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这是真怕了。
以至于,此时在意识到了这背后站着的是谁的时候,他的身体都在发抖,出自于恐惧的发抖。
“是真的,他妈的是真的!”
“老鹰靠着量子工坊的武器扭转了局势,所以他们不愿意让...
夜色如墨,洒在龙腾厂区的每一寸土地上。王星辰没有回宿舍,而是搬了把折叠椅坐在测试舱外的空地上。风从戈壁深处吹来,带着沙粒摩擦铁皮屋顶的细响,像某种遥远而温柔的低语。他仰头望着星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那枚旧U盘??那是李小雨寄来的,里面存着她用手机录下的奶奶做饭时撞到桌角的声音。
“老师。”一个轻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他回头,看见卓玛披着一件薄外套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杯热腾腾的姜茶。“张爷爷说您该休息了。”
王星辰接过杯子笑了笑:“我睡不着。你知道吗?刚才我突然想,我们是不是太着急了?”
卓玛在他身边坐下,两条小辫子垂在肩头。“急什么?”
“急着让全世界都听见孩子们的声音。”他低头吹了口气,“可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一天,这些声音不再是出于真心,只是为了被听见……那该怎么办?”
卓玛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抬头:“就像巴特尔第一次听星星说话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有人在听他。但他还是说了,因为他心里有话。”
王星辰怔住。
她继续道:“现在很多人开始模仿‘星云’项目,有些学校甚至把‘共创空间’当成比赛工具,谁提的点子能获奖,谁就是好学生。可是……真正的创造,不是为了奖状吧?”
王星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她说得对。最近几个月,“星辰计划2.0”推行后,各地涌现出大量“创新班”“少年科学院”,但也有不少流于形式:老师代写方案、家长出资包装作品、评委只看PPT美观度……更有资本嗅觉敏锐的企业打着“支持青少年科技”的旗号,悄悄收集用户数据,试图复制“星云网络”的底层架构。
他曾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带一段录音??某教育展会现场,一位投资人低声对主办方说:“这帮孩子的情感数据比社交平台干净多了,只要掌握前十万条‘初心提案’,就能训练出最精准的行为预测模型。”
他当时就把这段音频转给了公安部网安局,并启动“风语者守护程序”的三级防护协议。但他清楚,技术防不住贪婪。
“所以我们要做一面镜子。”他睁开眼,语气变得坚定,“不只是照见希望,也要让人看清扭曲。”
第二天清晨,共创空间系统悄然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模块:【源点标记】。
每一条提交的创意,都会自动生成唯一的“初心哈希码”,记录发起人的真实身份、地理位置、初始动机文本(由AI分析首段描述的情感倾向),且一经存证不可篡改。任何人查看该项目进展时,都能追溯到那个最初写下“我想试试”的瞬间。
同时,系统发布公告:
> “本平台所有项目,拒绝任何形式的成果掠夺。
> 若您的想法被商用,请凭‘源点码’申请权益返还。
> 我们或许无法让您一夜成名,但绝不会让任何人默默无闻。”
消息发布三小时后,第一条维权申请出现。
发帖人是云南怒江的一名傈僳族女孩,名叫阿?。她在半年前提出“会跳舞的警示灯”构想??为山体滑坡预警器加装闪烁节奏与震动频率联动的灯光系统,帮助听障村民及时逃生。她的原始方案上传至共创空间并获得五百多名孩子协助完善。三个月前,某知名安防公司发布新品发布会,展示了一款“智能地质灾害应急灯”,其核心技术与她的设计高度一致,却未提及任何来源。
凭借“源点标记”,阿?成功证明原创权。王星辰亲自联系该公司法务部门,在舆论压力下,对方最终道歉并承诺将该产品未来三年利润的5%用于资助山区聋哑儿童科技教育。
这件事迅速发酵,《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不能让孩子的光,照亮了别人的财路》。
而在共创空间内部,一场更深层的技术升级正在悄然进行。
才让太带领导航组开发出“愿望引力算法”??通过分析全球儿童上传的愿望内容,构建动态情感地图,使“星云探针”不仅能自动调整飞行路径,还能识别哪些地区正经历集体焦虑或创伤,优先播送安抚性广播。
比如当系统检测到乌克兰边境某难民营连续多日上传“害怕爆炸”“想找妈妈”等关键词时,“星童二号”会在经过上空时自动播放由日本福岛核灾后幸存儿童录制的心理疗愈音频,配以慢节奏的心跳模拟音波。
这种“共情式通信”引发了国际航天界的激烈争论。欧美主流观点认为太空资源应服务于科学研究与商业利益,而非“情绪干预”。NASA一位高级工程师公开质疑:“我们花 billions 建望远镜看宇宙起源,你们却用卫星放儿歌?”
