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陕西若干高校为满足在职人员和社会青年的学习需求,今年继续招收函授学生。
报名要求为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教学方式为以自学+集中面授为主,平时给学生邮寄教材在家自学,每年寒暑假在西安或省内教学点进行为期2-4周的授课,毕业颁发毕业颁发函授专科或本科文凭。
王延光很清楚,今后国家在提拔干部的时候越来越重视年龄和学历,年纪小,有学历的干部会被当成重点干部来培养。
他原本以为这事儿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他只占了年轻一条,高中学历可不符合干部学历化的标准,但是今天看到这篇新闻,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函授文凭虽然比不上全日制文凭,可也是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同样可用于可用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能成为大大的加分项。
或许有些单位对文凭要求比较高,比如部分高级党政机关或保密、技术等特殊岗位,但区区一个县水电局绝对不在这一范围之中。
整个丰阳县才几个大学生?水电局哪有资格挑三拣四?有个函授文凭已经很亮眼了,只要拿到手,王延光就能领先其他同事一大截,在今后的晋升中处于领先地位。
而其他同事似乎也没太重视这项规定,因为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几条政策是改开后才提出的,如今主要是上面讨论,尚未传递到基层。
等今年9月开大会的时候,这几条才会被正式明确。
而根据报纸上公布的报名流程,6、7月填写报名表,7月底提交报名资料,10月进行入学考试,12月底公布录取结果并进行新生注册。
如果有人在9月份看到大会消息,也来不及报名了,只能等明年再报,王延光今年就报名,就比他们早起跑一年,也能早毕业一年。
千万不要小看一年时间,很多领域都是越早开始竞争越小,王延光将来毕业的时候,水电局又能有几个大学生?除非将来会有大学生分配过来,不然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就他一个,单位不提拔他还能提拔谁?
事实上也不太可能有大学生分配过来,现在省里、市里的单位都缺大学生,那些大学生有机会留在大城市,谁还愿意回到山沟沟里?
所以王延光最少也有一年时间处于基本没啥竞争的状态,如果他学习进度快,能提前拿到文凭,还可以把这个时间再拉长一些。
一步先步步先,现在能领先一步,日后只要不犯错误,就能步步领先,以后的路也会越走越顺。
王延光不由得感慨,怪不得都说有钱难买早知道,要不是他知道这些,谁会想着去拿函授文凭啊?水电局几十号人,绝大多数都不是大学生,大家还不是混的好好的?
回头先找唐宝生、吴经成,再找朱文斌、徐建民,和他们谈一谈,争取获得他们的认可,因为报名函授可不是自己给目标学校写封信过去就行了的,有正式工作的人还得获得单位同意。
填写报名表的时候要写明工作单位及职务并加盖单位公章,单位要确认考生信息真,并批准学习时间,平时自学不影响工作,寒暑假可是要去学校授课、考试的,单位不同意,你就出不去。
要是单位同意,连学费都不用自己交,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还会提供学费补贴,每年200-500元的学费就由单位出了。
王延光倒是不在乎这点钱,可盖公章、审核这一关咋也得经过单位,你要是不跟领导打声招呼就贸然报名,领导怕是不高兴,万一遇到个小气的,中间使个坏,这个名可就不一定能报的上了。
至于考试,王延光倒不是特别担心,去年国家才恢复成人高考,作为高校函授、夜大、职工大学等成人教育体系的入学考试,难度比正常高考低得多。
现在还有四个多月时间做准备,只要好好复习,王延光感觉自己还是能考上的。
就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函授专业,王延光上辈子干了几十年工程,对这个专业熟得很,而且单位也需要,水电局今后还会修建很多水电站,有个专业的大学生,领导高兴还来不及,肯定不会拦着。
要是能考上,学起来也快,把上辈子的知识跟教材结合,很快就能领会,说不定还能早点毕业,别人四五年才念完,王延光两三年就毕业。
一切顺利的话,无竞争的空档期就能从一年延长到三年,这个优势那就太大了,三年时间足够他把同龄人甩开一大截,让他们追都追不上。
再看考试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理工类,需要考数学、物理、政治三门课,比正常高考少了语文、化学、生物、外语四门课,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少。
王延光脑子里的高中知识还没忘光呢,四个月时间足够补上了。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还没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远没有后世建筑界老八校的声望,估计只有省内建筑、冶金相关单位的年轻人报名,竞争应该不会太激烈,王延光考上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细细一想,王延光感觉攻读函授大学对他而言绝对是一条好路子,反正现在他不缺钱,如今的县城也不好挣大钱,单位的工作也不重,空闲的时间很多,正好拿来学习。
等拿到文凭,单位大概率会提升他的职位,这肯定是好事,就算不提那也不亏,知识不会辜负人,将来时机合适停薪留职下海搞工程,都能比别人多挣些。
白天琢磨了大半天,王延光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靠谱,等到了下班时间,他便回到县城,先去卤肉店吃了顿饭,便回到水电局宿舍,提了两瓶酒,敲响了人事股股长吴经成的家门。
“你看你这,来就来,还提东西干啥?”吴经成假做埋怨。
王延光跟他关系还不错,进屋坐下寒暄几句便直入正题,“领导,我今天是有事儿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