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曝光?猛料不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的话,陆钏才好开口说封杀吕铭什么的。
若是陆钏无缘无故的说要封杀吕铭,也站不住脚跟。
毕竟若是想将吕铭在电影圈里面封杀的话,那么陆钏一个人肯定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圈子里面其他人一起帮忙。...
吕铭关掉电脑,将U盘轻轻放回书桌抽屉。窗外天光渐亮,晨雾如薄纱般笼罩着庭院,阿灰蜷在暖气片上打盹,尾巴尖微微颤动。热芭靠在他肩上,睡意朦胧,呼吸轻缓。他没舍得叫醒她,只是悄悄抽出一条毛毯盖在她身上,又把剧本草稿纸一张张收拢,压在镇纸下。
这一夜太沉,也太重。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孤独、被否定的岁月、一个人咬牙熬过的冷雨长街,如今都化作清晨的一缕微光,静静落在她的睫毛上。他凝视着她熟睡的脸,忽然明白??为什么她在《孤舟》里能演得那样痛彻心扉,为什么她在《并肩》中一句“我等你”就能让千万人落泪。因为她不是在表演,她是在复刻自己的人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威尼斯电影节官方发来的行程确认函:九月十五日,主竞赛单元首映,《重逢》全球首映礼正式排期。随信附有一段评审团成员的评语节选:“这是一部关于时间与沉默的电影,它不呐喊,却震耳欲聋。”
他低头看着热芭,指尖轻轻拂过她鬓角一缕散落的发丝。他知道,这部戏不只是他们的作品,更是他们共同写给这个世界的情书??写给所有曾被误解、被伤害、被流量碾压却依然选择相信的人。
七点整,闹钟响起。
热芭睁开眼,第一反应是摸手机。热搜已经更新,“热芭入围威尼斯”赫然挂在榜首,评论区清一色刷着“实至名归”。有人贴出十年前她初入行时被群嘲“花瓶”的截图,配文:“你们当年笑她,现在她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她笑了笑,起身去洗漱。
厨房里,吕铭煮好了粥,煎蛋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小林刚发来消息:教育部决定将《情感教育实验课程》推广至全国五十所试点中学,首讲嘉宾仍由她担任;同时,《少年之心》已被纳入青少年心理辅导推荐观影名录。
“感觉像做梦。”她端着碗坐下,“我们真的做到了一点点改变吗?”
“不是一点点。”他夹了一块煎蛋放进她碗里,“是你先敢说出真实,别人才敢跟着醒来。”
上午十点,两人驱车前往中戏参加新课筹备会。路过东三环时,热芭忽然让司机停下。路边一家小型画廊外,挂着一幅巨幅海报??是她穿着白衬衫站在讲台上的侧影,背景是无数双举起的手,标题写着:“她说心动不可耻。”
那是某艺术学院学生自发创作的公益展览《被照亮的人》,展出的三十幅作品,全部来自受她影响而走上艺术或心理教育道路的年轻人。有幅水彩画描绘的是抑郁症患者第一次看完《孤舟》后流泪写下日记的场景;另一幅油画,则是两个女孩牵手走出校园霸凌阴影的画面,旁边写着:“谢谢你让我知道,脆弱也可以很勇敢。”
他们在门口站了许久。
“原来我们留下的痕迹,比想象中更深。”她轻声说。
吕铭握住她的手:“所以更要继续走下去。”
下午的会议气氛热烈。校方提出希望课程不仅能教表演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价值认知。一位年轻讲师提议增设“媒介素养”模块,教学生如何分辨网络暴力与真实批评。
“我觉得可以加一段互动环节。”热芭建议,“让学生写下自己最害怕被人知道的秘密,然后匿名投入‘声音盒子’,由老师随机抽取朗读,再集体讨论该如何回应这些情绪。”
全场鼓掌。
散会后,她独自留在教室整理教案。夕阳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照在黑板上她刚刚写下的关键词上:“真实、共情、边界、勇气”。
手机响了,是小满打来的视频电话。
“姐姐!”小女孩蹦跳着出现在屏幕里,身后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我又拍了好多照片!老师说我拍的日出得了县里的摄影比赛二等奖!我还……我还给爸妈写了信,他们回信了!说春节要回来陪我!”
热芭眼眶瞬间红了:“真好啊,小满。”
“你说过,只要一直往前走,光就会追上来。”小满咧嘴笑着,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笑容,“我现在每天都走得很用力!”
