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4章:他真的研发出来了!启动紧急程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志强:“????????????”
设计已经有了?
怎么可能!
虽然李志强那不是什么科学家,他也就是个文科生,但跟着学习这么久了,他也是大概知道情况的。
航天科研,那是十分复...
夜色如墨,洒落在渝州厂区的玻璃穹顶上,反射出点点星光般的灯光。王星辰没有回宿舍,而是独自坐在主展厅角落的一张长椅上,手里还攥着那张“星辰模块”被正式命名的通知书。纸页边缘已被他无意识地揉得发皱,可上面的字却像烙进心里一般清晰。
他抬头望着“星童一号”的模型,忽然觉得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金属结构。那银白色的外壳仿佛有了温度,像是在回应某种无声的召唤。他的指尖轻轻划过笔记本上的新草图??这一次,他画的不是飞船,而是一座漂浮在近地轨道的“太空花园”。藤蔓缠绕着舱体生长,草莓在透明罩内泛着红晕,一簇簇绿叶随微风轻摆。一个戴着笑脸贴纸头盔的小宇航员正蹲在一旁,用喷壶浇水。
“你还没睡?”林小满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披着一件薄外套,手里端着两杯热牛奶,“我以为你早就梦见自己上天了。”
王星辰摇摇头,把本子合上:“我在想……我们做的这些东西,真的能一直这样下去吗?”
林小满在他身边坐下,递过一杯牛奶。“你是怕有一天,这一切会被打断?”
“嗯。”他低声说,“就像以前学校科技节,我做了个会飞的纸飞机,老师说‘有创意’,但第二天就被收走了,说是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后来再没人提那个项目。”他顿了顿,“我现在有点害怕,怕‘星童二号’发射之后,大家就忘了我们说过的话,忘了那些孩子写来的语音留言,忘了李文博的风语者真的飞起来了。”
林小满沉默了一会儿,吹了口气,让热气拂过杯口。“你知道陈锐为什么选你们五十个人吗?不是因为你成绩最好,也不是因为你拿过多少奖。是因为你们的眼睛里还有光??那种不问结果、只想试试看的冲动。”
她转向展台中央的模型:“龙腾一开始也没想到会有今天。十年前,我们还在为能不能做出一台国产高精度3D打印机发愁。那时候,军工企业垄断核心技术,民用市场连图纸都看不到。但我们坚持做玩具,做教育套件,哪怕被人笑‘不务正业’,说我们是‘军工复合体伪装成儿童乐园’。”
王星辰抬起头:“真有人这么说?”
“当然。”她笑了,“还有人举报我们借‘青少年计划’收集生物数据,搞脑控实验。甚至有自媒体标题写着《惊!某玩具厂训练儿童操控无人机群,疑似备战未来战争》。”她语气轻松,却带着一丝锋利,“但他们没料到的是,当我们把第一万台‘神经感应遥控套件’免费送到山区学校时,孩子们用来画的是彩虹,不是武器。”
窗外,一阵风吹动山谷中的孔明灯,光影摇曳,映在她的脸上。
“所以你说会不会被打断?”她看着他,“会。一定会有人质疑,有机构审查,有舆论攻击。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拼装一套通信套装,只要还有一个老师敢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怎么在火星种菜’,这条路就不会断。”
王星辰低头喝了一口牛奶,温热顺着喉咙滑下,像是某种无声的承诺。
就在这时,展厅的大屏突然自动亮起。系统检测到一条来自南极科考站的实时信号接入请求。画面切换过去,是一间简陋却整洁的临时教室,十几个穿着厚重羽绒服的孩子围坐在一台投影仪前,身后挂着一面手绘的中国地图。
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站起来,声音清脆:“我是赵雪莹,来自长城站附属极地小学。我们今天完成了‘地月通信信使套装’的组装!这是我们的第一次通联测试!”
