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5章 最近怎么流行吃软饭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别墅的餐厅里,铜锅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
夹起几片羊肉,七上八下这么一涮。
再加上韭菜花,腐乳,麻酱这么一拌,地道的老帝都风味儿!
嘿……能把人香迷糊了!
女眷们喝着祁讳带来的...
春寒料峭,伊犁河谷的雪还未完全化尽,草根底下已有嫩绿悄然钻出。念安每天清晨都要踩着小靴子去院子里“巡视”,看小白星有没有吃光她昨晚偷偷藏在栅栏缝里的胡萝卜皮,还要蹲在那幅用树枝画的“爸爸好”旁边,一本正经地告诉路过的小鸡:“这是艺术。”
我开始整理节目组寄来的成片素材,准备剪辑一支纪念短片。电脑屏幕亮起时,映出我和念安在农场秋千上的合影??她骑在我肩膀上,双手高举,像要摘下整片天空。那一刻的笑容太真实,以至于我盯着看了许久,竟有些恍惚:我们真的走过那么远的路了吗?
手机震动,是央视编导发来的消息:“洪老师,《爸爸也会上错车》第三季策划启动了,台里希望做成‘父亲成长计划’系列专题,邀请您担任观察员嘉宾,参与点评其他家庭的育儿过程。您考虑一下?”
我盯着那条信息,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动。
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怕。怕镜头再次把我框进某种“完美父亲”的模板里,怕念安被贴上“综艺童星”的标签,更怕自己渐渐忘了最初为什么要出发。
傍晚,阿依古丽奶奶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奶茶,坐在我身旁,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我在纸上涂涂写写。良久,她轻声道:“树长得再高,影子也在根边。”
我抬头看她。
她笑了笑:“你想去就去,但别让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当爸爸。你是念安的爸爸,不是节目的演员。”
我心头一震。
第二天清晨,我带着相机走进牧场深处。阳光斜洒在融雪的草甸上,水珠从枯枝滴落,清脆如铃。小白星跟在念安身后,像她的影子。她手里攥着一根柳枝,边走边唱昨天刚学会的儿歌,调子跑得离谱,却唱得极其认真。
我悄悄按下录制键。
她忽然转身,冲镜头挥手:“爸爸!你看我找到了春天!”
她脚边,一朵细小的野花破雪而出,花瓣淡紫,颤巍巍地立在寒风中。
我走过去蹲下,把她搂进怀里:“真厉害,比爸爸先发现的。”
她仰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因为我是侦探宝宝!”
我笑出声,亲了亲她的额头。这一刻,我不想任何镜头介入,只想把她的笑声刻进记忆深处。
中午回家,她妈正在晾衣服,听见门响,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你脸上的表情,像是捡到了宝。”
我脱下外套,坐在炕沿上,把编导的邀请说了出来。
她拧干最后一件小袜子,挂在绳上,风吹得它轻轻摆动。“你觉得有意义吗?”她问。
“有。”我说,“很多爸爸还在黑暗里摸索,如果我们能让他们看到另一种可能……哪怕只是一点光,也值得。”
她点点头,转身倒了杯茶递给我:“那就去。但有个条件??每周末必须视频,念安要听你讲故事睡觉。”
我接过茶,郑重其事地点头:“军令状。”
决定下来后,我开始为第三季做准备。不同于前两季的参与者身份,这次我要以“观察者”视角介入,既要保持客观,又不能失去温度。我翻遍了前两季的拍摄笔记,整理出三十多个真实育儿困境案例,准备在节目中作为讨论素材。
临行前三天,念安突然不肯让我收拾行李。
“不要走!”她抱着我的背包,小脸皱成一团,“带上我!”
我蹲下来平视她:“这次爸爸要去工作,就像妈妈要去医院一样。但每天晚上,我们视频,你给我讲小白星的新故事,好不好?”
她抽抽鼻子:“那你答应,不变成电影!”
我的心猛地揪紧。
那天夜里,她睡着后,我轻轻推开她的房门。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头,她手里还攥着那片干草,呼吸均匀而安稳。我在床边坐了很久,写下一段话塞进日记本里:
**“她不怕分离,怕的是我消失在镜头背后,变成一个没有体温的名字。”**
启程那天,老马一大早就杀了一只羊,请全村人吃了顿告别宴。孩子们围着念安跳舞,给她戴上绣花帽,跳完还齐声喊:“小公主的爸爸要当电视先生啦!”
