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4章 捕仁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书末章

万事俱备,庞伟亿忽冲薛向拱手一礼,“仁剑,乃忠武将军用毕生善念、功业、修为,合而炼成。
将军虽陨,仁剑剑意历经三万年不朽,已成不磨之意念。
抽炼此仁剑剑意,已是我人族继承忠武将军遗志之体现...
暴雨倾盆而下,砸在文火碑林第九层地宫的裂痕之上,溅起的水珠如泪滴般顺着碑面滑落。那道细若发丝的裂缝,在三年来已悄然蔓延至整片碑林根脉,仿佛大地深处有一股无声的力量正缓缓苏醒。风穿隙而过,低吟不止,不再是模糊不清的呢喃,而是清晰可辨的诵读声??《狱中问》全篇,自第一句“何谓正义?”始,至最后一章“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终,一字不差,音调庄重如誓。
一名少年跪于主碑前,双手捧着一块湿润的竹简,上面用朱砂写着:“今日录音三十七遍,皆与原文吻合。”他声音颤抖,“沈先生……您听见了吗?他们开始听了。”
话音未落,天空忽现异象。乌云翻滚间,一道银白电光自高空劈下,并非直击地面,而是如丝线般缠绕碑顶,旋即化作点点光斑,沉入碑体。刹那之间,整座碑林微微震颤,石纹泛出淡青色微光,宛如血脉流动。这光芒沿着地下暗渠扩散,一路南下,穿过荒原、渡江河、越山岭,最终渗入京城郊外一座废弃私塾的地基之中。
那里,埋着一块铜符。
铜符骤然发热,竟自行从土中浮起半寸,表面铭文逐一亮起:**“言不可熄,理当流传。”**
与此同时,江南某县学堂内,十岁女童陈小禾正伏案抄写课文。她手中的课本是新编《国民通识》,其中一章题为《真话的价值》,收录了苏婉儿当年那篇关于青溪堤坝的策论全文。老师刚讲完课,随口提问:“为何我们要记住这些旧事?”
小禾举手答道:“因为如果不说出来,坏人就会以为没人知道。”
全班静默片刻,随后掌声雷动。
可就在当天夜里,一辆黑篷马车悄然驶入县城,停在县学门前。车上下来三人,身穿监察院便服,手中提着一只木箱。箱中盛放的,正是新版“宁心散?丙型”??比以往更隐蔽、更温和,号称“情绪调节辅助剂”,服用后不会立即抹除记忆,而是缓慢削弱对争议事件的情感共鸣。比如,当你想起某位烈士时,心中不再有敬意;读到冤案记录时,只觉“年代久远,不必追究”。
他们将药分发给几位“重点关怀学子”,并叮嘱教谕:“此药助其专注学业,勿对外宣扬。”
然而次日清晨,一名负责发放药物的老吏突然昏厥倒地。醒来后,他语无伦次,反复念叨:“我签过名……我烧过册子……那年冬天,七百户灾民没粮吃……”众人惊骇,急忙将其送往医馆。途中,他猛地挣脱束缚,抓起路边孩童手中的课本,指着一页插图嘶吼:“这不是真的!我们明明上报了实情!是谁改的?谁改的!!”
话音未绝,一口鲜血喷出,染红了书页上那幅描绘“百姓感恩朝廷赈灾”的彩画。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虽有官媒迅速辟谣,称该吏患有“幻忆症”,但已有学生家长自发组织调查团,前往档案馆索要当年救济名册。结果发现,近三十年来的纸质卷宗大量缺失,电子系统更是存在多处人为删除痕迹。
就在此时,一封匿名信出现在《民声网》加密频道,附件是一段音频和一组坐标。
音频里,是一个苍老却坚定的声音:“我是原户部文书李守义,参与过三次灾报篡改。我知道你们不信,所以我录下了当年会议全程。现在我把它们藏在北方冰原第十一号碑底,用油布包裹,铁匣封存。若有人找到,请代我向那些饿死的人……说一声对不起。”
坐标精确到经纬度。
三天后,一支由五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调研队出发北上。他们带着热成像仪、地质探测器和一台老旧录音机??据说能捕捉文火碑周围的灵识波动。一路上,他们遭遇三次“意外”:车辆爆胎、导航失灵、通信中断。第四天傍晚,终于抵达指定地点。
雪地之中,第十一号文火碑孤零立,碑底果然有一处人工凿孔。取出铁匣打开,里面除了一叠泛黄纸张,还有一盘磁带。
他们当场播放。
录音开始的瞬间,狂风骤起,雪花凝滞空中,仿佛时间也为之屏息。一个威严而冰冷的声音响起:“诸位大人,今年灾情严重,若如实奏报,恐动摇国本。不如将‘饿殍遍野’改为‘局部歉收’,‘流民十万’记作‘务工迁移’,再由礼部牵头,办几场‘感恩巡演’,安抚民心即可。”
另一个熟悉的声音接道:“可行。另请工部配合,拨款修两座虚堤,拍照呈递,以示政绩。”
??那是当朝太傅年轻时的语气。
