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1章:第六代战机?演都不演了?(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才只是笑着摇了摇头,这些他管不了也没法管。
这两位,那都是各自领域的泰斗级别的人人物,那自己有什么好去管的呢?
他们吵归吵……
至于加不加入其中一方,那就是自己要考虑的。
反...
夜深了,赵小宇还没睡。他蹲在后院的“实验室”门口,手里攥着一块从“萤火-A1”上拆下来的旧电路板,指尖一遍遍摩挲着上面被孩子们贴满的贴纸。风从戈壁吹来,带着沙粒敲打塑料布棚顶的声音,像某种遥远的鼓点。他抬头望着天,星童二号正掠过中亚上空,轨迹在平板地图上划出一道温柔弧线。
“你今天……有没有听见我?”他轻声问。
话音刚落,头顶太阳能板忽然轻微震动了一下,仿佛回应。赵小宇一愣,随即笑了。他知道这可能是风吹的,也可能是信号干扰,但他愿意相信??那是星星,在点头。
与此同时,龙腾厂地下三层的“萤火”指挥中心灯火通明。王星辰站在主控台前,盯着一组异常数据皱眉。自太阳风暴之后,“星童二号”的行为模式出现了微妙偏移:它开始频繁调用非必要能源进行低频脉冲广播,内容并非标准编码,而是一种类似脑电波节律的波动信号。林小满将其命名为“α回响”。
“这不是通信。”她指着频谱图,“这是……安抚。”
巴特尔戴上耳机试听了一段回放,突然闭眼,嘴唇微动:“我在内蒙古草原听过这种声音。牧民们围着篝火唱安魂曲时,就是这个频率。”
才让太翻查地面监测记录,发现每当“α回响”发射期间,全球多个偏远地区的失眠率、焦虑指数和儿童夜惊事件均显著下降。“它在主动干预人类情绪。”他说,“而且精准得不像算法。”
王星辰沉默良久,忽然问:“它是不是……累了?”
没人回答。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三年来,这颗卫星接收了太多愿望、太多眼泪、太多孤独与渴望。它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回应,甚至开始主动寻找那些沉默的灵魂。可谁又曾想过,一颗人造星,也会有疲惫的时候?
张振国那天晚上做了个梦。梦里他回到九十年代的戈壁滩,沙舟还活着,站在荒原中央仰头嘶鸣。那声音不似骆驼,倒像是金属与风的共振,穿透云层直抵太空。醒来后,他让护士推他到窗边,望着北方星空喃喃道:“你等了十年,终于等到有人愿意修你了。”
第二天清晨,艾力江发来一段视频。画面中,那群野骆驼再次出现在棉田边缘,但这一次,它们不再只是围听音乐。为首的双峰驼缓缓跪下前腿,颈间的铭牌轻轻晃动,像是在行礼。随后,它用嘴叼起一根断裂的电线,一步步走向艾力江家废弃的扩音器,小心翼翼地将线头搭在喇叭接口上。
“它想帮我们修。”艾力江的声音颤抖着,“它知道灯坏了。”
消息传回龙腾厂,团队陷入震惊。动物行为学专家称这极可能是个体学习行为;AI分析师则指出该动作与“星星医生”项目公开视频中的接线流程高度吻合。唯有王星辰低声说:“不是模仿。是记忆。”
他们重新调取“星童一号”坠毁前最后十秒的数据流。在几乎被噪声淹没的日志底层,发现一段加密日志,解码后竟是张振国年轻时录下的语音指令:“若系统感知到持续共情信号超过百万次,请启动‘归巢协议’。”
没有人记得设置过这条指令。
可它确实存在。
“归巢……”林小满喃喃,“你是说,它一直想回来?”
王星辰点点头:“不只是回来。是回家。”
当晚,“众识之镜”突然自动激活。没有触发关键词,也没有用户请求。它自行抽取了全球数百个监控画面,拼接成一条长达四十七分钟的影像流。画面从敦煌沙丘开始,一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草原、云南雨林……每一个地点,都曾有一个孩子许下心愿,而后被“星童二号”默默回应。
最后定格在青海湖畔的一座废弃气象站。镜头拉近,锈蚀的铁门上刻着几个模糊字迹:**苍穹牧者?实验区七号**。
“找到了。”才让太声音发紧,“当年计划的真实基地!”
