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级劳动模范就能加不少分,省级模范的话,别说住旧房子了,直接分一套新家属楼的房子,那也是理所应当。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王延光现在哪还有时间琢磨这些事情?接下来几天有他忙的。
当天晚上,水电局就召开了全局职工大会,朱文斌拿着新鲜出炉的稿子在台上讲了十多分钟,然后几位领导依次发言,纷纷表彰王延光的贡献,号召大家向王延光学习。
王延光也上台讲话,稿子同样是单位办公室的笔杆子写的,他今天比王延光还忙,短时间内要写这么多篇稿子,比后世的网络作家更新量都高,还是全靠手写,忙完手指头都不是自己的了。
演讲结束,领导带头鼓掌,其它人赶紧跟上,和王延光关系好的那几位尤其激动,陈明杰愈发坚定了留在丰阳县的决心,在一位省级劳模手下干活,回去给家里说也风光啊。
最后朱文斌还宣布了一件小事,正式任命魏继业为建设规划股的副股长,希望他能协助王延光,做好丰阳县水电项目的建设规划工作。
魏继业这些天一直在各个乡镇跑,风吹日晒、翻山越岭已经很累了,但是一听到这话,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哪怕再让他跑十个乡镇也不在话下。
延光说话果然算数,今天距离他上次说才多久?局里的任命就下来了!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今后他再有啥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魏继业此时已经忘了,当初王延光刚当上股长的时候,他还抱怨过来着,现在满脑子都是得赶紧去趟王延光家,向他表表忠心。
会议一结束,他就直奔王延光的宿舍,然而还是迟了,等他到的时候,来道贺的同事已经把小小的房子挤得满满当当,连门外都站了好几个。
好在这是单位家属院,邻居们连忙从家里拿出桌子板凳,水壶水杯,安排大家坐下喝水慢慢聊,这才解决问题。
“这下王延光可是抖起来了,我们在单位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还不如人家一年半。”也有那些思想狭隘的人,远远地看着嘀咕。
也只能偷偷嘀咕了,连跟人说都不敢,现在是啥时候?马上就要分房了,要是让人听见打个小报告上去,那可是会扣大分的!
思想表现也是重要的评分标准么!对一位省级劳动模范阴阳怪气,这肯定不是好表现。
一直到十点多,最后几个人方才离开,魏继业也找到机会,向王延光表达了感激之情,又帮着把桌椅板凳收拾好,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庆祝。
关灯上床,白秀云忍不住说起了白天的事情,“我看到你被他们围着,一路敲锣打鼓走过去,可是风光得很,应该也看见了,他长大了要是也能跟你一样有出息就好喽。”
“有出息当然最好,更重要的是他能活得开心,要是不用像我们这么累就好喽。”上辈子自家儿女谈不上有多大成就,胜在孝顺懂事,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王延光觉得这已经很好了。
“你还要去西安参加表彰大会啊?到时候会不会有大领导过去?给你发奖状?”白秀云好奇地问道。
“嗯,肯定要去几个。”这种会议的规格很高,必须要有对应身份的人到场,“至于会不会给我发奖就不好说了,省劳模一年二三百个,估计是一批批上去领。”
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数量和本省总人口有直接关系,四川、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大概有五百个,青海、宁夏这样人口比较少的省则会减少到二百个以下,陕西这种不多不少的省份一般在三百左右。
看着似乎不少,但劳模的评选也要兼顾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全省7个地区、3个省辖市,工业战线、农业战线、财经战线、文教卫体、党政机关等行业一分,那就不多了,王延光能得奖绝对是很高的荣誉。
他琢磨着,这次能获奖依旧和自己转业干部的身份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然红头文件里也不会专门写上转业干部四个字,时代需要他这样的模范。
至于全国劳动模范,评选难度自然更大,每五年评选一次,每次大约3000个名额,平均到每个省的话差不多一百个左右。
就当陕西每年都有三百个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五年就是一千五百人,差不多十五个里面选一个,王延光暂时还不敢奢望能获得这一荣誉。
但也并非全无可能,他现在起码有资格进入候选名单了,如果今后几年再做出一番成就,加上缩减军队规模的大趋势,还是有那么几分希望的。
为了庆祝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定在前一天举行,王延光必须赶在29之前抵达西安,到邀请函里注明的招待所报到,等候会议的开始。
而在此之前的这十天时间,王延光几乎没咋工作过,县里,局里都催着他到处做报告,今天去丰阳县中给学生们讲,明天再去县剧院给全县代表讲,后天又得去乡镇,给乡镇干部讲。
得亏王延光在军队立二等功的时候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然还真是够头疼的。
作报告的间隙,他还得接受记者的采访,有省报来搜集劳模先进事例的,也有地区报纸记者过来做宣传的,光拍照就拍了一大堆。
甚至还有外地水电系统的单位请王延光过去作报告,这毕竟是本系统的杰出代表么,请他过来传授先进经验也是应该的。
好在朱文斌替他挡了回去,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参加表彰大会,有啥事情会议结束之后再说。
到了29号,一大早李金锁就把吉普车擦得干干净净,局里派了最好的车送王延光去省城参加会议。
中午十一点,王延光便到了西安城北的止园饭店,这里原本是杨将军的居所,现在则是是仅次于陕西宾馆的省级接待宾馆,本次参会的大多数劳模代表都会住这里。
“同志,你是来报道的。”朱文斌取出邀请函,走到报道点,向工作人员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