镜头转向窗外,极光如翡翠帷幕般在夜空中舞动。而在那绚烂光芒之下,一架由学生亲手搭建的微型探测气球正缓缓升空,尾部绑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
“我们给它取名叫‘追光号’。”小女孩笑着说,“因为它要追着极光照亮的地方走。”
屏幕右下角跳出数据流:信号已成功上传至“星童一号”中继节点,正在转发至全球共享数据库。
王星辰猛地站起身,眼眶发热。
林小满轻声说:“你看,梦想从来不怕寒冷,也不怕遥远。它只需要一个起点,一根电线,一块电池,和一颗不肯放弃的心。”
第二天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悄然抵达陈锐的办公终端。发件人标记为【未知】,内容仅有一行字:
> “你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动摇某些人的饭碗。小心。”
附件是一份内部会议纪要扫描件,出自某国防科技研究院。议题赫然写着:“关于遏制民间航天技术扩散风险的紧急对策建议”。文中明确提出,应对“龙腾系青少年科创项目”加强监管,限制其高精度制造设备流向非备案单位,并提议将“星际方舟”协作成员纳入“潜在技术外泄监控名单”。
陈锐看完,没有立即上报,也没有删除。他打开录音笔,录下一句话:“通知所有合作院校与社区工坊,即日起启用备用供应链通道。原配送线路暂停使用,改由‘星光快递’无人机网络分批投送。另外??”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微扬,“告诉孩子们,下次作业题目是:《如何用废易拉罐和橡皮筋造出能在月球跑的车》。”
与此同时,在贵州深山的一所村小里,五年级学生吴志远正蹲在操场边调试他的“竹节水力发电机”。水流冲击叶片发出哗啦声,带动微型电机转动,最终点亮了教室屋顶的三盏LED灯。这是他们全村第一次实现夜间照明自由。
“老师说了,这叫分布式能源。”他对围观的同学说,“不用大电网,咱自己就能发电!”
而在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少年阿迪力刚完成“太阳能馕坑自动翻转架”的第三次改良。他用废旧自行车链条做传动装置,配合光敏电阻控制翻转角度,不仅解决了馕饼烤焦的问题,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烘烤进度。当地电视台来采访那天,他腼腆地说:“我希望爸爸以后不用一直守在炉边,可以多陪我和妹妹看星星。”
这些画面,通过各地上传的日志视频,汇聚到龙腾总部的数据中心。AI系统自动提取关键词,生成每日“民间智慧简报”。当第897条记录显示海南渔村少年改进的“潮汐鱼饵投放机器人”已在三个岛屿推广使用时,后台弹出提示:
> 【累计社会价值转化评估突破10亿元】
> 注:含节能效益、教育投入节省、偏远地区生产力提升等综合指标
然而,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掌声。
一周后,教育部某督导组突访渝州厂区,以“课程内容超出义务教育范畴”“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参与高风险科研活动嫌疑”为由,要求暂停“星际方舟”学生协作项目三个月,进行全面合规审查。
消息传出,舆论瞬间沸腾。
支持者发声:“这是在扼杀下一代的想象力!”
反对者则称:“小孩子懂什么量子通信?别让他们成了资本炒作的工具!”
