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3章 盛安大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城熊熊燃烧的大火,烧了几十栋房子,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也导致郡兵官吏之中,掀起一场大肃清。
主管宵禁的官吏和军官,十几人都被一薅到底。
毕竟这涉及一场有关友邦质子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
沈昭站在午门城楼之上,焰火在头顶炸开,如星雨洒落。他望着那轮初升的红日,心中却并未因新岁的到来而轻松半分。边关使节尚在京中待命,北狄所提“辨真盟誓”一事,看似和谈之机,实则暗藏杀局。那幅画卷中的少年,面容与他一般无二,眼神却冷得不像活人??仿佛是死而复生的影子,又像是从寒霜深处爬出的幽魂。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柳含烟。她披着雪白狐裘,眉目温婉,手中捧着一盏莲花灯,正低头轻吹灯芯,火光映在她眼底,像是一汪春水被风拂动。她抬头见兄长凝视自己,微微一笑:“哥哥在想什么?”
“我在想,若这天下真有另一个我……他会是谁?”沈昭缓缓道。
柳含烟神色微动,低声道:“娘临终前曾托梦给我,说她怀你时,夜夜梦见冰湖裂开,走出一个穿黑衣的孩子,对她笑而不语。她说那是‘命里的影子’,早晚要回来讨债。”
沈昭默然。他知道母亲素来不信怪力乱神,若真有此梦,必非虚言。他忽而想起李嬷嬷信中那句“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替一个朋友完成最后的托付”??那个“朋友”,究竟是谁?为何能左右宫变大局?又为何甘愿以性命护他十年?
正思忖间,沈仲悄然上前,低声禀报:“陛下,梅岭寺住持连夜送来密函,称近来寺中异象频生。每至子时,后山古井便传出敲击之声,似有人自井底叩问人间。且井水忽清忽浊,僧人取水煮茶,竟尝出血腥味。更奇者,那口井原本深不过十丈,近日用绳索垂测,竟探不到底。”
沈昭眸光一凛:“可派了人下去查看?”
“已有两名身手敏捷的禁军缒绳而下,皆未归。第三名士兵侥幸攀回,神志不清,只断续念叨一句:‘他在下面等您……凤簪认亲,血书为引。’”
沈昭心头剧震。凤簪、血书,正是母亲遗物。难道井底另有乾坤?还是说,那所谓的“伪太子”,竟藏身于岭南荒寺之下?
他当即下令:“调集工部精匠三十人,备长绳、火把、铁钩,三日内随朕南下梅岭。另命素娥率五百羽林军先行驻守寺庙四周,封锁一切出入路径,不得放走一人。”
翌日清晨,圣驾启程。一路疾行,不设行宫,不住驿站,仅于荒野搭帐歇息。沈昭夜不能寐,每每闭目,便见一黑衣少年立于雪中,背对他站着,肩头落满霜花。待他欲上前相问,那人蓦然回头??竟是他自己,只是左眼失明,右颊有一道贯穿至耳根的旧疤,嘴角勾起讥诮笑意。
“你终究来了。”那影子开口,声音如风吹枯叶,“你以为你是真?还是我才是真?”
沈昭惊醒,冷汗浸透中衣。
第七日午后,车驾抵达梅岭。远望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梅岭寺隐现于松柏之间,宛如仙境。然近前一看,寺门紧闭,香火断绝,门前石阶布满青苔,唯有一只乌鸦停在檐角,黑羽如墨,双目猩红,直勾勾盯着来人。
素娥迎出,面色凝重:“昨夜三更,井中再度传出声响,且地面微颤,似有巨物移动。属下派人以强弓射入井内,箭矢落地之声迟迟不至。更有甚者……”她压低声音,“井口边缘发现了几缕布条,经辨认,与当年裴元战俘营中配发的囚衣一致。”
沈昭瞳孔骤缩。裴元已死,其部属尽诛,怎会有囚衣出现在此处?除非……有人冒充朝廷之人,提前潜入!
