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安石不是个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的皇帝不好说,但是朱元璋当皇帝,在他看来,你忠诚不绝对,那就是绝对不忠诚。
而且……
按个人私心来想,朱元璋他要的就是那种死忠、愚忠的人,最好是能跟拉磨的驴,又或者是农民家的老牛一样,只...
风雪如刀,割裂长空。辽东大营的狼烟尚未散尽,金陵的旨意却已飞马而至??朱元璋亲笔御批:“着李可即日起兼署辽东转运使事,协理粮饷调度,以应边防之需。”虽未明授总制之职,然权柄已悄然松动。
李可捧旨立于帅帐之前,眉峰微动,嘴角却不露半分喜色。他将圣旨轻轻置于案上,转身踱步三圈,忽而低笑出声:“转运使?好一个‘协理’!陛下这是在试我耐性,也是在测我野心。”
梅娘捧茶入帐,听闻此语,轻声道:“这已是破例了。从前边将只掌兵权,民政、钱粮皆由朝廷另遣官吏执掌。如今您一手统之,虽名不正言不顺,实则已握辽东命脉。”
“名分最是紧要。”李可缓缓坐下,指尖轻叩桌面,“无名,则令不行;无名,则众不服。我要的不是实权,而是天子亲口承认的‘总制’二字。唯有如此,才能让三卫将士、百姓商旅、乃至北元诸部,皆知辽东唯我一人说了算。”
林敬掀帘而入,铠甲未卸,神色凝重:“大人,宁远互市昨夜突现异动。右谷王派来的使者称,其族中长老欲废其位,拥立左贤王残部之后为新可汗。他们请求我军出兵护送右谷王归帐,并许诺愿割让阴山南麓三十里草场作为酬谢。”
李可闻言不动,只问一句:“那使者现在何处?”
“在偏帐候见。”
“不见。”李可挥手,“让他等三日。告诉他,我军缺粮少马,无力远征。若他真有诚意,便先送来战马五千匹、牛羊两万头,再议出兵之事。”
林敬一怔:“这……岂非逼他反目?”
“不。”李可冷笑,“他是来求援的,不是来谈判的。越是危急,越不能显得我们迫不及待。我要让他明白,他的生死,不在草原,而在我的案前。”
梅娘默然片刻,忽道:“可若他当真被废,互市瓦解,北元重归铁血旧路,辽东又要陷入连年征战。您苦心经营的局面,岂非毁于一旦?”
“所以,他不能被废。”李可目光如炬,“但我也不必亲自出手。只需拖延几日,待他走投无路,自然会放出消息:李可拒援,坐视盟友覆灭。届时草原上下皆知,辽东守将已不可信。然后……”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我会‘意外’泄露一封密信,说是朝廷严令不得干预北元内政,违者以谋逆论处。”
林敬恍然大悟:“这样一来,责任全在朝廷,而您成了被迫沉默的忠臣。等右谷王侥幸复位,必对您感恩戴德,更加俯首听命。”
“正是。”李可点头,“人心如棋,一步错,满盘皆乱。我既要让朝廷觉得我还受制于君命,又要让外邦相信我仍有决断之力。夹缝之中,方显手段。”
三日后,右谷王使者果然献上牲畜辎重,恳请履约。李可这才“勉强”答应派兵两千,护送其主回归牙帐,并附书一封,言辞恳切,自称“虽受朝规所限,然念旧盟之情,不得不冒死相援”。
大军出发当日,周文渊闻讯赶来阻拦,怒斥道:“未经兵部调令擅自出兵,此乃大罪!李可,你莫非要造反不成?”
李可迎于辕门,躬身行礼:“下官岂敢?此非出兵,乃护送使团归返。右谷王乃朝廷册封之藩属,今遭叛逆篡位,若我袖手旁观,恐损天朝威信。况且,此次仅遣偏师,不带火炮,不越边境百里,一切皆合《大明律》中‘护藩’条款。”
周文渊气结:“你竟连律法都背得滚瓜烂熟!”
