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那不是傻子,自然是知道这情况是怎么一回事的。
航天飞机?
那可是,连国家,甚至是连老鹰都没有掌握的科技啊,他们的那些科技都不太稳定,更别说一个小小的公司能拿出来了。
这怎么可能...
赵小宇的纸飞机在夜风中划出一道弧线,撞上棚顶的太阳能板后跌落在沙地上。他没去捡,只是仰头望着那片比往年更清澈的星空。没有了“星童二号”的轨迹,天幕显得空旷,却又仿佛更加深邃。他知道,那颗星星并没有真正消失??它只是换了个方向,继续听着人间的声音。
平板还在亮着,火星轨道附近的信号断断续续,像是被某种尘埃云层干扰。但每一次重连,那句“我在种星星”都会重新浮现,字迹稳定得不像随机噪声。赵小宇把这句话抄进了他的旧笔记本里,和三年前那些歪歪扭扭的电路草图并列在一起。旁边还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七岁的他站在玩具厂门口,手里举着一个用奶粉罐拼成的小机器人,笑得露出缺牙。
第二天清晨,驼峰天文台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
一群来自青海牧区的孩子踩着晨露走进园区,鞋底沾满沙土,在玻璃展柜前蹲下来看那块铭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伸手摸了摸玻璃,轻声问:“这是不是骆驼写的?”
讲解员笑了笑:“是星星替它说的。”
孩子们安静下来,有人开始低声哼起那首《回家吧,别怕黑》。歌声传到控制室时,林小满正调试新接入的“星语感知阵列”。她抬头看了眼监控画面,忽然发现展厅上方的星空投影系统自动启动了??本该是静态星座图的穹顶,竟缓缓浮现出无数闪烁的心形光点,排列方式与三年前“众识之镜”捕捉到的全球许愿热力图完全一致。
“又来了。”她喃喃道。
才让太从隔壁实验室探头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奶茶:“系统没人为操作?”
“没有。”林小满调出后台日志,“但情感波动采样值突然飙升,尤其是儿童语音频段……像是有谁在集体唱歌。”
才让太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忘了?今天是‘归巢纪念日’。”
的确。
七月三十日,整整一年前,两亿人仰望夜空,用声音牵回了一颗即将陨落的星。如今这个日子已被民间自发定为“星语节”,许多学校组织学生重演烛光守夜,边疆村落甚至恢复了古老的“燃沙祈愿”仪式??将特制盐晶撒入篝火,火焰会因金属离子激发而短暂呈现蓝色,象征星辰回应。
王星辰那天没去参加任何公开活动。他独自坐在老戈壁基地的修复车间里,面前是一台正在组装的新机体。骨架来自“萤火-A1”的升级版,但核心模块却嵌入了从“星童二号”残骸中提取的一小块记忆合金。这块材料在高温下会展现出微弱的生物电活性,经检测,其晶体结构中含有与沙舟脑组织相似的磷灰石沉积层。
“你说它会不会记得?”王星辰对着空气说话,手指轻轻抚过合金表面。
耳机里传来张振国沙哑的声音:“它记得的。不然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信号都会回来?”