他不再迟疑,亲赴后山。古井依旧,井栏斑驳,刻着模糊符文,似某种古老咒语。沈昭取出碧玉凤簪,置于井口。刹那间,井内风声大作,卷起一阵阴寒之气,直扑面门。众人纷纷后退,唯有沈昭不动。
“我来了。”他对着井口说道,“母亲的簪子在此,血书亦在。若你真是我兄弟,便出来相见。”
话音刚落,井底传来一声悠长叹息,仿佛沉睡千年之人终于苏醒。
随即,一道沙哑嗓音自深渊升起:“你不该来的……这里不是人间。”
紧接着,井水翻涌,如沸汤般滚荡。一根粗如儿臂的铁链破水而出,哗啦作响,缠绕井栏三圈。链尾连着一只苍白的手??五指修长,指甲泛青,掌心赫然烙着一个“罪”字。
那手缓缓松开,坠下一枚铜牌。
沈昭拾起一看,浑身血液几乎冻结。
铜牌上刻着三个小字:“沈念”。
这是他的乳名。先帝亲赐,仅限东宫极亲近之人知晓。而此牌材质特殊,非金非铁,乃是用陨星碎片熔铸而成,传说唯有皇室秘库才有存留。
“他还活着?”沈昭喃喃。
沈仲沉声道:“陛下,此事蹊跷。据宫档记载,太子沈念生于景和十二年冬,七岁那年染天花夭折,葬于皇陵侧园。可如今……若此人真是当年太子,为何能活下来?又为何被困井底十余年?”
沈昭咬牙:“打开它。”
工匠立刻架设绞盘,数十人合力拉动铁链。半个时辰后,井中缓缓升起一具棺椁,通体漆黑,以玄铁封钉,表面刻满镇魂符文。棺盖开启瞬间,一股腐朽与药香交织的气息弥漫开来。
里面躺着一名青年,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与沈昭九分相似,唯肤色惨白如纸,唇无血色,胸口微弱起伏,竟尚存一口气息。他身上裹着残破龙纹袍,腰间系着半块玉珏,与沈昭所持另一半恰好吻合。
“双生玉……”沈昭颤抖着手取出自己贴身佩戴的玉片,拼合之际,两块玉石竟发出淡淡荧光。
就在此时,青年忽然睁眼。
双瞳漆黑,不见眼白,如同深渊吞噬光明。
“哥……”他嘶声开口,气息微弱,“你终于……来找我了。”
沈昭跪倒在地,握住他的手:“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他们为什么说你死了?”
青年艰难喘息:“我没死……我是被换出去的……真正的太子,在宫变前就被调包……李嬷嬷用她的儿子替我赴死……而我……被宋时安囚禁于此,用药控制心智,逼我说出宫中秘事……后来……他们怕我泄露真相,便将我沉入井底,以机关锁魂阵镇压……唯有血脉至亲携母信物前来,方可唤醒……”
众人闻言无不骇然。
素娥怒道:“宋贼早已伏诛,谁还能维持这阵法十余年?”
青年苦笑:“阵法靠的不是人力……而是怨念。井底埋着三百具冤魂,全是当年宫变中被灭口的宫人、侍卫、太医……他们的恨意供养着结界……我……我只是钥匙。”
沈昭泪如雨下。他终于明白,为何母亲要在信中叮嘱“岭南梅岭寺后山古井”,为何血书、凤簪、金锁缺一不可??这不是简单的藏宝图,而是一场跨越生死的救赎仪式。
他抱着青年返回寺院,命太医全力施救。经诊断,此人确为先天双胞胎中的兄长,体质虚弱,经脉受损,常年服用一种名为“忘忧散”的毒药,致记忆混乱、神志不清。但经过三日调养,意识渐趋清明。
第五日,青年首次能坐起说话。他自称沈念,清晰回忆起幼时在东宫读书、与父皇对弈、母妃为其梳头的情景。他还提到一件秘事:景和帝晚年察觉宋时安权势过盛,密令李妃若有一日国难临头,可启用“双星计划”??即让两位皇子分别隐匿,一人公开继位,另一人暗中积蓄力量,互为犄角,以防朝纲崩塌。
“父皇说……单龙易折,双星难灭。”沈念望着沈昭,“所以,你不是冒牌货,我也不是。我们都是真的。只是命运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路。”
沈昭握紧他的手:“从今往后,我们一起走。”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震动。百姓奔走相告:“寒霜千年,双星重聚!”街头巷尾再起新谣:“一母生双龙,共照九州同。昔日烽烟起,今朝山河宁。”
然而,朝中大臣反应各异。老臣周廷章涕泪横流,伏地请罪,言当年误信太子夭折之说,未能尽忠守护;年轻御史却联名上奏,称“一日二主,国本动摇”,请求明确储君之位,以免日后争端。
更令人不安的是,北狄使者突然改变态度,声称愿无条件撤军,并请求派遣使团参加即将举行的“辨真盟誓”。沈昭深知其中必有诈,但仍允其所请??他要借这场仪式,彻底终结关于正统的纷争。
三月初三,吉日良辰。梅岭寺前设坛祭天,黄土铺地,青铜鼎焚香,南北两国使节齐聚,百姓围观十里。坛中央立一面铜镜,据传为前朝镇国之宝,能照见人心真伪。
仪式开始,沈昭与沈念并肩而立,皆着明黄龙袍,容貌相似,气势迥异。一人沉稳威严,一人清瘦孤寂。
主祭官高声宣读誓词:“今日两国共鉴,若有欺世盗名者,天地共戮,宗庙不容!”