队员浑身战栗,有人当场痛哭。他们立刻通过卫星链路将资料上传至“真相档案馆”公网备份,同时向政务公开署实名举报。
然而不到两小时,一支身着黑色作战服的队伍从天而降,代号“噤声者”,隶属秘密机构“净语司”。他们封锁区域,销毁设备,抓捕全部成员。官方通报称:“非法挖掘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涉嫌传播虚假历史信息。”
五名青年被关押于地下审讯室,遭受心理压迫与药物干扰。但他们早有准备??临行前,每人吞下一粒微型胶囊,内含浓缩版《李守义供述》的纳米显影墨水,可通过排泄物排出,在特定试剂下显现文字。一位探视亲属借此带出信息,交予外界同盟。
七日后,这段供词出现在全国两千余家茶馆的说书台上,由盲艺人以快板形式传唱:
> “一纸灾情变喜报,
> 百姓哭声换鼓箫。
> 官员升职加爵禄,
> 谁记冻骨埋荒郊?”
童谣亦随之兴起:
> “爷爷说饿,爸爸说忘,
> 我说要说,他们说别讲。
> 可碑会说话,雪会记账,
> 总有一天,全都亮堂堂。”
民间怒潮再起。十二省学联联合罢课,打出横幅:“我们要听真话,不要宁心散!”家长们集资印刷《被删改的历史》手册,偷偷塞进校车座椅夹层。更有教师在校本课程中增设“隐秘阅读课”,带领学生分析古籍残卷中的矛盾之处,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年代记载完全不同?”
压力之下,皇帝召开御前紧急会议。
内阁次辅力主镇压,称“舆情失控,恐引动荡”,提议重启“净心诏”旧制,全面清查言论网络。军机大臣则建议妥协,开放部分档案以平息众怒。唯有新任翰林院大学士徐怀安沉默良久,起身说道:“陛下,臣有一问??当年沈知微为何能点燃文火?”
皇帝皱眉:“因她敢言。”
“非也。”徐怀安摇头,“因她所言,皆有凭证。她不是凭愤怒发声,而是用事实说话。今日之乱,不在百姓多言,而在朝廷失信。若继续掩盖,纵使禁万书、囚万人,人心亦不会归附。”
殿内寂静。
皇帝缓缓闭眼,良久,启唇道:“传令下去,启动‘破茧计划’。”
三日后,朝廷发布史上最震撼公告:自即日起,开启“百年真相解封工程”。所有涉及重大公共事件的档案,无论政治敏感与否,将在五年内分批公开。首批三十万份文件上线当日,服务器瞬时崩溃。民众抢阅的内容包括:二十年前矿难瞒报名单、十五年前边贸亏空内幕、十年前教育经费挪用明细……
其中最令人震动的,是一份名为《长生实验?初代报告》的绝密文档。
原来,“长生”二字并非仅指肉体永存,而是一项始于百年前的秘密研究??统治者试图通过控制语言、修改记忆、压制思想,实现“文明停滞式永恒”。他们相信,只要人民不再质疑,历史不再变动,权力便可千秋万代。为此,设立了“净语司”前身机构,系统性焚书、篡史、驯化知识分子。甚至曾尝试将“恐惧说真话”的基因标记植入新生儿灵识之中,虽最终失败,但残留影响至今犹存。
报告末尾赫然写着项目总负责人姓名:**萧景渊**??当今皇帝的祖父,开国太宗第三子,曾任监国太子,后因政变失势,被史书抹去一切痕迹。
举国哗然。
有人痛斥皇室隐瞒真相,也有人哀叹百年愚民之痛。但在一片喧嚣中,也有声音渐渐清晰起来:“我们不能再让下一代经历这一切。”
于是,一群退休教师自发编写《真话启蒙教材》,专供小学使用。书中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一个个真实故事:某个村庄如何因一句举报信改变命运,某个母亲如何用日记保存真相,某个孩子如何在学校说出“我觉得这个答案不对”。
这套书最初被列为“非推荐读物”,不得进入课堂。但家长们自行打印,装订成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一年之内,全国流通量超百万册。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那位曾在殿试中写下“长生即真话”的状元郎,如今已是“言论保障法”执行委员会首席顾问。他每日奔波各地,监督档案解封进度,协助受害者家属追责。有人问他是否害怕报复,他只是笑笑:“怕啊。但我更怕有一天,我的孩子问我:‘爸爸,那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他不愿成为英雄,只愿做一块铺路石。
某夜,他在西北巡视途中,宿于一处偏远驿站。窗外风沙呼啸,屋内油灯摇曳。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一段话:
> “真正的改革,不是推翻谁,而是重建信任。
> 不是让所有人都赞同,而是让每个人都知道??