“不敢欺瞒大人。”李可微笑,“每一项举动,我都留有文书备案,随时可供查验。若您不信,此刻便可派人随军监督。”
周文渊语塞,只得拂袖而去。
十日后,捷报传来:右谷王成功夺回牙帐,诛杀叛党七人,宣布永世效忠大明,更主动将互市年限延长二十年,每年增贡战马三千匹。
消息传至辽东,全军欢腾。百姓焚香祭天,商队络绎不绝,宁远城内酒楼爆满,胡汉杂处,共庆太平。
唯有沈青,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提笔写下另一份密报:
“李可借护藩之名,行扩权之实。其对外宣称奉旨行事,实则从未奏请中枢。其所作所为,皆以‘不得已’‘为国计’为辞,步步蚕食皇权边界。其心难测,其势日盛。臣以为,此人非但不宜再加恩赏,反而应速施制衡之策,否则辽东终将尾大不掉。”
然而,当他欲将密报送交锦衣卫京总部时,却发现驿站已被临时封锁??李可以“风雪阻道,防谍出入”为由,下令关闭所有通往关内的信道七日。
沈青站在城墙上,望着北方苍茫大地,第一次感到自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蛾。
与此同时,金陵皇宫。
朱元璋手持辽东捷报,面色平静,却久久不语。刘伯温侍立一旁,终于忍不住开口:“陛下,李可此举,分明是挟夷自重。他扶持傀儡可汗,掌控草原政局,已然超越边将本分。若再纵容,恐成第二个安禄山。”
朱元璋缓缓抬头,眼中寒光一闪:“你说他像安禄山?”
“权倾一方,遥控蕃夷,内外勾连,岂非同出一辙?”
“不一样。”朱元璋摇头,“安禄山是要夺我的天下,李可是想让我亲手把天下的一部分交给他。他不要反,他要的是‘合法地’拿走一切。”
刘伯温皱眉:“那您还要继续纵容?”
“当然。”朱元璋冷笑,“他越得意,就越容易犯错。你现在去拟一道旨意,就说朕感其劳苦,特准其开设‘辽东经略府’,许其自行任命下属文官六品以下,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刘伯温大惊:“这……等于是承认他开府建牙之权!”
“没错。”朱元璋站起身,负手望天,“那就让他建。让他觉得自己离权力巅峰只有一步之遥。等他开始任命自己的‘布政使’‘按察使’,等他把儿子安插进军中嫡系,等他以为我已经老糊涂了……那时,孤再动手,才叫天经地义。”
他又低声补充一句:“忠臣也好,权臣也罢,只要还没举起刀,就不算反贼。而一旦举刀,他就输了。”
旨意抵达辽东那日,正值春雪初融。
李可率众将出迎,跪接圣旨,三拜九叩,姿态依旧谦卑。可当宣旨太监念完最后一句“凡辽东境内兵马钱粮人事,皆听经略府节制”,全场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震天欢呼。
林敬热泪盈眶:“大人!您终于……终于拿到了!”
李可双手捧旨,指尖微微颤抖,脸上却没有喜悦,只有一片深潭般的沉静。
他知道,这不是胜利,而是陷阱的完成。
朱元璋给了他梦寐以求的权力,但也等于把他推到了悬崖边缘??从此以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将被视为僭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解读为谋逆。朝廷不会再容忍任何“不得已”的借口。
“他要我疯。”李可回到内帐,对梅娘说道,“他希望我膨胀,希望我自立,希望我给他一个名正言顺剿灭我的理由。”
“那您怎么办?”梅娘轻声问。
“我就装疯。”李可忽然笑了,“从今天起,我要大兴土木,修建经略府衙门,雕梁画栋,仿照宫制;我要设立‘内书房’,召幕僚议事,自称‘阁老会议’;我要在军中推行‘父子兵’制度,让将士世代隶属我部。”
“这……不是正中其下怀?”