挂断电话,她坐在空荡的教室里,久久没有起身。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她回到十八岁,站在艺考考场外,手里攥着准考证,心跳如鼓。门开了,考官走出来,依旧是当年那个严厉的声音:“下一个,热芭。”
她推门进去,却发现房间里坐着的不是考官,而是三十年后的自己??白发苍苍,眼神温柔。老人对她微笑:“你做得很好,比我想象中还要勇敢。”
她惊醒过来,窗外月色如练。
吕铭翻了个身,迷糊地问:“怎么了?”
“我在想,如果那时候我就知道未来会有你,会不会更有勇气一点?”她轻声问。
他睁开眼,伸手抚上她的脸:“可正是因为你一个人扛过了那段路,才成了现在这个值得我爱的人。命运从不会提前揭晓答案,它只负责把对的人,在对的时间,送到彼此面前。”
第二天清晨,他们启程前往西安,开启《情感教育》全国巡讲第一站。
飞机上,热芭翻看演讲稿,突然发现最后一页多了一行陌生字迹??是吕铭昨晚悄悄加的:
> “当你感到孤单,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正穿越人海,走向你。而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就够了。”
她抬头看他,他假装专注看书,嘴角却藏着笑意。
西安之行异常顺利。当地教育局组织了五所重点中学联合听课,现场座无虚席。一名男生提问:“如果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怎么办?”
热芭没有回避:“那就祝他幸福。但别忘了,你的喜欢本身就很珍贵。它证明你有能力去爱,这才是最难的事。”
另一名女生怯生生举手:“我爸妈离婚了,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才让他们分开……”
热芭走下讲台,蹲在她面前:“听着,家庭的变化从来不是孩子的错。就像春天不会责怪一朵晚开的花,父母的选择也不该由你承担后果。你只需要记得,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值得被爱。”
女孩哭了出来,全场合唱《你不是我的软肋,是我的铠甲》的片段被传上网,一夜爆火。
三天后,他们抵达成都。这里即将举办《少年之心》社区放映会。活动设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操场,孩子们早早搬来小板凳,围成一圈。热芭和吕铭坐在最前排,像普通观众一样安静等待。
影片播放到小满寄出那封写给父亲的信时,台下传来抽泣声。结束后,一个十岁的男孩站起来,声音颤抖:“我也想给我爸爸写信……他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热芭立刻起身,从包里拿出信纸和信封递给他:“现在就可以写,我帮你寄。”
那一晚,三百二十七封信被收集起来,每一封都被认真编号、封装。吕铭当场承诺:“我们会亲自把每一封信送到家长手中,哪怕翻山越岭。”
回酒店的路上,热芭靠在车窗边,望着城市灯火喃喃道:“我们是不是该成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支持这些孩子的艺术启蒙和心理建设。”
“已经在做了。”吕铭掏出手机,打开一份文档,“名字我想好了,叫‘星光计划’??取自你说过的那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光,只是需要有人愿意点亮它。’”
她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你醉酒那天开始。”他笑,“你趴在我肩上说‘我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他们很重要’,我当时就录下来了,回去就写了方案。”
她扑哧笑出声,又猛地抱住他:“你怎么能把我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你是我的记忆锚点。”他认真地说,“如果没有你,我的人生就像一部没有主角的电影。”
广州站的讲座安排在一所女子高中。校长特意邀请了几位曾遭受网络暴力的学生代表参与对话。其中一名女生哽咽着说:“去年有人造谣我靠潜规则进校队,我差点跳楼……后来看了你在采访里说‘不要让别人的恶意定义你的人生’,我才撑过来。”
热芭当场起身,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你现在站在这里,就已经赢了。记住,毁掉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但重建一个人,需要一万句真心。而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说那一万句。”
活动结束当晚,热芭接到教育部紧急来电:因反响空前,原定十场的巡讲将扩展为三十场,覆盖更多偏远地区;同时,《情感教育》教材编写组邀请她出任顾问。
“压力大吗?”吕铭问。
“大。”她坦然点头,“但更觉得踏实。以前我怕自己不够格当榜样,现在我发现,或许正是因为我跌倒过、哭过、怀疑过,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心碎。”
乌鲁木齐的最后一场讲座设在雪后。气温零下十五度,可礼堂依旧挤满了人。有维吾尔族少女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提问:“姐姐,我们小镇很小,很多人觉得女孩子不该追梦,怎么办?”