念安站在人群中央,昂着头,像个小女王。
我笑着挥手致意,眼眶却发热。
登机前,她妈抱着念安送我到机场安检口。她忽然挣脱妈妈的手,跌跌撞撞跑过来,把一张皱巴巴的画塞进我口袋。
“给你!”她说,“想我的时候就看。”
我打开一看,是蜡笔画: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女孩手拉手站在雪山下,头顶飘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爸爸和我”。
我没有忍住,当场蹲下把她紧紧抱住,在她耳边低声说:“爸爸会回来,永远都是你的爸爸。”
飞机起飞时,我反复看了三遍那张画。
抵达北京后,节目组安排我住进一间简约风格的公寓,离录制棚步行十分钟。房间整洁得近乎冷漠,墙上挂着统一配发的艺术印刷画,桌上摆着欢迎卡片和流程手册。我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包里取出念安的画,贴在冰箱门上。
第一次策划会,导演组提出想打造“专家式父亲人设”,建议我穿西装打领带,说话用术语,比如“情绪容器”“依恋模式”“正向反馈机制”。
我摇头:“我不是心理学家,我只是个还在学习的父亲。”
导演皱眉:“可观众需要权威感。”
我平静地说:“如果权威意味着冷冰冰的道理,那他们不如去看教科书。我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会犯错、会焦虑、也会崩溃,但始终没放弃的父亲。”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最终制片人拍板:“那就走‘共情路线’,真实、柔软、有力量。”
接下来一周,我参与了所有家庭的初访调研。十组父亲,背景各异:有单亲爸爸独自抚养自闭症儿子的,有常年出差错过孩子成长的高管,也有年轻奶爸因育儿观念冲突与妻子濒临离婚的。
最让我触动的是陈默,一个消防员爸爸。他参加节目的原因很简单:“去年救火时受伤住院,女儿来看我,竟然叫我叔叔。”
他说这话时声音很轻,但我看见他手指紧紧抠着膝盖,指节发白。
“我才发现,她在长大,而我不在。”他低头,“我想重新认识她。”
我沉默良久,只问了一句:“她最喜欢你做什么?”
他想了想,苦笑:“以前每晚睡前,我都学狗叫逗她笑。现在……她都不记得了。”
我心头一酸。
当晚,我给念安视频。她正趴在炕上画画,见我出现,立刻举起画纸:“爸爸!你看,我画了消防车!”
我笑了:“是不是想陈叔叔了?”
她点头:“他女儿没有爸爸陪,我借她一个!”
我愣住,随即眼眶发热。
“怎么借?”我轻声问。
“你视频给她啊!”她理直气壮,“你也给我讲故事,也能给他女儿讲!”
我怔在屏幕前,久久说不出话。
那一夜,我写了封公开信,发在微博:
**“今天,我的女儿教会我一件事:爱不是独占,而是分享。我们总担心给孩子的不够多,却忘了教他们如何把爱传递出去。所谓教育,从来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信发出不到两小时,转发破十万。
有网友留言:“原来最高级的育儿,是让孩子成为光。”
录制正式开始那天,主题是“第一次拥抱”。节目组请每位父亲回忆最后一次抱孩子是什么时候。有人哽咽,有人沉默,更多人红了眼眶。
轮到我时,我说:“上周视频,念安说想我了,我就对着摄像头张开双臂,她也张开,然后我们同时说‘飞飞!’??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们都知道,那个拥抱是真的。”
全场静默片刻,随后响起掌声。
第一期播出后,话题#父亲的拥抱有多贵#登上热搜。一位网友写道:“我儿子七岁了,我记不清上次抱他是什么时候。今晚回家,我要把他举高高。”
我收到这条评论时,正坐在窗边改稿。北京的春天来得慢,窗外梧桐才冒芽,风仍带凉意。我拨通念安的视频,她正骑在小白星背上,咯咯直笑。
“爸爸!”她看见我,立刻招手,“星星变马啦!”
我笑着问:“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吃了三个馕!”她骄傲地举起小手,“阿依古丽奶奶说,长高才能抱爸爸!”
我鼻子一酸,强忍笑意:“那你加油,等你长到门框那么高,爸爸就退休,专门陪你玩。”
她认真点头:“那你要等我!”
“一定。”我说。
日子在录制与思考中悄然推进。我逐渐成为节目中许多父亲的倾诉对象。他们不说“洪老师”,而叫我“老洪”,像老朋友一样聊深夜哄娃的崩溃、夫妻争吵后的自责、职场与家庭撕扯下的无力。
一次饭后闲聊,陈默问我:“你怎么做到一直这么温和?”
