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文章治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善殿。
这天李可跟朱元璋说了很多的话,让朱元璋一个老农民,也算是开阔了不少的视野。
只不过……
说是给予群臣更多的自由,这也不是仅凭说说,就能够做得到的。
首先,你得让群臣相...
暴雨倾盆,自黎明时分便未曾停歇。辽东经略府新落成的飞檐翘角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宛如蛰伏巨兽之脊。李可卧于内室软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唇角还残留着一丝暗红血渍??那是昨夜他用朱砂与蜜糖调制的假血。他闭目养神,呼吸微弱,仿佛真被重病击垮。
门外脚步纷乱,林敬、赵明远、周文渊三人争执不休。
“大人吐血昏厥,理应即刻上报朝廷,请御医前来诊治!”周文渊声音尖利,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这般重疾若隐瞒不报,岂非欺君?”
林敬怒目而视:“你当真以为大人是病倒的?他是以身为饵!此刻你若上奏,只道经略使暴病失权,岂不是向金陵递刀?让那些想夺辽东之人有了口实!”
赵明远沉声道:“依我看,不如暂秘不发丧,由梅娘夫人主内务,我等协理军政。待辞呈递出,观天子反应再定行止。”
话音未落,帘帐轻响,梅娘缓步而出,素衣淡妆,眉宇间却透出凛然决断。她手中捧着一封墨迹未干的奏章,低声道:“辞表已拟好,七日后遣快马送往京师。大人临昏迷前有言:‘宁可天下负我,不可我负天下’,字字泣血,足动圣心。”
周文渊冷笑:“装模作样罢了!谁不知你家主人野心滔天?今日建衙仿宫制,明日设阁称‘内相’,如今又演这出苦肉计,无非是要逼陛下挽留,坐实专擅之名!”
梅娘不怒反笑:“周大人,你说他野心大,可曾见他调一兵入关?你说他僭越,可曾见他改年号、立宗庙?你说他谋反,可他每一道政令、每一次出兵,皆留案卷备查,连给右谷王回信都抄录三份封存。若这就是谋反,那天下边将,有几个能活到今日?”
周文渊语塞,脸色铁青。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奔入:“报!宁远急讯:右谷王已于三日前集结三万骑兵,宣称‘为报大明恩义,愿代天讨逆’,正沿阴山南麓东进,前锋距边境不足百里!另据细作回报,其军中打出‘奉密诏勤王’旗号,声称受李经略暗中授意,共举大事!”
众人哗然。
林敬猛地拔剑:“狗娘养的!这不是我们安排的计划!右谷王怎敢擅自行动?”
赵明远皱眉:“莫非……消息泄露了?还是有人冒充大人名义联络草原?”
唯有梅娘神色不动,转身走入内室,轻声唤道:“大人,他们动了。”
榻上李可缓缓睁眼,眸光如寒星划破黑夜。“终于来了。”他撑起身,竟无半分虚弱之态,“传令下去:关闭宁远互市,封锁所有通往草原的通道;命黑山卫即刻进驻边墙九堡,弓弩上弦,火药入库,但??不得开火。”
“若对方强攻呢?”亲兵问。
“那就让他们打进来。”李可冷笑,“我要让全天下看见,是谁先动的手。”
当夜,电闪雷鸣,经略府地窖深处,一盏油灯摇曳不定。李可独坐案前,面前摊开着一张辽东全境布防图,红线纵横,标注密密麻麻。他提笔在右下角写下四个小字:“引而不发”。
这时,沈青悄然现身,浑身湿透,眼神复杂。
“你回来了。”李可头也不抬。
“我逃出来的。”沈青声音沙哑,“七日前我试图送出密报,却被你的人截住。驿站守卒说我‘妄传军情’,将我囚于地牢。昨夜暴雨冲塌围墙,我才得以脱身。李可,你已经疯了!你在玩火,一把足以焚尽辽东的野火!”