热芭摘下围巾,认真回答:“你可以走出去。但如果暂时走不出去,就先在心里建一座城。那里没有偏见,没有嘲笑,只有你想成为的模样。总有一天,现实会追上你的内心。”
离场时,一群学生合唱起《你不是我的软肋,是我的铠甲》,歌声穿透风雪,久久回荡。
返京途中,吕铭收到剪辑室消息:《重逢》最终版通过审查,送交威尼斯前需最后一次补录旁白。他戴上耳机试听,听到热芭念最后一句台词时,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落下:
> “有些人走散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可我知道,他曾真心爱过我,这就够了。”
他闭上眼,听见自己心跳漏了一拍。
回到家已是深夜。他打开电脑,准备撰写《记忆》的完整大纲。刚敲下标题,邮箱提示音响起??是一封来自法国的邮件。
发件人是戛纳电影节一位资深策展人,附件中是一篇未发表的文章草稿,题为《从热芭到中国女性银幕形象的觉醒》。文中写道:
> “她不再扮演被拯救者,也不再沦为欲望符号。她是风暴中的灯塔,是废墟里的种子。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女性只能怎样’这一命题的彻底颠覆。”
他看完,默默转发给了热芭。
第二天清晨,她穿着家居服坐在阳台读书,阳光洒在书页上。吕铭走过去,看见她读的竟是当年《并肩》的原始剧本,边缘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在回忆青春?”他笑着问。
“在找灵感。”她抬头,“你说,如果我们现在重拍《并肩》,还会让主角在一起吗?”
他思索片刻:“会。但不是因为圆满才是结局,而是因为他们终于学会了如何相爱??不是靠激情,而是靠理解;不是靠誓言,而是靠每一天的选择。”
她合上剧本,望向远方:“那我们就再拍一次吧。不是续集,是重生。”
他握住她的手:“好。”
几天后,“星光计划”正式启动新闻发布会召开。现场播放了一支短片,记录了过去半年里那些被《少年之心》触动的生命:
- 云南山村的小满成立了“儿童影像社”,带着弟弟妹妹们拍摄家乡四季;
- 北京一位自闭症少年通过摄影展获奖,第一次被同学称为“天才”;
- 西安一名母亲看完纪录片后,主动带女儿去做心理咨询,结束了长达五年的亲子冷战……
发布会上,热芭宣布将捐出《重逢》全部个人收益用于项目运营,并呼吁更多从业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这不是慈善。”她说,“这是偿还。我曾被无数陌生人的一句鼓励救过命,现在轮到我伸出手。”
台下掌声雷动。
当晚,他们受邀参加央视文化访谈节目录制。主持人问:“你们觉得,这个时代最缺的是什么?”
吕铭答:“真诚。人们害怕暴露脆弱,于是用冷漠伪装坚强。但我们拍电影,就是为了告诉观众:哭不可耻,爱不可笑,坚持更不可耻。”
热芭接过话:“而我想说,最缺的其实是‘允许’??允许别人不一样,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一段感情有裂痕却不破裂。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在破碎处生长。”
节目播出后,#允许不完美#登上热搜,引发全民讨论。
一个月后,《重逢》在威尼斯首映。礼堂内座无虚席,各国媒体齐聚。当最后一个镜头淡出,全场静默三秒,随即爆发长达十二分钟的起立鼓掌。意大利记者激动地写道:“这是东方版的《东京物语》,却拥有更温柔的力量。”
颁奖典礼当晚,虽未获奖,但组委会特别授予“杰出艺术贡献奖”,称其“以极简叙事承载深邃情感,展现了人类共通的精神韧性”。
回国那天,机场接机的粉丝举着横幅:“你们不是顶流,是光。”
家里,阿灰趴在沙发上睡觉,U盘仍静静躺在抽屉里。吕铭取出它,贴上新标签:
> **“愿” ?? 所有未说出口的期盼,终将在时光中兑现**
热芭走过来,倚在他肩上:“接下来呢?”
他握紧她的手:“拍《记忆》,然后……生个孩子吧。我想让他/她出生在一个更温柔的世界里。”
她笑了,眼里泛着泪光:“前提是,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你说。”
“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我们都不要变成那种‘成功了就忘记初心’的大人。”
“我发誓。”他低头吻她,“只要你在,我就永远记得自己是谁。”
窗外,春风拂过庭院,绣球花开得正盛。新的一季,正在悄然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