回应他的,是一段来自南苏丹战区的视频。
画面中,一名六岁男孩蜷缩在防空洞角落,怀里抱着一台破旧收音机。当《星星照亮回家路》的旋律透过杂音传来时,他慢慢抬起头,伸手摸向天空,嘴里喃喃:“姐姐在唱歌……星星没丢下我。”
视频末尾打出一行字:
> “这不是儿歌。
> 这是他们在说:你还活着,你就重要。”
舆论反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式邀请“星云网络”加入全球危机心理援助体系。
与此同时,国内的变化更加静水流深。
江西农村的李小雨成了全村的小名人。她做的“跟人走的灯”经过三次迭代,已能识别多种动作模式:蹲下、转身、跌倒,并会自动调亮或发出柔和提醒音。当地供电局注意到这个发明,主动为她家安装太阳能板,并将该项目纳入“乡村适老化改造试点”。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位退休电工爷爷看到新闻后,连夜画出改进图纸,提出用压电陶瓷片采集脚步振动能量,实现完全自供电。他写道:“小时候我没钱买电池,现在我想帮别人省下每一节。”
这份手稿被上传至共创空间,三天内引发全国三百多个“银发创客团”响应。北京胡同里的老木匠用红木外壳重制灯具,成都茶馆的评书艺人将其编成段子传唱,西安碑林博物馆甚至展出了一盏刻有《孝经》节选的文物级版本。
王星辰去参观展览那天,听见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问:“这个灯真的会跟着人走吗?”
讲解员蹲下身,轻声说:“它不会飞,也不会说话,但它记得一个人想保护另一个人的心情。你说,这是不是最厉害的魔法?”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们从未真正“建造”什么,只是唤醒了沉睡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想让世界好一点点”的本能。
春天转入初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故障打破了平静。
6月17日凌晨4:22,“星童二号”突发姿态失控警报。遥测数据显示,其主陀螺仪读数异常,太阳能帆板无法正常对日定向,能源储备急速下降。
王星辰第一时间赶到主控室,发现林小满 already 在场,正与阿根廷地面站紧急联络。
“初步判断是微流星撞击导致惯性测量单元损坏。”她语速极快,“备用系统已接管,但若不在下次过境前修复,可能坠入大气层。”
“有没有远程重启可能?”