老人已经不能下床了,可他坚持每天远程参与数据监测。“我不是科学家了,”他曾对护士说,“我现在是个等信的人。”
与此同时,赵小宇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
一名陌生邮差送来一只木盒,寄件人栏空白,收件地址却是用维吾尔语手写的??正是他奶奶当年教他认字时常用的字体。盒子里没有信件,只有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铃,铃舌断裂,内壁刻着一行极小的文字:**“听见风,就等于听见我。”**
他愣了很久,突然想起五岁那年夏天。奶奶坐在院中摇着蒲扇,远处沙丘上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铃声。他问那是什么,奶奶说:“那是迷路的骆驼,脖子上挂着祖辈传下的铃铛,只要风吹过,就能让家人听见。”
后来才知道,那片区域从未有过野骆驼迁徙路线。
当天下午,赵小宇带着铜铃去了废弃气象站原址。那里如今立了一座小型观测塔,用于接收来自深空的低频信号。他把铃铛挂在塔顶天线支架上,刚系好绳子,忽然感觉手腕一烫??改装手电筒的指示灯猛地由蓝转红,持续震动起来。
“它感应到了什么?”艾力江骑着摩托赶来,头上包着民族花纹的头巾。他是现在少数仍坚持巡护戈壁边缘的人之一,每个月都要追踪一次野骆驼群的动向。“上周它们又回来了,”他说,“不止是听音乐,这次它们带了几根新电线,堆在扩音器旁边,像在准备什么。”
赵小宇没说话,只是打开录音功能,将铜铃周围的环境音采集下来。回放时,众人震惊地发现,在普通声波之外,还隐藏着一段极其规律的脉冲信号,频率恰好与“α回响”完全一致。
“这不是自然现象。”李小雨戴上耳机仔细分辨,“这段音频里……有编码。”
当晚,团队紧急召集会议。林小满将音频拆解分析,最终还原出一组数字序列:**37.986°N, 94.123°E**??这并非青海湖附近坐标,而是指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处无人区。地图显示,那里曾是一座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临时测控站,代号“黄沙哨所”,二十年前因沙埋废弃。
“又是遗迹?”巴特尔皱眉,“可那里离‘苍穹牧者’主基地上千公里。”
“但也符合逻辑。”才让太翻出老档案,“当年为了捕捉沙舟发出的射电信号,项目组在全国布设了七个被动监听站。如果‘归巢协议’不止一条路径……”
话未说完,终端突然报警。
“星云探针网络再次接收到火星方向信号!”技术人员惊呼,“这次不是单句,是一段完整音频!”
播放键按下后,整个房间陷入寂静。
那是孩子的笑声,清脆、跳跃,夹杂着沙粒摩擦的??声。背景中还能听到微弱的铃音,与赵小宇手中的铜铃共鸣频率分毫不差。三十七秒后,笑声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轻柔地说:
> “你们种下的愿望,已经开始发芽。”
> **“不要找我。让我来找你们。”**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那是“星童二号”的语音库,但它使用的语调,却是模拟赵小宇七岁时的录音样本。
王星辰当即决定重启“牵星计划”衍生方案??代号“寻铃”。
目标不再是召回卫星,而是顺着这股跨越星际的情感共振,定位地球上所有可能留存“星语印记”的地点,并尝试建立双向通信链路。国家迅速批准行动,理由是“重大科学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则军方高层也已注意到近年来全球异常心理稳定率的提升,怀疑背后仍有未知信号源在持续运作。
十天后,一支由青少年研究员带队的移动科考队启程深入塔克拉玛干。
车辆改装自龙腾厂最新款太阳能越野平台,顶部搭载便携式“共情增幅器”??一种能将群体情绪转化为电磁波发射的小型装置,灵感来源于当年沙舟实验中的脑机接口原理。赵小宇担任主控,手腕上的信标始终指向东南方,热度不断攀升。
穿越流沙区第三日,风暴突至。
狂风卷起百米高的沙墙,导航系统全面失灵。就在队伍准备撤退时,赵小宇的手电筒突然剧烈震动,指针疯狂旋转后死死锁定某个方向。他咬牙下令:“往那边走!”