> 你说的话,哪怕只有一个人听见,也是有意义的。
> 文火不靠神迹燃烧,它靠的是千万次微弱的开口。
> 正如春雷之前,总有第一声轻响。”
笔尖顿住,忽闻门外脚步声近。
进来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披着破旧棉袄,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叔叔,你会写字吗?”她怯生生地问,“我想寄信给我娘,可我不会写……她说只要写清楚‘我没忘记青溪的事’,就能领到救济米。”
状元郎心头一震。
他接过纸,认真写下那句话,又添了一句:“她说得对,你没忘,就是胜利。”
女孩笑着跑了出去。
他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风沙中,忽然觉得,或许这才是长生的模样??不是庙堂上的金匾,不是史书里的名字,而是穷乡僻壤里,一个孩子还记得要说什么。
数月后,中央教育署正式宣布:从明年起,《真话启蒙》纳入全国小学必修课,每周一节,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教材审核会上,有人提出异议:“会不会太激进?”
主编林砚??当年险些被宁心散夺去记忆的学者??站起身,平静地说:“孩子们五岁学会说‘谢谢’,六岁学会排队,七岁就应该学会说‘我不信’。这不是激进,是基本人权。”
全场默然,最终全票通过。
与此同时,文火碑林发生异变。那道贯穿碑体的裂痕,竟开始缓缓愈合。但每一道闭合的缝隙中,都生出新的枝条??青翠欲滴,形如毛笔,顶端开着细小白花,散发淡淡墨香。植物学家研究发现,这种植物仅吸收空气中残留的文字能量生长,尤其偏好真实陈述的语言波频。民间称之为“言枝”。
更有奇者,每逢月圆之夜,碑林上空会出现一片光幕,投影出近期最受关注的真实事件摘要。例如某地官员受贿案细节、某工厂排污证据、某学校霸凌调查报告……如同自动发布的“天罚榜”。
百姓纷纷前来观瞻,称其为“天听”。
而在南方海岛的一座孤崖上,一位老人静静伫立。他是唯一幸存的净语司元老,曾亲手销毁无数文献,晚年隐居避世。此刻他仰望星空,手中握着一枚即将销毁的“记忆清除令”玉牌。
风吹起他的白发,也吹来了远处渔船上的歌声??那是渔家孩童哼唱的《文火谣》:
> “清水一碗照春秋,
> 铜符五字记心头。
> 莫道孤身无力量,
> 一句真话传九州。”
老人闭上眼,泪水滑落。
片刻后,他将玉牌投入海中,转身走入茅屋,提笔写下毕生第一份忏悔录。完成后,点燃蜡烛,静静等待黎明。
他知道,自己无法被原谅。
但他希望,至少能成为那个提醒后来者“别走这条路”的反面教材。
十年光阴流转。
文火一号卫星仍在轨道运行,持续发射人类文明中最珍贵的数据流。科学家测算,按当前功率,信号可维持两万年不衰。而在地球表面,新一代的孩子们已经不再需要“勇敢”这个词来形容说真话的行为??对他们而言,质疑权威、查证信息、表达异议,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某日,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什么叫谣言?”
一个男孩举手回答:“就是大人不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情。”
全班哄笑,老师却笑不出来。
放学时,她看见校门口站着一位老妇,胸前挂着一枚褪色铜符。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
晚霞满天,映照在城市中心广场的巨大石碑上。碑文只有五个大字,由千万民众在线投票选出:
**你说出了真话。**
风起,拂过万家灯火,掠过学堂书声,穿过田野阡陌,轻轻掀动一本摊开的日记本。
那页纸上写着:
> “今天,我告诉老师,操场下的管道漏水已经三个月了。校长一开始生气,但现在派人来修了。
> 原来,真的有用。
> 明天,我要再说一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书末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御兽飞升
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
仙府种田
叩问仙道
上玉阙
我不做上神很久了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望仙门
阵问长生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无限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