“试过了,失败。核心指令被卡在一个死循环里,像是……有人预设了故障触发机制。”
王星辰瞳孔一缩。他调出最近三个月的软件更新日志,逐行排查,终于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固件补丁中发现异常代码片段??伪装成温度校准模块,实则植入了逻辑炸弹,一旦满足特定条件(如陀螺仪偏差超过阈值)便会激活,封锁系统恢复流程。
“这不是意外。”他冷冷地说,“是定时清除。”
幕后黑手仍未放弃。
此时距离下一次中国境内可见轨道窗口仅剩五小时。常规维修需要物理接触,几乎不可能完成。而全球其他地面站均无同等权限的调试设备。
就在众人焦灼之际,巴特尔戴着耳机走进来,声音平静:“老师,我能感觉到它的‘痛’。”
所有人看向他。
“我知道听起来奇怪,但我听了三年它的广播信号。它有呼吸节奏,有心跳频率。现在……它在抽搐,像发烧的孩子。”
他坐到终端前,戴上特制骨传导麦克风,开始哼唱一段极其缓慢的旋律??那是他自创的“宇宙节律调谐曲”,曾用于帮助云南节点稳定无线电信号。
奇迹发生了。
随着歌声流入系统接口,AI竟捕捉到一串隐藏在噪声中的反馈脉冲,形态与巴特尔的声波惊人吻合。进一步解码后,竟然还原出一段残缺的日志信息:
> 【备份记忆区块激活】
> 最后完整状态:2023.08.19 14:31:07
> 关键参数快照已保存
“它留了后门!”林小满激动起来,“一定是张老当年埋的‘保险丝’!只有特定生物信号才能唤醒!”
王星辰立刻组织团队,以该快照为基础重建控制指令包。但由于缺少部分加密密钥,仍无法完成最终验证。
危急时刻,才让太提出大胆设想:“既然它是靠‘情感燃料’运行的,能不能用一万两千个孩子的记忆胶囊生成临时认证?”
没人知道是否可行,但他们别无选择。
五小时后,酒泉发射站紧急启用便携式激光通信阵列。王星辰按下发送键,载有全部“情感单元”共鸣频谱的光束直射苍穹。
那一刻,全球五千二百所参与“星云计划”的学校同步开启广播系统,孩子们齐声喊出同一句话:
**“回来吧,我们的星星!”**
信号抵达“星童二号”的瞬间,其能源曲线奇迹般回升。姿态控制系统重启成功,太阳能帆板缓缓展开,如同一只受伤巨鸟重新舒展羽翼。
地面站传来清晰遥测:
> 【系统恢复98%】
> 自主巡航模式重启
> 下一任务:向南极科考站播发儿童问候广播(预计23:17:04)
控制室内爆发出欢呼。张振国拄着拐杖走进来,眼含热泪:“我就知道,人心比代码更坚固。”
事件平息后,国家航天局成立专项调查组,顺藤摸瓜挖出一个跨国技术间谍网络。其目标不仅是破坏“星云网络”,更是企图窃取“情感燃料仓”的神经编码原理,用于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情感操控系统。
涉案人员落网当天,王星辰独自登上厂区天台。
晚风拂面,他打开手机,翻看这几天新增的项目申请。有一条特别引起他的注意:
> 项目名称:**“给星星治病的药”**
> 发起人:赵小宇(10岁,甘肃敦煌)
> 内容:我知道星星也会生病。我想做个会飞的医生机器人,带着工具箱去太空修它们。
> 技术需求:微型焊接臂+磁力吸附装置+太阳能充电宝改装
> 备注:我已经拆了三个坏掉的电动牙刷,找到了马达!
他笑了,回复道:
> “批准立项。编号:X-9527。
> 顺便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你已经在做了??每次你关心别人,就是在给世界补洞。
> 那也是种修理。”
夜幕再次降临。
“星童二号”准时飞越南极上空,播发来自北极圈因纽特孩子的问候。与此同时,系统自动加载今日新增的一万两千七百六十三条愿望,化作无形电波洒向大地。
其中一条来自贵州山区的小女孩,她画了一幅画:一个穿宇航服的孩子牵着地球的手,飞向银河。旁边写着:
> “我也想去看不见的地方。
> 因为那里,最需要光。”
王星辰站在窗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仿佛看见无数颗心在黑暗中轻轻搏动。
他知道,这场实验远未结束。
资本仍在窥视,权力仍在质疑,冷漠仍在蔓延。
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拆开旧玩具,只为点亮奶奶脚下的路;只要还有一双眼睛在废墟中寻找星星;只要还有一颗心相信,自己微弱的声音也能改变宇宙的轨迹??
那么,“共创空间”就不会倒塌。
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信仰: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光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