社交媒体上,话题#谁偷走了孩子的科学梦#冲上热搜榜首。全国各地数百所学校自发组织“星空之夜”主题活动,学生们举起自制的火箭模型、手绘的星球图谱,在操场上齐声朗读《致未来的科学家》:
> “我们知道你们担心我们太小,
> 可宇宙从不限制年龄;
> 我们或许算不清轨道参数,
> 但我们知道,星星应该属于每个人。”
更有甚者,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体罢课一天,全班戴着宇航头盔走进教室,黑板上写着:“今天我们不上语文数学,我们要讨论如何移民火星。”
压力如潮水般涌向龙腾高层。
董事会紧急会议上,几位投资人直言:“现在风向不对,再搞下去,恐怕会影响IPO进程。不如先把项目包装成公益品牌,实际运作收缩到可控范围。”
陈锐静静听完,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两个词:
**播种**
**收割**
“各位,我们今天面临的不是危机,而是一次选择。”他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如果此刻退缩,我们就成了只会在春天撒种、却不敢等到秋天的人。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他转身面对众人,“十年后,当这批孩子成为工程师、教师、科学家,他们会记得是谁给了他们第一块电路板,是谁相信他们能改变世界。”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而且,请别忘了,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百万双眼睛在看着。不只是家长、媒体,更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会议最终决定:项目不停摆,但对外姿态调整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接受政府指导监督,同时开放第三方审计机制,确保透明运营。
一个月后,“星童二号”如期发射。
酒泉发射场外,五十名少年并肩站立,手中握着各自设计的功能模块认证牌。倒计时归零那一刻,火焰撕裂戈壁的寂静,火箭如巨龙腾空而起,直刺苍穹。
王星辰仰着头,泪水滑落脸颊。
他知道,那艘承载着智能生态循环系统、开放式教育载荷平台和全球青少年语音留言芯片的飞船,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验证。它是宣言,是火种,是对“科技只为少数人服务”这一旧秩序的宣战书。
七十二小时后,“星童二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首次传回地球的照片令所有人动容:镜头对准太平洋某片无人海域,下方海水波光粼粼,而飞船阴影恰好覆盖了一群迁徙中的海豚。它们跃出水面,仿佛在与天外来客打招呼。
NASA休斯顿指挥中心主动发来祝贺电文:“Congratulations to the young dreamers of Longteng. You remind us why we look up.”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随即宣布,将联合龙腾推出“星语计划”国际版,向一百个发展中国家捐赠十万套“地月通信信使套装”,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参与太空科普项目。
而在渝州厂区的新展厅里,一面巨大的“愿望墙”悄然建成。上面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孩子的手写信、绘画和折纸飞船。其中最醒目的一张,是内蒙古一位盲童用盲文刻写的句子:
> “虽然我看不见星星,
> 但我知道,它们正听着我说话。”
王星辰站在墙前,久久未语。
几天后,他在学校科技社带领同学们复刻“星辰模块”缩小版。当第一个模拟舱成功运行封闭式植物培育实验时,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默默放下一本崭新的《青少年航天工程导论》,扉页上印着一行小字:
> “献给所有不愿低头的孩子。”
放学路上,林晓雨问他:“后悔当初报名吗?”
他笑了:“要是没报名,我现在可能还在纠结纸飞机该用A4还是B5纸。”
她也笑起来:“那你接下来想做什么?”
他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际。
“我想做个更大的东西。”他说,“不只是飞船,是一个能让所有孩子都能动手创造的世界。不管他住在城市还是山村,有没有钱买高级套件,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通往星辰的旅程里。”
林晓雨点点头:“听起来像个童话。”
“可童话里的魔法,”他轻声说,“本来就是人类还没学会的技术。”
当晚,龙腾官网更新公告:
> 【“共创空间”全球开放】
> 即日起,任何个人或团体均可提交创新方案,
> 经评审通过后,将获得材料包、导师支持及原型制作机会。
> 不设门槛,不论成败,只问初心。
页面底部,滚动播放着一段用户留言:
> “我八岁,我想造一辆会飞的校车。”
> “我四十岁,我是乡村教师,我想带学生建一座天文台。”
> “我六十二岁,退休工人,我会焊电路,愿意帮忙。”
无数名字汇成河流,奔向未知的海洋。
深夜,王星辰再次来到档案室。他借阅了一份名为《未来十年技术民主化路径预测》的内部报告。翻到最后一页,一行批注引起他的注意:
> “真正的变革,从来不始于实验室,而始于某个孩子在家里的阳台上,拿着电池和铁丝,试图点亮一颗星星。”
他合上文件,走出大楼。
山谷中,又一场“梦想放飞夜”正在进行。万千灯火升腾,如同银河倒灌人间。其中一盏孔明灯飘得格外高,上面写着:
> 【我不要征服宇宙,我要邀请它来做客。??云南傈僳族 杨丽娜,10岁】
王星辰仰望着,直到视线模糊。
他知道,这场旅途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星河中的一粒微光,终将在时间的长河里,聚成不可忽视的洪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