李可放下笔,静静看着他:“沈青,你跟了我八年。从洪武七年我在诏狱捡回一条命开始,你就在我身边做文书。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留着你吗?因为你恨我,所以你看得最清。”
沈青一震。
“你以为我是为了权?为了地盘?为了子孙永镇辽东?”李可站起身,走到墙边,揭开一幅挂毯,露出后面一面铜镜般的金属板??那是他命工匠打造的“监察镜”,可通过暗道窥视议事厅动静。“我留下你,是因为你要告密。每一次你写密信,我都让人抄一份留存。你的每一句话,都是将来翻案的证据。”
“你……早知道我会背叛?”
“我不是容不下忠臣,而是容不下伪善。”李可冷冷道,“当年清洗诏狱的六位大臣,三个死于非命,两个致仕归乡,还有一个,就是你现在效忠的礼部尚书宋濂。他是主审官,亲手签下我的死刑令。而你,是他安插在我身边的耳目,对吧?”
沈青脸色惨白,踉跄后退。
“我不杀你。”李可背过身去,“因为你还有用。等我把宋濂拉下马那天,我要你站在朝堂上,亲口说出当年刑部大狱里的每一个名字,每一句供词,每一次酷刑。我要让朱元璋知道,他倚重的清流大臣,是如何屈打成招、罗织罪名,只为替他铲除异己!”
沈青嘴唇颤抖:“可你现在已经位极人臣……何必再掀旧账?”
“位极人臣?”李可仰天一笑,“我只是个被圈养的猛虎。只要我还记得自己是怎么变成虎的,我就永远不会安心趴下。”
次日清晨,暴雨初歇。辽东经略府大门洞开,数十辆牛车满载粮草军械,浩浩荡荡驶向边关。与此同时,梅娘亲自执笔,以李可名义发出最后一道政令:因身体抱恙,自即日起闭门谢客,军政要务交由副使林敬代管,本人将择日上表请辞,归老田园。
消息如风传至金陵。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闻报手微微一颤。
“请辞?”他喃喃道,“这个时候?偏偏在北元南侵之际?”
刘伯温匆匆赶来:“陛下,此必诈也!李可分明是在试探您的底线。若您准其辞官,辽东必乱;若您不准,他便可对外宣称‘圣眷优渥,不容功臣退隐’,进一步巩固人心。”
朱元璋沉默良久,忽而笑了:“你说他会造反,可他从未举旗。你说他专权,可他事事备案。你说他勾结外夷,可这次右谷王来犯,竟是未经他同意擅自行动。孤忽然觉得……这个人,比孤想象的还要难缠。”
“那您打算如何应对?”
“准辞。”朱元璋提笔蘸墨,在奏报上批下两字,力透纸背:“准奏。”
满殿震惊。
刘伯温失声:“陛下!万万不可!辽东无人可继其任,一旦易帅,士卒不服,百姓惶恐,敌军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朱元璋缓缓合上奏本,“他不会走。”
果然,七日后,辽东再递急报:李可闻陛下恩准辞呈,悲痛欲绝,连夜焚香告祖,然三军将士哭拜辕门,恳请留下。百姓扶老携幼,堵塞道路,高呼“愿与经略共生死”。李可感念军民之情,遂上第二疏,言“虽朽骨残躯,不敢违众望”,愿继续效力边疆,直至驱逐胡虏,安定社稷。
朱元璋看完,久久不语,终是长叹一声:“此人,真乃国之柱石也。”
随即下旨慰勉,赐蟒袍玉带,加食邑五百户,并特许辽东经略府设立“参赞机务”之职,可自行任命心腹二人,参与核心决策。
圣旨抵达当日,李可率众将出迎,跪接如仪。可当他展开黄绢,看到“参赞机务”四字时,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真正笑意。
他知道,自己赢了第一局。
当晚,经略府密室之中,李可召集林敬、梅娘、赵明远三人。
“下一步,”他说,“我们要让宋濂自己跳出来。”
“怎么做?”赵明远问。
李可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梅娘:“你立刻派人送往右谷王帐中,就说李可已获皇帝信任,即将发动清洗,首当其冲者便是当年参与诏狱的旧臣。特别提醒他,宋濂近来屡次上书反对册封草原藩属,恐将推动朝廷废约。”
林敬恍然大悟:“您是要借右谷王之手,逼宋濂表态?”