随后,二人依次步入镜前。
沈昭站定,镜中映出其容颜,清晰无比。
轮到沈念时,铜镜忽然剧烈震颤,镜面浮现层层波纹,竟显现出两个画面:一边是幼年沈念被李嬷嬷抱走,藏入地道;另一边则是沈昭在火海中被宫女救出,送往南方。最终,两幅影像交融,化作一句古篆:“真者不独存,伪者亦非虚。双魂承一脉,共续大胤基。”
全场寂静。
北狄使者脸色大变,仓皇后退。他们带来的所谓“伪太子”,不过是找来的替身,根本无法通过铜镜考验。而眼前这对兄弟,竟都被天地认可!
使者当场跪倒,递交国书:“我国可汗误听谗言,妄图挑拨,实乃大罪。今见天命昭彰,愿永结盟好,岁岁朝贡,永不犯边。”
沈昭扶起使者,朗声道:“和不在力屈,而在心服。今日之盟,不止为两国安宁,更为告诉天下人??真相或许会被掩埋,但永远不会消失。”
仪式结束后,沈念拒绝入住皇宫。他对沈昭说:“我已经习惯了黑暗。阳光太刺眼,人群太喧嚣。让我留在这里吧,守着这口井,也守着那些没能活下来的亡魂。”
沈昭没有强求。他在寺旁修建别院,赐名“念园”,供其静养,并亲自题写匾额:“吾兄在此,江山同根。”
数月后,柳含烟主持编纂《皇族血脉录》,将沈念、沈昭、 herself三人并列记载,注明“景和遗脉,三位一体,共承天命”。书中还收录了张维竹简、李妃血书、铜镜誓文等原始证据,公开发行于各州府。
民间风气为之一变。士人不再空谈天命正统,转而关注民生疾苦;地方官吏争相效仿皇帝开放档案之举,推动政务透明;更有学子著文曰:“所谓正统,不在出身贵贱,而在是否为民请命。”
腊月初八,沈念病逝于念园,临终前握着沈昭的手说:“替我看看春天。”
沈昭将其灵柩迎回京师,以亲王之礼安葬于皇陵东侧,谥号“恭隐”。次年春,梅岭寺后山那口古井自行干涸,井底浮现出一块石碑,上书四字:“寒霜已尽”。
沈昭亲往祭拜,带回一?土,种于宫中御花园。不久,竟开出一朵罕见的白梅,花瓣晶莹如霜,香气清远,宫人称之为“寒霜梅”。
多年后,当沈昭退位归隐,常携孙儿游园至此。孩童指着梅花问:“爷爷,这花为什么冬天开,春天才香?”
沈昭抚摸着他稚嫩的脸庞,轻声道:“因为它记得,有些温暖,需要穿越漫长的寒冷才能抵达。”
远处钟声悠悠,春风拂过枝头,万千花瓣随风起舞,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寒霜千年,终有春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大明烟火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大宋文豪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世子稳重点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天赋异禀的少女之无相神宗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毒妃她从地狱来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