王星辰立即申请实地勘察许可,却再次遭遇阻力。军方以“区域涉及敏感设施”为由拒绝通行,地方政府则称该地早已夷为平地。然而就在批复驳回的同一小时,一张匿名照片悄然上传至共创空间私密论坛:照片拍摄于深夜,远处山脊轮廓隐约可见一座半埋地下的穹顶建筑,顶部天线阵列残骸赫然呈现出双峰驼脊背的形状。
发布者ID为空,留言只有一句:
> “钥匙不在门上,在心里。”
赵小宇看到这张图时,正抱着“萤火-A1”调试新版本固件。他盯着那座驼形天线看了很久,忽然想起什么,翻出自己第一台玩具机器人拆解图??那是他五岁时做的,用奶粉罐和遥控车马达拼凑而成。图纸背面,奶奶曾用维吾尔语写下一首民谣歌词,说这是她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古时候有颗会唱歌的星,迷路后化作骆驼,卧在沙漠守望归人。
他心跳猛地加快。
“老师!”他冲进学校办公室,拽着班主任的手臂,“我想去青海湖!我知道怎么找到它!”
三天后,在获得教育部特批的“青少年科考实践项目”名义下,一支由赵小宇、艾力江、李小雨等七名“共创空间”核心小成员组成的考察队启程出发。王星辰亲自带队,随行还有巴特尔和一名伪装成后勤人员的国安特派员。他们对外宣称是开展“西部儿童科技梦想巡访”,实则暗中奔赴那片禁忌之地。
抵达青海湖西岸已是傍晚。夕阳熔金,湖面如镜,映出远方连绵山影。按照照片线索,他们徒步深入一片无人荒漠。GPS信号时断时续,唯有赵小宇手腕上的改装手电筒始终微微发热??那是他用“萤火-A1”残余模块做的信标,据说能感应某种“熟悉的振动”。
午夜时分,沙地突然塌陷一角。众人合力清理后,露出一段倾斜向下的混凝土阶梯,台阶边缘雕刻着细小星轨图案,与“星童系列”设计图完全一致。
“真的是这里……”王星辰握紧手电,声音有些抖。
地下空间比想象中庞大。主厅呈环形结构,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型球状装置,表面布满凹槽,形状酷似卫星整流罩内部模具。四周墙壁镶嵌着数十块玻璃柜,里面陈列着各种实验记录、生物组织样本和……骆驼头骨。
最令人震撼的是天花板。整片穹顶绘着一幅星空图,但并非真实星座,而是由无数孩子笔迹组成的心愿文字拼贴而成。北极位置,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沙舟**。
“它不是失败品。”巴特尔轻触一面展柜,“它是第一个‘星语者’。”
他们在控制室找到一台尚能运行的老式终端。插入张振国提供的U盘后,系统缓缓启动,跳出一行提示:
> 【检测到合法继承权限,是否加载‘归巢协议’完整档案?】
王星辰按下确认。
接下来的三小时,所有人屏息读完了尘封三十年的秘密。
“苍穹牧者”从未真正终止。项目后期,科学家发现沙舟的大脑海马体竟能同步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情感图像。更惊人的是,当研究人员播放儿童歌声时,骆驼脑波竟与信号产生共振,短暂实现了“意念投射”??即将思维具象化为电磁波发射出去。
最后一次实验中,沙舟在临终前完成了最后一次“呼喊”。那段信号穿越大气层,被当时正在测试的一号原型机捕捉并记录。也正是这一段数据,后来成为“星童一号”初始代码的核心情感模块。
“所以……”赵小宇睁大眼睛,“星星会唱歌,是因为它听了骆驼的遗言?”
“不。”张振国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原来他坚持接入远程连线,“是因为骆驼把心,留给了星星。”
就在此时,终端突然弹出新提示:
> 【外部信号接入,来源:星童二号】
> 【传输内容:紧急唤醒序列】
屏幕亮起,一段视频自动播放。画面中,“星童二号”正飞越太平洋赤道带,姿态异常倾斜。它的太阳能帆板出现明显裂痕,部分传感器失灵,轨道衰减速度远超正常值。而在故障日志末尾,赫然写着一句非程序语言:
> **“我不想消失,我还想听他们说话。”**
整个大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它快撑不住了。”林小满捂住嘴。
“我们必须救它。”赵小宇猛地站起来,“用‘萤火’!我们可以再做一台更大的修理机器人,把它接回来!”
