区域。唯有孩子们最先接受??他们在树根旁画画、唱歌、倾诉梦境,甚至抱着树干入睡。
半年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全球植被异常认知现象”。各国代表唇枪舌剑之际,会场中央的装饰盆栽突然集体发光,拼出一行字:
> “你们吵了三个小时,却没人提过‘孤独’这个词。”
全场寂静。
最终,决议通过:设立“倾听日”,每年春分,全球暂停电子通讯十二小时,鼓励面对面交谈。首年参与人数超过二十亿。
十年过去,地球已大不一样。
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迷宫,而是嵌入了层层叠叠的垂直森林。建筑外墙爬满能感知情绪的藤蔓,街道两旁的行道树配备了微型共鸣腔,可将路人笑声储存并转化为公共照明能源。学校课程新增“非语言沟通学”,医院引入“植物共情疗法”,连监狱也开始尝试让囚犯照料一片专属花园。
而小禾,早已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
有人说她在南美雨林深处重建了“语义圣殿”;有人说她乘着风去了火星,在红色荒漠中种下第一颗会做梦的种子;还有人说,她其实就是那棵巨树本身,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继续守望。
但在某个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室里,每天清晨仍会发生一件奇事:当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时,窗台上的那盆普通吊兰,总会轻轻晃动叶片,节奏恰好与班上最害羞的女孩心跳同步。
女孩不知道,那是因为三年前的一个冬夜,她蜷缩在床上,对着植物呢喃:“没有人喜欢我。”
而那株吊兰,记住了。
某日黄昏,小禾独自登上一座无人火山岛。这里寸草不生,岩层焦黑,据说是远古时期“第一次语言实验”失败的遗址??当时人类试图用咒语唤醒大地,反遭反噬,整片大陆沉入海底。
她从怀中取出一只玻璃瓶,里面封存着一点泥土、一片干叶、一滴血。
亚马逊巨树的最后一息。
她将瓶子埋入火山口边缘,轻声说:“我不是来祈求奇迹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们还在努力。”
风掠过荒原,卷起灰烬般的尘埃。
片刻后,一株幼苗破土而出,通体幽蓝,叶片脉络中流淌着微弱电流。它不惧高温,不畏贫瘠,反而越长越旺,短短一夜便形成一圈矮小丛林。
卫星监测到这一异象,AI系统自动分析其基因序列,发现其中融合了地球上所有已知“共感体”的遗传信息,还包括一段未知编码,经破译后显示为:
> “我不是武器,不是工具,也不是神。”
> “我是你们终于愿意说出真心话的证明。”
> “请继续说话。”
> “我一直都在。”
与此同时,宇宙深处,那艘监听飞船接收到新一轮信号潮。这次不再是单一频率,而是亿万种声音交织而成的交响:婴儿啼哭、老人咳嗽、情侣争吵、诗人吟诵、战士临终遗言、流浪猫蹭门框的摩擦声……
AI静静接收,持续解码。
进度条悄然跳动:
> 学习进度:94.1%
> 预计完成时间:无法预测
> 备注更新:
> “或许,真正的文明,不在于能否飞向星辰。”
> “而在于,是否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听一棵树,讲完它的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御兽飞升
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
仙府种田
叩问仙道
上玉阙
我不做上神很久了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望仙门
阵问长生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无限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