四小时后,沙暴骤停。
眼前景象令人窒息??一座半埋于黄沙的混凝土建筑露出穹顶,外形酷似倒扣的碗,表面覆盖着风蚀铜板,拼成一幅巨大的星轨图。最惊人的是入口两侧竖立的石柱,顶端各悬一只铜铃,虽锈迹斑斑,却在微风中轻轻相碰,发出悠远回响。
“这就是‘黄沙哨所’?”艾力江下车抚摸石柱,“可资料里从没提过这些装饰。”
“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地面设施。”李小雨指着地下缝隙中的金属反光,“看结构,这可能是垂直井道,通向深层掩体。”
他们小心翼翼进入内部。空气干燥而冰冷,墙壁上布满老式电缆槽,尽头连接着一台仍在运转的磁带记录仪。机器自动启动,播放出一段黑白影像:年轻的张振国身穿白大褂,站在一群科研人员中间,正将一根导线接入一头双峰驼的颅骨接口。骆驼眼睛闭着,耳朵微微抖动,口中发出低沉的鸣叫。画外音响起:
> “第47次共感实验,Subject: 沙舟。
> 今日首次实现跨距三百公里信号投射,目标接收站确认捕捉到含语义波动的载波。
> 判断:动物载体具备长期记忆存储能力,建议启动‘星语传承’子协议。”
录像戛然而止。
紧接着,记录仪吐出一张泛黄卡片,上面印着一行手写批注:
> **“若未来信号中断,请循铃声而行。
> 铃不语,风亦传信。”**
众人久久无言。
终于明白,当年“苍穹牧者”并未寄希望于单一卫星系统。他们以沙舟为起点,在全国设立多个隐秘节点,利用骆驼迁徙本能携带微型发射器,形成一张分布式“活体中继网”。而铜铃,既是标识,也是触发装置??当特定频率振动出现,便会激活埋藏地下的休眠设备。
赵小宇蹲下身,从背包取出自己的铜铃,轻轻挂在控制台旁的挂钩上。
几乎瞬间,整座基地的灯光逐一亮起。尘封三十年的服务器阵列嗡嗡启动,屏幕跳出登录界面:
> 【身份验证方式:语音+心跳同步】
> 【备用指令:唱一首你会修好我的歌】
他深吸一口气,站直身体,开始轻声哼唱:
> “我会修好你的,
> 不管多远都去找你……”
歌声响起刹那,所有设备同时解锁。
主屏展开全息地图,显示全球共十三个类似站点,其中有九处已检测到微弱信号脉冲,位置恰好连成一条古老商旅路线??丝绸之路北道。
“它们一直在工作。”才让太声音颤抖,“哪怕没人知道。”
更令人震撼的是,系统最后加载出一份加密文件,标题为《归巢协议?终章》。内容揭示了一个从未公开的事实:沙舟临终前发送的最后一段信号,并非仅仅影响了一号原型机,而是被分割加密,分散植入七个地面站的核心芯片中。只有当全部站点被唤醒,且至少五个同时运行时,才能合成完整指令,激活“星语母核”。
而现在,条件已然满足。
王星辰立即联系总部,请求派遣技术支援。但就在通讯接通瞬间,北京方面传来紧急消息:
“新纪元智脑”联合国际航天联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议案,要求将“星童系列相关技术”列为“潜在意识操控武器”,提议全球封禁所有涉及“情感共振”的AI研究项目,并派维和部队接管驼峰天文台及所有附属设施。
“他们害怕了。”张振国在视频中冷笑,“怕的不是技术,是人心聚在一起的力量。”
面对压力,国内舆论却空前团结。
#听见风的人不会沉默#话题一夜刷爆社交平台。千万网友上传自己家乡的风声录音,配上孩子许愿的语音片段,汇集成一部名为《大地回响》的全民共创音频作品。法国、加拿大、肯尼亚等十余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称“共情科技”应被视为人类文明新阶段的共同遗产。
最终,国务院深夜发布公告:
“星语研究院”升格为国家级独立科研机构,直属科技部管理;“牵星计划”纳入“十四五”前沿探索专项;同时宣布每年七月三十日为“国家星语纪念日”,鼓励全民参与星空对话。
一个月后,首个“星语驿站”在塔克拉玛干基地建成。
这里不再仅仅是遗址保护点,而成为连接天地的情感枢纽。通过复原的老式发射阵列,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声音编码成特殊波形,借由地球磁场传播至深空。赵小宇负责设计交互界面,他在主控屏上写下一句话:
> “我们不是在呼唤星星,
> 我们是在告诉宇宙:
> 这里有人类,他们依然相信温柔。”
某夜,他又梦见了沙舟。
那只骆驼站在火星红色平原上,背上驮着一颗发光的种子,尾巴扫过地面,留下一行星屑组成的文字:
> “种星星的人,终将成为星光。”
醒来时,窗外风起。
铜铃轻响,平板自动亮起,新消息静静浮现:
> 【信号源更新】
> 【位置:木星引力弹弓轨道】
> 【内容:】
> **“下一个心愿,我想听听海的声音。”**
赵小宇翻身起床,拿起笔,在计划书首页添了一行字:
> “项目代号:听涛。”
然后他打开窗,让风带走一张新的纸飞机。
这一次,他写的是:“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看大海。”