我摇头:“我不温和。我只是学会了在发火前,先问自己一句:我现在生气,是因为孩子错了,还是因为我累了?”
他若有所思。
我补充:“有时候,孩子哭闹,不是不懂事,而是替我们表达了我们不敢表达的情绪。”
他低头喝了口茶,声音微颤:“我昨天回家,试着学狗叫……她愣了一下,然后突然大笑起来,扑进我怀里喊‘爸爸’。八年了,第一次。”
我拍了拍他的肩,什么也没说。
录制中期,节目组安排了一场“父亲才艺秀”,鼓励爸爸们展示特长。有人唱歌,有人朗诵,还有人现场写书法。
我带去了口弦琴??阿依古丽奶奶送我的哈萨克传统乐器。琴声细弱如丝,却能在寂静中穿透人心。
我演奏了一曲《母亲的歌谣》,那是念安出生那年,奶奶在月光下哼给我听的。
琴声响起时,全场安静。镜头扫过每一位父亲的脸,许多人低下了头,有人悄悄抹泪。
结束后,导演问我:“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我轻声说:“没有名字。但它告诉我,无论走多远,总有一段旋律能带你回家。”
节目接近尾声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某育儿博主发文质疑我“利用女儿博流量”,并列举所谓“证据”:微博晒娃频率、商业合作、书籍销量增长曲线等,言辞激烈,引发网络热议。
一夜之间,评论区炸开。
支持者力挺:“人家记录生活怎么了?难道父亲爱孩子也要被审判?”
反对者攻击:“镜头里的温情,背后全是算计。”
更多人观望,等待我回应。
我没有立即发声。
三天后,我在微博发布了一支五分钟短片,标题是:《念安不知道的事》。
画面从清晨伊犁的雪院开始,念安踮脚喂羊,摔倒大笑,画画写错字,睡前搂着我说“爸爸香香”……全是未公开的家庭影像。
旁白是我低沉的声音:
“她不知道,爸爸每次发她的照片,都会反复确认有没有暴露隐私;
她不知道,每一本书的版税,我都存进了她的教育基金;
她不知道,那些所谓的‘流量’,换来的是让更多父母愿意回家抱一抱孩子;
她更不知道,在无数个深夜,我看着她熟睡的脸,都在祈祷:愿这个世界温柔待你,如同你从未怀疑过爱。”
短片最后,是她在农场唱哈萨克歌的画面,歌声渐弱,字幕浮现:
**“如果这叫利用,那我愿被她利用一生。”**
视频发布十二小时,播放量破亿。
那位博主默默删文,私信道歉。
而我,只是把手机放在一边,打开视频通话。
念安正趴在地毯上拼图,抬头看见我,立刻咧嘴一笑:“爸爸!我的星星亮啦!”
我问:“什么星星?”
她举起一盏小夜灯,上面贴着她画的小羊:“我给它起名叫小白星二号!”
我笑了:“那它会想伊犁的星星吗?”
“会!”她认真点头,“我每天都告诉它,要乖乖的,等爸爸回来。”
我深吸一口气,轻声说:“已经在回来了。”
节目收官录制那天,所有父亲齐聚舞台,每人要说一句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轮到我时,我从口袋里掏出那片干草,举起来:
“我想告诉念安,爸爸不会变成电影,也不会变成名人,更不会变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我会继续笨拙地爱你,偶尔发脾气,经常说错话,但每一次都想抱你,每一次都说‘没关系’。”
台下掌声雷动。
我补充:“而你送给我的这片干草,我会一直留着。因为它提醒我??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片草原,在等我回家。”
录制结束已是深夜。我拖着行李回到公寓,打开灯,冰箱上的画依旧贴着。我取下来,轻轻抚平褶皱,放进随身包的夹层。
第二天一早,我踏上返程航班。
飞机穿越云层时,邻座小女孩突然哭了起来,害怕气流颠簸。她父亲手足无措,反复说“别哭了”,却越劝越凶。
我轻轻转过头,对小女孩说:“你知道吗?飞机这时候,其实是在和云朵玩游戏。”
她抽泣着看我。
“它一会儿钻进去,一会儿跳出来,就像捉迷藏。你要不要数一数,它能藏几次?”
她眨眨眼,慢慢止住哭。
我掏出笔,在餐巾纸上画了架小飞机,又画了几朵云。
她父亲感激地朝我点头。
我笑了笑,望向窗外。
云海翻涌,阳光洒落,像极了伊犁草原上奔跑的光影。
我知道,有些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爱,本身就是归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