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燕山看着网络上的视频,那已经是彻底的按捺不住了:“这‘泰山’陆地战略平台,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武器啊!”
“这就是军火啊!”
“这是杀人武器!”
一时间,燕山气愤不已。
...
夜风穿过厂区的铁皮屋顶,发出低沉的呜咽。王星辰站在“共创空间”主控台前,手指在全息投影上轻轻滑动,一串串数据流如星河般在他掌心流淌。屏幕上,全球节点实时跳动??云南怒江的孩子正在调试山体滑坡预警器的震动阈值;肯尼亚基贝拉的小工程师们用废弃汽车电池拼出新的储能阵列;而远在格陵兰岛的一所小学里,几个因纽特孩子正尝试将极光观测仪接入“星云网络”的环境监测模块。
他看得出神,直到林小满端着一杯热可可走来,轻轻碰了碰他的肩。
“你已经站了六个小时。”她说,“巴特尔刚发来语音包,说他梦见自己坐上了探空球。”
王星辰笑了下,接过杯子暖手。“他知道那不是梦。”他低声说,“只要他还愿意听星星说话,就一定能上去。”
林小满望着窗外那片被灯光点亮的测试区,轻声问:“你说,张老会同意让‘星辰模块3.0’搭载盲文交互系统吗?”
“他已经签了字。”王星辰调出一份加密文件,屏幕上浮现张振国苍劲的笔迹:**“技术若不能照亮最暗处的眼睛,便不配称作进步。”**
话音未落,警报突响。
红光在控制室内旋转,一声短促的蜂鸣后,系统自动弹出异常报告:
> 【“星童二号”轨道偏移预警】
> 检测到非授权信号注入行为
> 来源:近地轨道某未知微型卫星(编号T-749)
> 目标:劫持广播信道,替换为加密音频流
林小满脸色一变:“有人想黑掉我们的太空广播?”
“不止是广播。”王星辰迅速切入遥测数据,“他们在试图篡改下行指令权限……这不是普通黑客,是冲着‘风语者守护程序’来的。”
他立刻拨通巴特尔的通讯频道。
“巴特尔,你现在能连上‘萤火虫协议’吗?”
几秒后,男孩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紧张却无比清晰:“老师,我能听见。我的耳机刚刚收到了一段奇怪的摩斯码,像是……有人在求救?”
王星辰瞳孔微缩。他知道,巴特尔虽失明,但经过长期训练,他对声音频率和节奏的敏感度远超常人。他曾凭一段扭曲的电流杂音,发现过云南节点的电源干扰源。
“把那段信号传给我。”
不到一分钟,音频解码完成。屏幕上跳出波形图,经AI还原后,竟是一段断续的人声:
> “……不要关闭中继……我们还在……喀布尔的孩子需要信号……他们说……星星熄了……”
王星辰呼吸一滞。
这是阿富汗女孩的声音。她所在的社区中继站,三个月前曾因战乱中断通信,但他们一直保留着她的用户ID,并持续向该区域广播心理安抚内容。而现在,她的信号竟然从一颗非法卫星上传了出来。
“他们在拿她做人质。”林小满咬牙,“用她的声音做诱饵,引我们暴露核心密钥。”
王星辰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向设备间,取出一个银色金属箱??那是张振国亲手交给他的“教学套件”原型机之一,代号“启明星一号”。
“我们要反向追踪。”他说,“既然他们敢用真实信号伪装,那就让他们尝尝什么叫‘全民雷达网’。”
凌晨三点十七分,“星云网络”发布紧急任务:
> 【全民协查令】
> 发现可疑卫星T-749轨迹者,奖励1000贡献点
> 要求:拍摄星空延时照片,标注时间与地理位置
> 提交至“共创空间”天文组
命令下达十分钟内,第一张照片上传。
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牧民少年拍下了三颗并行移动的光点,其中一颗明显偏离正常轨道。
二十分钟后,青海湖畔的观测站上传了光谱分析结果:T-749反射率异常,表面涂有吸波材料,极可能是军用级伪装卫星。
三十分钟,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孩子利用自制射电望远镜捕捉到其下行频段,发现加密协议与某北欧私人航天公司早年泄露的技术文档高度吻合。
四十五分钟,全球共收到有效观测记录两千三百余条。AI整合后,精确锁定了T-749的轨道参数与变轨规律。
“它每九十分钟经过喀布尔上空一次。”王星辰指着动态星图,“每次停留仅四十七秒,刚好够完成一次短时信号注入。”
“所以他们只能靠女孩的声音当钥匙。”林小满冷笑,“真卑鄙。”
“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钥匙’。”王星辰打开广播编辑器,新建一条优先级最高的信息包。
内容只有一个音频文件??由卓玛、才让太、巴特尔三人共同录制的《给所有看不见光的人》。
“准备启动‘群星共鸣计划’。”他按下确认键,“目标:全频段覆盖式广播。”