“不错。”李可冷笑道,“若宋濂害怕,必定急于撇清关系,甚至主动提议加强对辽东控制。届时,他越是表现恐惧,就越显得心虚。等他在朝堂上公开攻击我‘蓄养死士、图谋不轨’,我便当场拿出当年刑部档案副本,连同沈青的证词,一举翻案!”
“可档案早已销毁……”
“是啊,表面看是销毁了。”李可从案底抽出一只铁匣,“但我在狱中时,曾以血为墨,将关键供词默写于桑皮纸上,藏于发髻之中。后来侥幸逃脱,这份东西一直随身携带。再加上各地旧部暗中收集的证人名录,足够掀起一场滔天巨浪。”
梅娘凝视着他,轻声道:“你忍了十年,就是为了这一刻?”
“不止。”李可目光深远,“我要让全天下的官员明白:天子可以一时蒙蔽,权臣可以暂时得势,但只要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忠诚不该被辜负,冤屈不该被遗忘。”
数日后,北方战事突变。右谷王大军压境,却在距离边墙十里处突然停驻,随后派出使者求和,称此前举动系“误听奸人蛊惑”,愿献马五千匹赎罪,并请求重订盟约。
李可欣然应允,在宁远城外设宴款待使团。席间,他当众宣布:“本官年迈多病,本当归田,然今外患未平,岂敢卸责?惟愿诸君归去后转告可汗:只要明尊大义,永不背盟,李某纵死,亦护尔族百年安宁。”
言语恳切,闻者无不落泪。
与此同时,京城之内,宋濂果然坐不住了。接连三日上书,称“李可威震边陲,渐成尾大之势”,建议削其权柄,分设辽东巡抚、总兵二职,互相牵制。更有甚者,他还联合数名御史,搜集民间关于“李可私建宫殿”“自称千岁”等流言,汇成奏折呈于御前。
朱元璋阅毕,面无表情,只说了一句:“送去锦衣卫备案。”
三日后,李可的反击开始了。
一道密奏直达皇宫,附带厚厚一叠材料:包括当年刑部审讯记录残页、幸存者证词、以及沈青亲笔所写的监视报告,详述宋濂如何指使下属构陷忠良、篡改口供、逼迫画押。
奏折末尾,李可写道:“臣本罪人,蒙陛下赦免擢用,本当粉身碎骨以报。然今见昔日陷臣者反居高位,日夜谋划再兴大狱,诛锄异己。臣不怕死,只怕忠良寒心,边将离德。若陛下不信,可召沈青对质,或遣钦差查验辽东案卷。臣愿束身归京,伏阙待勘,以明心迹。”
朝野震动。
朱元璋连召刘伯温、李善长等人议事,整整三日未出乾清宫。
最终,一道圣旨颁下:着都察院会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会审,彻查洪武五年诏狱旧案;礼部尚书宋濂暂停履职,接受问询;李可功过待议,暂保留经略之职,静候裁决。
消息传来,辽东万民欢呼。
而就在圣旨抵达的当夜,李可独自登上经略府最高楼阁,点燃一支檀香,面向北方星空,低声说道:“父亲,母亲,大哥……你们看见了吗?我没有逃,没有跪,也没有忘记。十年磨一剑,霜刃今朝试。那些踩着我们尸骨上位的人,终将跌入深渊。”
梅娘悄然立于身后,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男人从未如此孤独,也从未如此强大。
远方,春雷滚滚,大地苏醒。
辽东的雪,终于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