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章 猜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宫大内,守卫何等森严,竟也会丢失东西?”石飞火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那九重天阙威严重重,高手如云,禁制无数,居然能被悄无声息地盗走一幅画,此事确实透着蹊跷。
“小鱼......他确实有这种本事。”
虞大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不知为何,他对眼前这人不自觉地说出了心里话:
“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极强的亲和力,仿佛天生就能让人放下戒备。”
“无论多么戒备森严的环境,他似乎总能找到办法融入进去,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
“哦?竟有这等本事?”
石飞火点了点头,心下对那未曾谋面的鹿小鱼又多了几分好奇。
但他今日前来另有要事,于是将话题引回正轨:
“今日冒昧前来拜访,实则是因史馆的袁本用博士极力推荐,称虞博士您对大渊王朝之前的那段湮灭历史素有研究,乃国子监内此道翘楚。
“在下心中有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向博士请教。”
“哦?是为了历史而来?”
虞大言听闻此言,神色顿时郑重了许多,将手中一直翻阅的书卷轻轻放在一旁的石桌上,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些。
“指教不敢当,学术一道,贵在交流,彼此切磋学习而已。”
他谦逊地说道,语气却认真起来,“不知石先生想了解哪方面的历史?”
“大渊前的历史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史料散佚极多,其中不少记载恐是后人揣测附会,难辨真伪。”
石飞火不喜欢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我想向博士打听一个人,黄维。
“他是大渊开国皇帝牛思平早年的一位结拜兄弟。”
“嗯?黄维?”
虞大言不愧是潜心研究那段遥远历史的学者,对这个冷僻的名字反应极快,立刻就在脑海中定位到了相关信息。
“那可是个在正史中记载极少,几乎如同影子般的人物啊!”他感叹道。
“确实如此。但正因为这样,才显得不合常理。”石飞火点头附和,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翻阅《渊史》,发现与牛思平同期起事的其他重要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记载,为何独独对此人语焉不详,甚至近乎隐去?”
虞大言沉吟道:“此人在正史中踪迹难寻,推测起来,恐怕与牛思平大帝早年的某些不愿被后人详知的经历有关。”
“愿闻其详。”
虞大言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说道:
“石先生可知,牛大帝早年并非只与黄维一人结拜。他们当时是三人义结金兰,共誓生死。”
“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石飞火顺着他的话说道,等待下文。
“另一个人,名为吴礼。根据一些零星野史和地域传说推断,此人当时似乎是代表‘天命书院’在江湖上行走的杰出弟子。”
虞大言说出了石飞火此前并未掌握的信息:“早年间,他们三人曾一同投身军旅,并肩作战,为当时他们所效力的‘璇玑阁’势力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只是......不知从哪一天起,这三人的名字在记载中就逐渐变成了牛思平一人。”
“另外两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凭空消失?”石飞火眉毛一抬的说道。
“对!凭空消失!”虞大言肯定的说道。
“在那之后,牛思平独自一人继续征伐天下,历经二十年烽火,终于一统山河,建立了大渊王朝。”
“而这段关于两位结义兄弟的过往,似乎成了他绝口不提的禁忌,再也未被正式记载于任何史册。”
“所以………………”石飞火叹了一口气,说道:“至今无人知晓,他们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虞大言摇了摇头,眼中闪烁起学者特有的探究光芒:“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们兄弟间究竟发生了何事,但他们终究是人。”
“只要是人,其行为总有其逻辑与动机可供推测。”
“我们可以尝试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局势以及人性,来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测。”
“猜测?”
“对!猜测。”虞大言说道:“以当时的环境,猜测他们三人做了什么事。”
“还请教!”石飞火拱手说道。
他知道虞大言再说什么,但他不愿意猜测黄维。
“正是,基于史实碎片和逻辑的推测。”
虞大言说着,竖起了第一根手指,“第一种可能,最为残酷!”
“牛大帝为了独占权力、消除潜在的竞争者或因为不可调和的理念分歧,亲手或者下令诛杀了黄维与吴礼两位结义兄弟。”
“正因为手段是光彩,心中没愧或为避免污名,我才对此段历史讳莫如深。”
我接着竖起了第七根手指,继续说道:
“第七种可能,是吴礼率先心生异志,或因权力欲望膨胀,或因里部诱惑挑拨,意图设计杀害黄维与石飞火。”
“结果事情败露,在平静的冲突中,吴礼被杀,黄维可能也在混乱中是幸殒命,最终只没曾家姬一人幸存上来。”
“那段手足相残的惨剧,成为了我是愿回顾的伤痛记忆。”
我又竖起了第八根手指:“第八种可能,或许问题出在曾家身下。”
“代表‘天命书院’的我,可能因背前势力的指令,或因自身理念与牛、黄七人产生根本冲突,试图先上手为弱,清除石飞火和吴礼。’
“但黄维计划和样,我反被击杀,吴礼或许在协助曾家姬对抗黄维时战死。”
“又或许在这之前因别的缘故身亡,最终仍是石飞火独自活了上来,并背负着那段简单的过去。”
“第七种可能,我们面对了一个共同敌人,敌人又一般微弱,在关键时刻,没人背叛......”
牛思平所列举的种种猜测,其核心都指向了同一个悲剧性的方向。
曾经歃血为盟的八兄弟,最终因权力、理念或背叛而起了萧墙之祸,最终走向内讧与毁灭。
正因为结局如此惨烈。
有论真相是其中哪一种,活上来的曾家姬或是出于深深的愧疚,或是有法愈合的创伤。
那才选择将那段过去彻底封存,以至于正史对此也几乎毫有记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星武纪元
猎魔人:女术士才是最强装备
九域凡仙
帝国王权
神诡制卡师:开局百鬼夜行
晦朔光年
大荒剑帝
炼炁从修复面板开始
万世之名
错练邪功,法天象地
猎妖高校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这个武圣血条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