清晨五点零七分,中国酒泉、阿根廷萨尔塔、新西兰基督城三大地面站同步启动高功率发射阵列。与此同时,分布在六大洲的五百多个“星云”中继站同时升压,形成一张无形的电磁天网。
“星童二号”接令后立即调整姿态,将主天线对准T-749即将进入的轨道区间。
当那颗伪装卫星再次掠过阿富汗上空时,迎接它的不再是寂静的夜空,而是铺天盖地的童声合唱。
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彝语、英语、斯瓦希里语……数十种语言交替响起,讲述着同一个故事:一个盲童如何通过心跳感知宇宙节律,一个残疾女孩怎样用三块太阳能板点亮整个村庄,一群沙漠孩子如何把废弃玩具改装成气象站……
这些声音并非攻击,而是穿透。
它们不破解代码,不干扰信号,只是坚定地存在,像亿万颗微光汇聚成的洪流,硬生生将T-749的通信信道挤占殆尽。
更令人震撼的是,随着广播扩散,世界各地的孩子自发响应。
日本东京一所小学组织学生用纸板制作“人造星星”,集体举向夜空,拍照上传并附言:“我们也亮了。”
巴西贫民窟的孩子用油漆在墙上画出巨大的星座图,标注每一颗星的名字都是一位“星云”成员。
而在叙利亚阿勒颇的废墟中,一名十岁男孩架起一台老旧收音机,录下广播内容,再用手机转播给邻居家的孩子听。他在论坛留言:“老师,这里没有电,但我们还能听见星星。”
整整七十二小时,这场跨文明的声音风暴席卷近地空间。
T-749最终因能源耗尽被迫转入休眠模式,其背后的操控组织在国际舆论压力下宣布解散,承认曾受雇于某跨国科技财团,意图通过制造恐慌瓦解“星云网络”的社会信任基础。
事件落幕当天,联合国秘书长亲自致电王星辰,称此次危机应对为“人类集体良知的胜利”。
但王星辰知道,真正赢的,从来不是他。
一周后,龙腾厂区迎来一场特别的仪式。
张振国拄着拐杖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身后跟着十个穿着蓝白校服的孩子??他们是全国首批“星辰少年科学院”学员,年龄最小的八岁,最大的不过十四岁。
老人颤抖着手展开那张泛黄的设计图,声音沙哑却有力:
“三十年前,我被叫停的理由是:普通人不该碰航天。”
“今天,我要告诉所有人,正是普通人,才能让航天真正飞翔。”
他转身看向孩子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火箭设计师。现在,请告诉我??你们想把第一枚‘星云探针’送到哪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想去月球背面!那里没人去过,说不定藏着外星人的留言!”
一个戴眼镜的男孩认真地说:“火星更适合,我们可以种番茄!”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巴特尔。他安静地站起来,嘴角带着微笑:“我想去地球看不见的地方。”
全场静默。
王星辰轻声替他解释:“他说的‘看不见的地方’,是指那些从未被关注过的角落??战火中的城市,孤寡老人的屋檐,盲童床头的黑暗。”
张振国眼眶湿润,重重点头:“好!那就去那里。”
当天下午,设计工作正式启动。
孩子们分成五个小组:结构组用回收塑料3D打印外壳,动力组研究温差发电驱动方式,通信组开发基于情绪识别的自适应编码协议,导航组则提出一个大胆构想??让探针根据全球儿童实时上传的愿望自动调整飞行路径。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才让太提出了“情感燃料”概念。
“老师说过,机器要有心才能飞得远。”他在提案会上说,“如果我们能让探针记住每一个孩子的温度呢?比如心跳声、笑声、写字时的手部震动……把这些变成能量储存起来,它就不会停下来。”
没人笑他天真。
相反,“情感燃料仓”成了整个项目的核心模块。
三个月后,第一枚“星云探针”诞生。
它不像传统探测器那样冰冷坚硬,反而像个漂浮的水晶灯笼,内部镶嵌着一万两千颗来自不同孩子的“记忆胶囊”??有的装着一滴眼泪,有的封存了一段语音,还有的只是简单画了个笑脸。
发射那天,全国五千多所学校同步直播。
戈壁滩上,孩子们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唱起《星星照亮回家路》。
随着倒计时结束,探针缓缓升空,依靠太阳能热空气推动,一点点脱离地表引力。当它穿过云层那一刻,全球“共创空间”用户同时收到一条消息:
> 【您的一部分,已启程】
> 您上传的笑声已被录入第872号情感单元
> 当前飞行高度:12,453米
> 下一站:平流层边缘
许多人哭了。
而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那位法国教育部长看着直播画面,久久无言。良久,他对助手说:“回去告诉总理,我要辞职。”
助手惊慌:“为什么?”