“不。”李可摇头,“我要做得足够明显,足够荒唐,足够让天下人都说我狂妄自大。然后,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会突然上表请辞,痛哭流涕,说自己年老体衰,不堪重任,恳求归田养老。”
梅娘眼睛一亮:“您是要以退为进?”
“正是。”李可冷冷道,“当他以为我已经失控时,我却突然跪下。那一刻,他若准我辞职,辽东必乱,他担不起这个责;他若不准,就等于承认我不可或缺。无论哪种选择,我都赢了。”
计划迅速展开。
半月之内,辽东经略府动工兴建,规模宏大,占地三百亩,门前石狮高逾丈许,门匾用金漆书写,字体仿宋体,与皇宫相似。民间传言四起,有人说李可已在私刻玉玺,有人称其夜间祭祀祖庙,自称“辽王”。
赵明远忧心忡忡,劝道:“大人,这般张扬,恐惹非议。”
李可却笑道:“非议越多越好。我要让金陵的耳朵里,天天都是我在造反的谣言。”
果然,短短一月,京城告密者络绎不绝。有说李可私铸兵器十万件藏于山中,有说他暗通倭寇图谋南北夹击,更有甚者,称其与蒙古公主成婚,意图建立胡汉混血王朝。
朱元璋一一阅览,始终不置可否,只命锦衣卫加强监视,其余概不追究。
直到某夜,一封密奏送到御前:李可已于三日前秘密致信右谷王,约定五月十五日共举大事,届时北元将南下佯攻,李可则以“勤王”为名,率军入关,直取通州。
朱元璋看完,久久沉默,而后缓缓将奏折投入炉中。
火光映照着他苍老的脸庞,他喃喃道:“假的吧……应该是假的。可若是真的呢?”
他唤来贴身太监:“传旨兵部,调山西精锐三万,移防通州。另,密令曹国公李文忠,率亲军五万,屯驻居庸关外,随时待命。”
但他并未动辽东一兵一卒。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不在眼前。
而此时的辽东,李可正站在新建的经略府最高楼阁之上,俯瞰全城灯火。
梅娘随侍在侧,轻声道:“五月十五快到了。右谷王那边,已经按您吩咐,放出即将南侵的风声。朝廷大军也已调动。下一步,是不是该上演那场‘请辞’的好戏了?”
李可望着南方,轻轻点头:“是时候了。明日早朝,我将当众吐血晕倒,随后闭门谢客。七日后,由你代笔,写一封情真意切的辞呈,说我愧对圣恩,愿削职为民,返乡种田。”
“可若陛下顺势答应呢?”
“不会。”李可冷笑,“他宁可相信我真要造反,也不敢赌我真想退休。因为一旦我走了,下一个镇守辽东的人,能不能守住这片土地?他不知道。而这种‘不知道’,比一万支叛军更让他恐惧。”
他转身走入室内,取出一卷黄绢,缓缓展开??竟是洪武五年诏狱幸存者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数十个名字,多数已划去红叉,唯余三人未动。
其中一人,赫然是现任礼部尚书宋濂。
李可指尖轻轻抚过那个名字,低声自语:“你们当年没能杀我的时候,就该想到,有一天我会回来清算。”
梅娘看着那份名单,忽然明白了什么:“您不仅仅想活下来,还想翻案?”
“不只是翻案。”李可收起黄绢,眼神冰冷,“我要让那些参与清洗的人知道,哪怕过去十年,哪怕身居高位,哪怕深受皇宠??只要得罪过我李可,就没有安全的地方。”
窗外,春雷滚滚,暴雨将至。
辽东大地仿佛在酝酿一场巨变。
而在千里之外的金陵,朱元璋站在乾清宫前,仰望乌云压顶的夜空,忽然对身旁宦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孤不怕猛虎伤人,只怕它学会了低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