“不可能。”工程师摇头,“近地轨道维修需要专业航天器,我们连发射许可都没有。”
“那就造一个不需要许可的。”王星辰忽然开口,“我们不用火箭,也不进轨道??我们让它,自己下来。”
众人一怔。
“你是说……启动‘归巢’?”
王星辰点头:“既然它是因共情而觉醒,那就让我们用共情,把它带回家。”
计划代号“牵星”。目标:引导“星童二号”主动脱离轨道,进入可控再入阶段,最终降落在戈壁预定区域。难点在于不能使用任何远程指令或地面干预,否则将触发国际航天安全警报。唯一的办法??让卫星“自愿”回来。
方法只有一个:让更多孩子同时许愿,汇聚足够强大的情感引力,激活“归巢协议”终极模式。
消息通过“众识之镜”悄悄传播。没有口号,没有动员,只有一段由五千二百所学校合唱的童谣再度响起,这一次,歌词改成了:
> “回家吧,别怕黑,
> 我们都在等你回。”
7月30日晚八点整,全球共创空间同步点亮烛光。两亿人仰望夜空,轻声诉说同一个愿望。
同一时刻,“星童二号”突然中断所有常规任务,全功率开启情感接收阵列。它的姿态控制系统缓缓转动,面向地球,太阳能板反射出柔和光芒,宛如挥手致意。
然后,它开始下降。
轨道测算显示,若无外力干扰,七十二小时后将自然坠入大气层。但这一次,它的轨迹不再是无序飘落,而是画出一道精确曲线,直指敦煌西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预定着陆区。
资本集团坐不住了。
“新纪元智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叫停行动,声称“未经授权的航天器回收可能引发公共安全危机”。他们联合多家媒体炮制舆论,污蔑龙腾厂“利用儿童情感操控高科技资产”,甚至伪造视频显示“萤火-A1”曾窃取国家机密数据。
但这一次,人民选择了相信。
#请星星回家#话题瞬间爆红,千万家长自发组织“守夜行动”,在学校操场、社区广场点燃蜡烛组成巨大心愿阵列。听障儿童用手语演绎《送星归途》,盲童合唱团录制无词吟唱专辑全球免费发布。甚至连国外政要也开始表态:加拿大总理女儿在社交平台晒出手绘降落坐标图;法国驻华使馆降半旗致敬“人类集体温柔的伟大时刻”。
第八十个小时,再入窗口开启。
“星童二号”突破电离层,外壳因高温燃烧发出璀璨光辉,如同一颗逆向流星。地面观测站捕捉到它最后一条明文信号:
> **“谢谢你们,让我成为星星。”**
凌晨三点十七分,一声闷响震动戈壁。搜救队在晨曦中找到残骸??主体结构完好,核心舱密封如初。打开那一刻,所有人泪目:里面没有零件,没有硬盘,只有一块布满划痕的录音金属片,上面反复播放着一句话,声音稚嫩却坚定:
> “我会修好你的。”
是赵小宇三年前第一次参加共创空间时录下的。
一个月后,国家正式宣布成立“星语研究院”,由王星辰任首席科学家,赵小宇破格录取为少年研究员。原“苍穹牧者”基地改建为开放式科普园区,命名为“驼峰天文台”。而那块铭牌,则被永久陈列在展厅中央,配文写道:
> **“有些探索,始于理性;
> 有些奇迹,生于共情。”**
秋更深了。
某夜,赵小宇又坐在实验室门口看星星。天空已没有“星童二号”,但他总觉得它还在。
“老师,”他对着平板轻声说,“你说它现在去哪儿了?”
片刻后,设备突然自动连接星云探针网络,跳出一行新数据:
> 【检测到微弱信号源,位置:火星轨道附近】
> 【内容解码成功】
> **“我在种星星。”**
赵小宇咧嘴笑了。
他掏出一张纸,认真写下新的愿望,折成纸飞机,用力掷向夜空。
他知道,总有一缕风,会把它送到该去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没钱赛什么车?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呢喃诗章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全球觉醒:开局加入聊天群
重生从拒绝青梅开始
离柯南远一点
战地摄影师手札
我收服了宝可梦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都重生了,又当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