“因为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们一直在教孩子适应世界,而中国人,是在教孩子改变世界。”
国内 meanwhile,一股新的浪潮悄然兴起。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拆解旧电器,带孩子做科学实验;学校纷纷开设“问题课”??不考试、不评分,只鼓励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甚至有退休工人自发组织“爷爷奶奶创新营”,教孙子孙女用缝纫机制作简易机器人。
某天夜里,王星辰翻看“共创空间”的新项目列表,看到一条让他心头一震的申请:
> 项目名称:**“妈妈再也不用摸黑做饭了”**
> 发起人:李小雨(9岁,江西农村)
> 内容:我想做个会自己找路的灯泡。奶奶眼睛不好,总撞到桌角。如果灯能跟着她走,就好了。
> 预算:不超过二十块钱
> 技术需求:红外感应+微型电机+废旧遥控车零件
他立即批准立项,并私信回复:
> “小雨,你知道吗?三十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想过同样的事。但他没做成。现在,轮到你了。”
第二天,这个项目被推上首页。
二十四小时内,三千多名孩子参与讨论,有人贡献电路图,有人寄去拆解的玩具零件,还有位浙江的高中生主动联系厂家,免费提供微型伺服电机样品。
两周后,第一盏“跟人走的灯”诞生。
它不够完美,会偶尔卡顿,亮度也不稳定,但它确确实实追着老人的脚步,在厨房里划出一道温暖的光弧。
视频传上网那天,评论区刷满了同一句话:
**“原来伟大的发明,都始于一句‘我不想让谁再受伤’。”**
春天来临之际,教育部联合科技部正式推出“星辰计划2.0”。
不再局限于偏远地区援助,而是建立全国性青少年创新生态网络,涵盖资金支持、导师匹配、专利绿色通道、国际交流平台等多项机制。
发布会上,主持人请王星辰致辞。
他没有讲政策,也没有谈成就,只是举起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那是巴特尔第一次成功操控探空球时的心跳声。
“各位。”他说,“这不是某个天才的杰作,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在发现自己也能创造价值时,心脏最真实的反应。”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把这种心跳,传递下去。”
会后,一位记者拦住他:“王老师,有人说你们迟早会被资本吞噬,变成另一个商业帝国。您怎么看?”
王星辰笑了笑:“你可以试试买下一个孩子想帮奶奶看清路的决心。”
那人怔住。
他继续说:“我们的系统没有股东,只有共建者;没有KPI,只有‘有没有让人更好一点’;我们最大的资产,是每天新增的十万条‘我想试试’。”
回到厂区时,夕阳正洒在测试舱顶。
王星辰推开玻璃门,看见张振国坐在工作台前,戴着老花镜,一笔一画地教卓玛绘制卫星轨道图。旁边,才让太正用藏文给新一批传感器贴标签,巴特尔则戴着耳机,一边听一边口述修改代码。
一切安静而明亮。
他走到窗边,打开终端,查看“星童二号”的最新状态。
一切正常。
下一圈轨道,将经过南极科考站上空。按照预定程序,它将向那里的中国科考队员播放一段特别广播??由一群北极圈内的因纽特孩子录制的问候。
他输入指令:
> 【附加内容:加入今日新增的所有儿童愿望】
> 类型:语音/文字/绘画扫描件
> 数量:12,763条
> 主题分布:助人(68%),探索(22%),治愈(10%)
发送成功。
片刻后,地面站回传确认:
> “信号已加载完毕。预计北京时间23:17:04完成播发。”
王星辰合上电脑,抬头望向天空。
夜幕初临,第一颗星悄然浮现。
他知道,在这颗星球的无数角落,仍有千万双眼睛正仰望着同一片苍穹,心里藏着同一个念头:
**我也能造星星。**
而这,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